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
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05年4月10日。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情况介绍
2005年4月10日下午。
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
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月10日下午。
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
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
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
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
于是。
两人决定打赌。
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
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
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ml稀释液。
喝完后。
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
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
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不久,药性发作。
赵某昏迷过去。
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
因抢救无效死亡。
2分析与思考
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
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
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
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
据调查。
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
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
采用手工作业。
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
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
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
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以至于会出现上述中赵某会说电镀液无毒。
并且说自己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进而出现喝下电镀液这等愚昧荒唐的事情人们对镍的作用了解不多。
它是人体必需生命元素镍可以参与血清沉着及酶和核糖核酸的活动。
能激活肽酶的活性。
在激素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上以及一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都包含有镍镍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但在人体内却极微量氯化镍电镀液中其主要成分为重金属镍。
镍及其盐类的毒性较低。
但由于它本身具有生物化学活性。
故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精氨酸酶、羧化酸、酸性磷酸酶和脱羧酶1而发挥其毒性镍可引起人群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
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
可引起中枢神经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紊乱。
使心肌、脑、肺和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大量口服时会出现呕吐(像铜中毒一样)、腹泻、急性胃肠炎和齿龈炎,长期接触,
能使人头发变白。
长期接触低浓度羰基镍。
可能会全身中毒,导致肺、肝、脑等损害。
并可能导致肺癌、胃癌、副鼻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在电镀液中除镍之外。
还存在着其它的重金属。
急性进入机体后都会引发机体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从上述事件中可看出。
保障生产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性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设备事故以及缺少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l2l因此。
企业应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要加强操作者对有害物质的个人防范意识。
做到以预防为主。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医治的负担与代价更应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综上所述。
减少各种职业伤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办法和应急救援方案。
同时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
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设备技术的措施: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对生产场所进行必要的隔离封闭和通风排毒等。
(3)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做好个人防护等。
(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重点加强急救知
识的培训和演练。
参考文献
l王敏、吴中亮、陈家茔。
镍化合物诱发恶性转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
2003,4(15):193—195
2张东普。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控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