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紫外线的知识

关于紫外线的知识

(一)紫外线的由来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在三棱镜光谱的红光端外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红外线。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Ritte)对这一发现极感兴趣,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认为既然可见光谱红端之外有不可见的辐射,那么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发现不可见的辐射。

终于在1801年的一天,当时他手头恰好有一瓶氯化银溶液。

人们当时已知道,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

里特(Ritte)就想通过氯化银来确定太阳光七色光以外的成份,他用一张纸片醮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棱镜色散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

片刻后,他果然在纸片上观察到醮有氯化银部分的纸片变黑了,这说明纸片的这一部分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

里特把紫光外附近的不可见光叫做“去氧射线”以强调是化学反应。

不久之后,这个名词被简化为“化学光”,并且成为当时广为人知的名词。

直到1802年,化学光最终更名为“紫外线”,目前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二)紫外线的分类太阳光线分为X线、X光、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等五种,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为紫外线A,B,可视光线及红外线,但对人体最有影响、最有害的是紫外线,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它的简称为UV。

依据紫外线自身波长的不同,可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是波长200-280nm的紫外光线。

短波紫外线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

不能达到地球表面,对人体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对短波紫外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

但由于其阶能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预防的紫外线波段。

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是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

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

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

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防止紫外线照射给人体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是防止紫外线UVB的照射;而防止UVA紫外线,则是为了避免皮肤晒黑。

在欧美,人们认为皮肤黝黑是健美的象征,所以反而在化妆品中要添加晒黑剂,而不考虑对长波紫外线的防护。

近年来这种观点已有改变,由于认识到长波紫外线对人体可能产生的长期的严重损害,所以人们开始加强对长波紫外线的防护。

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

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

360nm波长的UVA紫外线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可制作诱虫灯。

300-420nm 波长的UVA紫外线可透过完全截止可见光的特殊着色玻璃灯管,仅辐射出以365nm为中心的近紫外光,可用于矿石鉴定、舞台装饰、验钞等场所。

09年10月德、意科学家发现【虾青素】能有效地消除【紫外线UVA】对皮肤细胞的伤害。

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

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

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紫外线保健灯、植物生长灯发出的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过254nm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 附近的荧光粉制成。

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

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

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

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线。

UVD波段,波长100~200nm,又称为真空紫外线。

(三)紫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由被人类发现至今,在生物学、化学、仪器分析及人体保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紫外线在生物学上重要应用即是将其用来杀菌消毒,以实现对空气和水的净化处理。

紫外线杀菌就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真正具有杀菌作用的是UVC紫外线,因为C波段紫外线很易被生物体的DNA吸收,尤以253.7nm左右的紫外线最佳,每一粒波长253.7nm的紫外线光子具有4.9eV的能量。

紫外线杀菌属于纯物理消毒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广谱高效、无二次污染、便于管理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随着各种新型设计的紫外线灯管的推出,紫外线杀菌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在扩大。

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便发生能量的传递和积累,积累结果造成微生物的灭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当细菌、病毒吸收超过3600~65000uW/c㎡剂量时,对细菌、病毒的去氧核醣核酸(DNA)及核醣核酸(RNA)具有强大破坏力,能使细菌、病毒丧失生存力及繁殖力进而消灭细菌、病毒,达到消毒灭菌成效。

紫外线一方面可使核酸突变、阻碍其复制、转录封锁及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产生自由基可引起光电离,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细菌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紫外线的最强峰在254~257nm。

细菌吸收紫外线后,引起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菌死亡。

采用紫外线灭菌的最大优异特点即是快速有效,实验结果表面在辐射强度为30000μW/cm2的紫外线强度照射下,紫外线对细菌类、病毒类、霉菌孢子类、水藻类、鱼病类等常见病菌的杀菌效率如下表所述:灭菌对象灭菌时间(s)灭菌对象灭菌时间(s)灭菌对象灭菌时间(s)炭疽杆菌0.3 流感病毒0.3 青霉菌属0.9-3.0破伤风杆菌0.3 乙肝病毒0.8 蓝绿藻10-40痢疾杆菌 1.5 嗜菌胞病毒0.2 线虫卵 3.4大肠杆菌0.4 灰质炎病毒0.8 绿藻 1.2葡萄球菌属 1.3 黑曲霉0.3-6.7 原生动物类4-6.7结核杆菌0.4 毛霉菌属 4.6 白斑病 2.7 紫外消毒技术具有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杀菌效率,杀菌效率可达99%~99.9%,而传统氯气、臭氧等化学消毒方法要达到紫外C的杀菌效果一般需要20分钟至1小时的时间。

紫外线杀菌器杀菌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即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出之辐照强度,与被照消毒物的距离成反比。

当辐照强度一定时,被照消毒物停留时间愈久,离杀菌灯管愈近,其杀菌效果愈好,反之愈差。

紫外线杀菌灯(UV灯)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压汞灯,和普通日光灯一样,利用低压汞蒸汽(<10~2Pa)被激发后发射紫外线。

不同的是日光灯的灯管采用的是普通玻璃,254nm 紫外线不能透出来,只能被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后激发出可见光。

如果改变荧光粉的成分和比例,它就可以发出我们通常所见的不同颜色的光。

一般杀菌灯的灯管都采用石英玻璃制作,因为石英玻璃对紫外线各波段都有很高的透过率,达80%~90%,是做杀菌灯的最佳材料。

杀菌灯有热阴极低压汞蒸气放电灯、冷阴极低压汞蒸气放电灯等几种结构,可按外型和功率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灯管不同有热阴级低压汞蒸汽放电灯、冷阴极低压汞蒸汽放电灯;热阴级低压汞蒸汽放电灯从外型可分为直型、H型、U型管等。

为了不同需要,又可分为低(无臭氧)、臭氧、高臭氧等。

深圳中元宏康科技有限公司所采用的紫外线灯管均为波长为254nm的石英制无臭氧型热阴极辉光放电低压汞灯。

石英玻璃与普通玻璃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热膨胀系数不同,一般不能封接铝盖灯头,所以杀菌灯的灯头材质多采用胶木、塑料或陶瓷。

杀菌灯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压汞灯,低压汞灯是利用较低汞蒸汽压(<10~2Pa)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

用来照明用的日光灯、节能灯也属于低压汞灯,依靠低压汞蒸汽被激发后发射紫外线,其中254nm 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再发出可见光,如果改变荧光粉的成分和比例,它就可以发出我们通常所见的不同颜色的光。

杀菌灯不需要转化为可见光,253.7nm的波长就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这是因为细胞对光波的吸收谱线有一个规律,在250~270nm的紫外线有最大的吸收,被吸收的紫外线实际上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即DNA,它起到一种光化作用,紫外光子的能量被DNA中的碱基对吸收,引起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日光灯和节能灯使用普通玻璃做成的,253.7nm紫外线透不出来,不能用做杀菌用的灯,石英玻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达90%,是做杀菌灯的最佳材料,但是石英玻璃的性能与普通玻璃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热膨胀系数不同),封接不能用普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圆封的办法,这使得杀菌灯生产制造的技术含量要高于普通节能灯。

有一种透紫外线的玻璃,即通常所说的高硼玻璃,它对紫外透过率约是石英玻璃的60%,它的生产工艺与节能灯一样,使得它的成本与价格比石英玻璃生产的杀菌灯相差很远,几瓦的灯管只需几元,但它在性能上远比不上石英杀菌灯。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透过率不同,在同样规格经同样镇流器测试,石英玻璃杀菌灯紫外线强度是高硼玻璃杀菌灯的 1.5倍以上;2、高硼玻璃灯紫外光强度很容易衰减,它点灯数百小时后其紫外光强度就大幅下降,降到初始时的50%-70%。

在用户手上,虽然看到灯管还是亮的,但它可能已不起作用了。

而石英玻璃的光衰减程度要远小于高硼灯,如果生产工艺过关,石英灯的光衰减在经点灯2000-3000小时,光衰减到初始时的80%-70%,以后只要灯不灭,光衰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高硼灯管的紫外光强度很容易衰减,点灯数百小时后紫外线强度就大幅下降到初始时的50%-70%。

而石英灯管在点燃2000-3000小时后,紫外线强度只减到初始时的80%-70%,光衰程度远远小于高硼灯。

国内杀菌灯的客户可能会了解菲利浦的杀菌灯,菲利浦有一种杀菌灯是用一种接近普通玻璃的玻璃生产的,而非石英玻璃制造的,其透光率接近石英玻璃的透过率,比中国的高硼玻璃灯要高得多,可使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节能灯生产工艺生产,这种灯主要依靠他们炼制这种玻璃的技术,它的缺点是不能产生臭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