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诗与童谣.ppt

儿童诗与童谣.ppt

儿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儿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 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简单易懂,琅琅上口,贴近
生活。相比较而言。 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 此外,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
按照演唱语言,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客家童谣、粤语童谣、 英语儿歌等。
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全舒-《小青蛙》
小青蛙 叫呱呱 捉害虫 保庄稼 我们大家都爱它。
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 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 诉儿童一个常识。
3、语言活泼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
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 性和节奏感。
天上雪花飘, 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 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 雪人对我笑。
2、篇幅简短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
因此,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 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 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 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 句式。
小宝贝快快睡 梦中会有我相随 陪你笑陪你累 有我相依偎 小宝贝快快睡 你会梦到我几回 有我在梦最美 梦醒也安慰 花儿随流水 日头抱春归 粉面含笑微不露(lù) 嘴角衔颗相思泪 山间鸟徘徊(huái) 彩霞伴双飞 惊鸿一蔑莫后退 离开也让春风醉
看朦朦的睡眼 有谁值得你留恋 同林鸟分飞燕 一切是梦魇 传说中神话里 梦中的我在梦你 神仙说梦会醒 可是我不听 流水葬落花 更平添牵挂 尝过相思百味苦 从此对情更邋遢 寒风催五谷 遥风到天涯 枯木也能发新芽 馨香播种摇篮下
la……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 吟唱的童谣。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 吟唱的童谣。像《找朋友》、《丢手绢》、 《拍手歌》等。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 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
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 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
小皮球, 架脚踢, 马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5、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 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
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放屁就是他。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着, 专打后脑勺。 老虎没看见, 专打大坏蛋。
一二三四五, 山上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专打大西瓜, 西瓜没有籽, 专打小日本儿, 小日本, 喝凉水儿, 喝了一肚子小蚂蚁儿。
国语儿歌大多是现代作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蘑菇的小姑 娘》、《小螺号》等等;
客家童谣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以客家话形式传唱,如影响了每 一个客家儿童童年的《月光光》;
英语儿歌即是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儿歌,我们比较熟悉的如 《Jingle Bells》等等。
摘槟榔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槟榔香,摘子姜; 子姜辣,买菩达; 菩达苦,买猪肚; 猪肚肥,买牛皮; 牛皮薄,买菱角;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 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 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 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皮作玖-《小鸟学我做操》
风吹杨柳飘飘 小鸟学我操操 我伸腿 它踢脚 我拍手 它跳跳 我把腰儿弯弯 它把尾巴翘翘 操好了 再见了 小鸟扑哧扑哧飞走了。
第四章 儿歌 童诗
主讲:杨洪
什么是儿歌?
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 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 之一。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 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 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
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小瑟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 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 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儿歌的分类
菱角尖,买马鞭; 马鞭长,起屋梁; 屋梁高,买张刀; 刀切菜,买箩盖; 箩盖圆,买只船; 船漏底,浸死两只番鬼
仔; 一个蒲头,一个沉底。
儿歌的特点
一、内容浅显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
活中的。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
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 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 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1、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 歌”。
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 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 物的简短童谣。
小耗子儿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 叽哩咕噜滚下来。
一只小花狗儿, 坐在大门口儿, 两眼黑溜溜, 想吃肉骨头。
,使用 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 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 回环美与活泼生动,切 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 记忆的特点。
儿歌的形式
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 我国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
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 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 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 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