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脑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2. REM 睡眠
• 偶有活动,肌张力低下,出现快速水平性 眼球活动,80%有可回忆的生动梦境,心 率比NREM增加,血压,心率,体温,代谢率 增高,脑血流量增加,呼吸不规则,男性 可出现阴茎勃起,很难唤醒。 • EEG:从NREM第Ⅳ期以高波幅δ波为主 →低电压不规则α波为主。
NREM睡眠及REM睡眠时生理现象的比较
• 2.正常儿童脑波发育的特点 • 年龄越小,频率越慢,不规则、不对称、 不稳定,弥漫性分布 • 枕部脑波,首先具有节律性,α波随年 龄增大而增多 • 幼儿期脑波波幅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加 而下降
三。睡眠脑电图
•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发生各种不同变 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 根据脑电图的不同特征,又将睡眠分为 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
联结,所描记出的电位差的方法. 二.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将头皮上的两个活性 电极分别联结于脑电图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进行 描记的方法.
第四节 诱发试验
有一部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在 一般描记时,异常的电活动不够明显, ( 也有不少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 上不出现痫性或痫样放电,因此我们可 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使潜在的痫样放电或 其他异常电活动显现出来,称为诱发试 验。
一.几种常见的脑波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脑波 1. 波:频率8 ~ 13波/秒,波幅10 ~ 100 V, 类正弦负性波.安静闭目时,在顶、枕区活 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2. 波:频率18 ~ 30波/秒,波幅10 ~ 25 V, 尖样负性波.在额、颞、中央区活动最为明 显.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 恐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 活动急剧增多.
• 2. 波:频率0.5 ~ 3.5波/秒,波幅10 ~ 500V不等,有时会更高.多数为多形态的复形 波,少数为单形态的类正弦样波.任何部位均可 出现. • 临床意义:波是病理波.高波幅波幅现局性出 现,常见于颞叶癫痫、脑瘤、脑脓肿、脑血管 病变伴有软化灶、硬膜下血肿等,并且有定位 意义;高波幅波若呈弥散性出现,则多见于脑 炎、脑膜炎、昏迷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中 毒;阵发性波则常见于皮层下癫痫,如典型癫 痫小发作.
• 异常脑波 • 1. 波:频率4 ~ 7.5波/秒,波幅变动范围很 大,10 ~ 150V不等,多数为单形态类正弦样 波,少数为多形态复形波. 活动多见于额、颞 及中线区;广泛病变时,任何不为均可出现. • 临床意义:高波幅活动现局性出现,常见于局 灶型癫痫、脑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等,且有 定位价值;如果是弥散性出现,则常见于脑动脉 硬化、炎症、高颅压、低血糖、各种原因引起 的贫血以及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所导致的中枢 中毒性改变等;如果是双侧对等同位相地阵发 出现,则于间脑癫痫有关.
3.睡眠周期
• 从NREM睡眠第1期→REM睡眠为一个周期, 每夜有4~6个周期。每个睡眠周期持续 90 ~ 120分钟。全夜睡眠中第1个周期 最短。
第五章 异常脑电图
• 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 常
• 1.按成长年龄分期: • Ⅰ期(δ波优势期):新生儿~18个月 • EEG:脑波不规则,不对称,低幅的1.5~3Hz不规则 δ波 • Ⅱ期(θ波优势期)2~6岁:2~3岁δ波渐被θ波 替代,6岁后头部θ波开始减少,α节律渐占优势Ⅲ 期:(脑波不稳定期)6~9岁:6岁后头部θ波为α 波代替,右半球占优势,波幅可达100μV,有少量 低幅快波,9岁α波频率可达9~12Hz • Ⅳ期(α波优势期):10岁以上,脑波已和成年人 相似,前头部少量θ波,18岁才形成稳定的α波节 律
• • • • •
二.按图形的分类 1. -脑电图 2. -脑电图 3.平坦脑电图 4.不规则脑电图
第二节 脑电图的描记技术
• • • • •
一.电极的种类
1.头皮电极 2.特殊电极 二.电极的安放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臵法
第三节 脑电图的导联连接方式
一.单极导联法:将头皮各活动电极与同侧的无关电极相
• (1)α形脑电图:α节律占优势,平均指数 为75%,波幅在100μv以下,以枕部最明显, 呈纺锤状节律 • (2)β形脑电图:以β波占优势 • (3)低电压脑电图:全图均为低波幅 • (4)不规则脑电图:α波频率变化大,可达 3Hz以上,额,颞区有较多4 ~ 7Hz节律
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及特点
第一章 脑电图学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Gaton已展开测量兔 子的脑波研究。 • 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Hans Berger首次发 表脑电波图并命名为EEG,该理论成为神经 诊断学的基础,因而发表了「人类脑电图」证 明脑波的存在。 • 我院在1953 年由我科创始人周孝达教授带领 下开展了脑电图检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 断依据。
• 2.Walter分类 • 波 • 波 • 波 • 波 • 波
0.5 ~ 3.5Hz 4 ~ 7Hz 8 ~ 13Hz 14 ~ 25Hz 26Hz以上
• 3.频率自动分析器时的分类 • 2波 1 ~ 2Hz • 1波 2 ~ 4Hz • 波 4 ~ 8Hz • 波 8 ~ 13Hz • 1波 13 ~ 20Hz • 2波 20 ~ 30Hz
• 5.药物因素的影响:如乙醚 、鲁米那、 杜冷丁、 苯妥因钠、 丙戊酸钠、 冬眠 灵、 安定、麻黄素、咖啡因、激素类等, 检查脑波前最好停用一周,以求减少药 物影响所造成的误判断。
三.脑电图分类
• 一. 按频率的分类 • 1.Schwab分类(1951年) • 波 0.5 ~ 3Hz • 波 4 ~ 7Hz • 波 8 ~ 13Hz • 中间快波 14 ~ 17Hz • 波 18 ~ 30Hz • 波 31Hz以上 •
常用的诱发试验有以下几种:
• • • •
睁闭眼试验:最常用、最简便的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试验:测试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试验 睡眠诱发试验:尤其在儿童良性癫痫 闪光刺激试验:对光敏感性癫痫及肌阵挛性癫 痫是一种较好的诱发试验 • 药物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时诱发出3c/s棘慢综合波
第四节 正常脑电图
• 频率:构成脑电图的主要节律波即基本波的频 率,多数属于波范围,即为8 ~ 13Hz. • 波幅: 波振幅在5~ 100V范围,一般见于全 部头皮导联,以枕、顶区为著. • 位相:以基线为准绳,其上为负相,其下为正相. • 波形: 波波形通常是正弦波样有是呈弧形或 锯齿状.
• • • • • • • • • • • • 项目 脑波 眼球运动 肌张力 脉搏 呼吸 血压 胃液分泌 尿量 阴茎 梦 出汗 NREM睡眠 睡眠阶段1 ~ 4 慢 渐减 减少 减少 低下 减少 减少 收缩 没有 没有 REM睡眠 类似睡眠阶段 I 快 消失 不规则 不规则(增加) 动摇 增加 显著减少 勃起 几乎可见 有
二.正常脑电图
• 正常成人脑电图的频率几乎全由α波及 β波组成,其波幅波形及频率丙侧均对 称,频率恒定不变,波幅在两侧可相差 30%,惯用右手的人,由于左侧半球传入 冲动较多,α波受抑制,所以右侧半球 波幅较高。85%的正常人可以是上述脑电 图波形,15%则可有轻度异常改变。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
• 4.尖波:时限为80~200ms,波形 如锯齿;其上升支陡峭而下降支略倾斜, 像一个直角三角形。位相可以是正性、 负性或双相形。 • 临床意义与棘波相似,也是意味着皮层 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局限性癫痫、脑 血管病、脑炎以及脑外伤后疤痕形成等 疾病有关。
• 5。棘慢波综合:是一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玻; 棘波时限20 ~ 80ms,慢波时限200 ~ 500ms;波幅 200 ~ 500 V。 • 临床意义:若棘慢波综合的频率为3波/秒,在额、枕 区以双侧对等同位相的方式阵发出现,即可称之为典 型失神发作的确诊波形;若其频率为3 ~ 4波/秒,且 为高波幅弥漫性阵发出现时,棘波往往甚小,挤于慢 波之间或移行于慢波的升、降支上,此种波形与高热 惊厥有关;若其频率为2 ~ 2.5波/秒,棘波波幅几乎 等高于慢波波幅,也以阵发方式出现,常见于儿童顽 固性癫痫,它提示脑功能有严重障碍并伴有智力发育 不全。
• 3. 棘波:时限小于80ms,波形如尖棘,波幅 • 10 ~ 200V.负性棘波多见,它们来自皮层浅 层;正性棘波或双相性棘波多来自大脑半球深 部.多棘波是由两个以上的棘波组成的棘波群. 棘波是大脑皮层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反映 • 临床意义:常见于癫痫大发作、颞叶癫痫、脑 膜炎、脑膜瘤、脑脓肿等.多棘波则出现在肌 阵挛性癫痫.
• 6。尖慢波综合:是一个尖波和一个慢波 组成的复合波;尖波时限80 ~ 120ms, 慢波时限500 ~ 1000ms;波幅200 ~ 500 V。常见于非典型性失神发作。
• 7。三相波:是一组综合波,首先出现一 个小负性棘波,然后是一个大而深的正 性尖波,紧跟着是一个小负性棘波。常 出现在以波或波为背景的电活动中, 临床常见于肝昏迷前期,与血氨升高有 关,也见于癫痫和脑外伤。
第二节 脑电图学的发生原理
人类的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能产生微 弱的生物电流,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 描记到生物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
一、脑波形成的解剖基础
——大脑皮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 的最高中枢,也是脑波活动的主要 解剖基础。
大脑皮层是由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和无计其数的 突触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递网。大脑皮层 分为6层:由外向里依次为(1)分子层(2)外 颗粒层(3)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神 经节细胞层(6)梭形或多形细胞层
• Ⅲ期:睡眠更深,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 眼球运动消失,心率,血压,代谢及体温进 一步下降,呼吸规则,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 EEG:不规则高波幅慢波为主,常为75μV 以上,2Hz或更慢的δ波,出现K复合波(为 一高波幅1Hz慢波+睡眠纺锤。
• Ⅳ期: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无眼球活动, 心率,代谢及体温继续下降,生长激素分泌 增加 • EEG:2Hz或更慢的δ波进一步增加,达50%以 上,有K复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