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主张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和“守夜人式国 家”,市场第一、福利第二
– 守夜人国家的职责有三个:保卫国家不受到外 来侵犯、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保护公民的权 益、举办和维护那些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 福利事业和公共设施。
• 关注平民福利,改善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
– 在不损害自由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进行
• 3、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 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 4,8,16,32,64,128等) 增长,而食 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 6,7等)增长 •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能限制人 口的增长,济贫制度和社会改革无 济于事,反对英国《济贫法》
• 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于政治问题 的解决 • 对现实社会福利政策的批判 • 对未来社会福利理想的阐述 • 不从根本上解决消除贫穷和罪恶的经济政 治根源,对穷人的福利救助只是使资本主 义得以延续的有效措施。
(二)穆勒的功利主义
• 穆勒-《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 1、功利论 • 幸福与快乐不仅有量的不同,还有质的不 同 • 为了增加社会幸福的总量,每个社会成员 都应该做出一定的牺牲
在无外力胁迫下的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自 愿而做出的牺牲成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穆勒
2、有限自由与有限政府
• 有限的自由:实现个人自由的前提是不能妨 碍别人的自由 • 有限的政府干预:若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 利,应该由政府干预,否则交给市场 • 政府的性质:政府应该是人们经过深思熟虑 建立起来的;政府的好坏要看他是否能够增 进社会福利;代议制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共 和国形式符合全体人民利益) • 政府的职能:只应该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干 预经济活动
(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 • • • • • 1、圣西门 理想的福利社会——实业制度 关于劳动和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关于领导——实业家和科学家 关于财产所有制——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方式——改良
三、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英国
• 1、威廉· 配第-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学说
A 把产业设立在资源较廉价而调价合适的地方 B 尽量减少非生产性的人口 C 通过赋税及其他措施,促进投资、扩大生产, 使社会闲散资金转到勤勉且有经营才能的人手 中; D 组织无业游民去兴建各种增进社会财 富的公共工程
• 2、亚当· 斯密 • 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 利己主义
– 社会福利是建立在个人福利基础之上,如果每 个人都能够顺着他的利己之心来活动,社会全 体也会受益。
法国
• 西斯蒙第 • 将收入和分配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中心,区别的财富与福利的不同。 • 人与财富的区别,在西斯蒙第看来,财富 是实现福利的手段,福利是最终目的。
• 强调国家干预 • 相对人口过剩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人口 过剩是“机器排挤人“的结果,是相对的 过剩 • 实施劳动法和劳动保险制度
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福利思想发展
• 1、坚持“自由主义市场原则”,反对国家 干预 • 2、无产阶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社会主义 • 3、改良社会主义提出在不改变现有制度前 提下,由国家实施一定的福利制度安排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A. 失业问题
B. 贫困问题
C. 童工和女工问题 D. 工场工作条件问题
• 1、托马斯.莫尔 •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 1478—1535)英国人,文艺复兴后期的一 位人文主义者 • 代表作是《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 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 的金书》
• 莫尔 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仍有借鉴意义)
– – – – – 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 务农为本 提高卫生水平 发展学术研究,推展国民教育
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评价
• 1、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 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 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 倾向。 • 2、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史西方现代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 端,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福利理 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主要内容
一.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背景
(一)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社会变化
•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劳动者面 临的风险加大 •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无产阶 级运动迅猛发展
(一)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 1、功利主义原则 • 功利主义:在任何一种事态中,最大程度 上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态就是最善的事态。 凡是能够增加快乐,减轻痛苦的,在道德 上就是善,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 就是权利。 • 功利主义原则就是每个人追求可选 行为的最大快乐和避免最大痛苦。
2、最大幸福原理
E. 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斗争
经济斗争 无产阶级
VS 资产阶级
政治斗争
改良主义
革命斗争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 1、英国
《劳工法》
征收济贫税 伊莉莎白济贫法 斯宾汉姆制度134915721601
1795
新济贫法
《失业工人法》
《养老金法》 《国民健康保险法》 1908
1834
1905
• 康帕内拉(意大利哲学家 1568-1639) • 《太阳城》一书充分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 • 他期待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 富差距、没有阶级对立的理想国家状态。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 马布利 • 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家,著作《论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 • 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建立合乎人自然本性 的福利社会 • 反对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强调平均分配
1911
• 2、德国
– 1883年《疾病保险法》 –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 1889年《老年与残障保险法》
• 3、瑞典
– 20世纪50年代按照福利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962年《国民保险法》
• 4、美国
– 1935年《社会保障法》
二、空想社会主义 福利思想
(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无产阶级运动迅猛发展
• 三大工人运动:
– 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 – 1836年的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
•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需要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思想
• (1)对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批判 • 劳动的异化: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的异化;人的本质同人 的异化;人同人的异化 • 消灭劳动异化——废除私有制 • (2)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批判 资产阶级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对劳动 者进行剥削,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 产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通过无产阶 级革命消灭私有制
• 个人追求幸福,避免痛苦。 •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追求最大数社 会成员最大幸福
立法改革增进福利 法律的目的以国民的全体快乐为准则,并以生存、 富裕和平等安全为最大的目的,尤其是要保障人 们的身体、名誉、财产和职业不受内乱外患的侵 扰,因为安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有时候个人无法完全保障自己的安全,只能靠法 律的保障才能够实现。——边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