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装电梯的对重与缓冲器间距

新装电梯的对重与缓冲器间距

作为检验人员,在电梯核验过程中,也应本着认真 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必要时要对对重侧制导行程进 行测量,尤其是在对重底部加上调节块的电梯,更不能 马虎大意。笔者采用的测量方法是(1)检验人员站在桥 顶开动电梯以检修状态向上运行,开至平层停梯,在对 重导轨工作面上涂上固体凡士林油脂。(2)在机房短接 下极限开关,使轿厢向下检修运行压在缓冲器上,曳引 绳在曳引轮上打滑为止。(3)轿厢恢复正常后,测量被 抹去的对重导轨上凡士林油迹的最高点与对重导轨顶 端的距离。这个距离应不小于O.1+0.035v2。
笔者认为,恰当的解决办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梯制造厂商在选用钢丝绳时应考虑到其伸长度的比 例,尽量采用高品质低伸长度的曳引绳。(2)对于高层 电梯,在井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延长导轨的长 度。(3)在曳引绳伸长后能够方便不效的调节,可以将 曳引绳绳头板的调节螺母留有100mm左右的调节余 量,也可以采用自锁楔型绳套的端接装置,在曳引绳伸 长后方便提收。
锅容管特I Subject
新装电梯的对重与缓冲器间距
丹东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
口代智夫
电梯作为一种载人载物的运输工具.其是否安全可 靠的运行与个人的安全保障息息相关。近年来,电梯蹲 底、冲项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电梯控制方面 的因素、有安全保护系统的因素也有电气安全保护方面 的因素,而缓冲器与轿厢及对重的间距的设置也是诱发 该类事故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而另一种设置方式是安装人员考虑到钢丝绳的伸 长,截短钢丝绳,使对重与缓冲器的间距超过350mm (以新安装的蓄能型缓冲器为例),而为了迎合行业和 检验标准,在对重撞板下又安装几个调整垫,这样一 来,即符合了要求,又可以在曳引绳伸长时方便调整, 而这种方式并非万全之策,GB7588—2003第5.7.1.2款 规定当轿厢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长度应 能提供不小于O.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上 面的这种安装方式,必然会缩短对重侧的制导行程,为 对重冲顶事故埋下隐患。2002版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 对对重侧的制导行程又没有具体的检验内容与要求,致 使检验人员在电梯核验过程当中疏忽了该项目的检测。
做到以上几点后,在调整缓冲器间距时,才会有的 放矢。以上面提到的8层站客梯为例,假设对重缓冲器 间距为350mm时,对重侧制导行程恰好为 O.1十0.035v2,因为钢丝绳的伸长量为250mm,所以, 对重缓冲器间距应至少调整为400mm,并加上调节 垫,才符合要求,而这样一来必需要修正对重侧制导行 程,应不小于O.1+0.035v2+0.05(m)。另外,在安装阶 段,上下极限开关位置也应与缓冲距配合安装,应尽量 靠近端站,在轿厢和或对重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并在 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新安装电梯在投 入使用后必须加大日常保养工作量,重复调整曳引绳 来避免设备损坏。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2002)7.4项的检验内容与要 求明确指出,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的撞 板与缓冲器顶面问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 150—400mm i蓄能缓冲器应为200—350mm。以新安装 的蓄能型缓冲器为例,一种设置方式是将对重与缓冲器 的间距按要求设置在200—350mm之间,这样实际上忽 略了曳引绳的伸长量,如果电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曳 引钢丝绳的伸长量超出了200~350mm这个范围,势必 会造成轿厢还未在顶部端站平层时,对重已压在缓冲器 上,加上上极限开关位置设置又相对不合理,其后果是 电梯曳引力不足,电机继续运转,曳引绳dization
万方数据
新装电梯的对重与缓冲器间距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代智夫 丹东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
品牌与标准化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2009(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ybzh200906014.aspx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曳引绳伸长量 的确定。虽然国内对电梯用钢丝绳的结构和技术数据有 统一的规定,但对曳引绳的伸长量并无要求,理论上 讲,钢丝绳的伸长量在O.5%左右,对于低层电梯影响 并不大,但是对于高层电梯或者曳引比为2:1的电梯,
其影响就不容疏忽了。以一台8层站的2:1悬挂的采 用弹簧缓冲器的客梯为例,绳长约为50m,电梯运行后 钢丝绳的伸长量约为250mm,而蓄能型缓冲器的缓冲 距要求200~350mm,即使按缓冲距上限要求设置,钢 丝绳伸长后的缓冲距也已超出了标准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