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调查与研究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调查与研究


• 其综合性要求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 筹安排,积极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 盾,使其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 其前瞻性表现在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未来 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因而要求规划师必 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及现状基本情况, 从中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 和制约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 而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 安排:协调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城市历 史环境和未来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 之间的社会生活等系统,确保城市可持续健康 发展。
第七节
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研究
1、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与面积 2、各类土地使用的界限 3、用地性质 4、建筑层数与质量 其它
• 调查表格设计实例— • 某某市总体规划调查
• 宏观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三个基本特征。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性要求确定城市发 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
• 4、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 5、建筑风格; • 6、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 风情等。
(★参阅:阮仪三,历史传统的发掘与探求,《城市规划汇刊》,1984/2)
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三、城市土地经济
1、土地价格 2、土地供应方式与供应潜力 3、土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及其运作 4、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等
四、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安排与分配
1、城市政府公共项目资金的运作;
2、私人资本的运怍 3、政府吸引国内外资金从事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措

4、历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资金来源
5、投资总量、资金安排的程序与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调查与研究
提纲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 第三节 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研究 • 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 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 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 • 第七节 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5、市域范围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 地位与作用。 6、其它条件
第三节
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
市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探寻城市的历史特色与
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TEAM 10:“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在旧机体中 生长出来的,每一代人仅能选择对整个 城市结构最有影响的方面进行规划和建 设,而不是重新组织整个城市”。
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
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 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一、人口
1、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的机械增长 3、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构成 4、人口的劳动力构成
二、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
1、家庭规模、生活方式、行为模式 2、社区组织
一个整体。 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能力。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
第二节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调查 1) 城市(镇)的数量,各城市(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
城市(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2) 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农村各行业劳动力 总数、农村各行业劳动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3) 农村耕地总量的历年变化情况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 的数量 5) 城市暂住人口历年情况、类型 6) 城市流动人口情况
4、文献查阅(历年的统计资料、城市志、县志、专项志书、涉
及历次城市规划的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煤,已有的相关研究
成果等。
5、类比
四、研究方法
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
直至可以具体操作。
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
2、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还原成
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
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
二、调查的内容
1、城市活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 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 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 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 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 方。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
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 色。
调查内容:
• 1、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 2、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 3、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
• 二、城镇体系调查 •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 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 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以及在更广区域范围内 的地位和作用 2、市域范围的资源条件(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 3、全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4、市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设施条 件
2、地理环境
3、地形地貌
4、工程地质
5、水文和水文地质
二、自然气象因素
1、风向与风速
2、气温
3、降水
4、湿度
5、太阳辐射
三、自然生态因素
1、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2、生物资源、自然植被 3、城市废弃物的处置 4、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
3、政府部门、其它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
的基本情况。
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
一、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1、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2、城市的产业结构 3、当地资源情况 4、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等
二、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1、工业状况 2、农业状况 3、商业状况
4、交通运输业状况
5、房地产业状况等
三、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分踏勘性调查与专项性调查。
2、问卷或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部门(单位)调查
居民调查
3、访谈和专题座谈会
运用于三种情况:
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 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针对某些关于城市规划重要决策收集专业人士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