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校验规程1.执行规范:由于继电保护装置更新换代比较快且涉及面比较广,在工作中应熟悉局、部颁各种规程、以及相关文件: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规程》、《WXH—11型微机保护检验规程》、《WXB—11型微机保护检验规程》、《900型微机保护检验规程》、《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新编保护继电器检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25项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汇编》、《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校验规范》等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应以设计院图纸为准,参考厂家说明书、厂家图纸、出厂调试报告。
当发现设计有原理问题、不符合上述规章制度要求或与厂家设备有冲突等情况时有必要变更时与设计院协商请设计院出变更通知单。
接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改动。
原则上必须按图施工、调试。
2.调试所关于继电保护调试的有关规定:2.1各站的图纸,要由相应站的负责人亲自审图并作问题记录。
并在设计图纸交底时提出,问题的提出及改变办法,要有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字。
2.2各站调试人员要绝对听从负责人的工作安排,各分项工作的负责人由本站负责人指派。
每项工作记录要清楚(试验人、负责人、使用仪器仪表)2.3各站的原始记录,要由本专业的专责工程师或班长作不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或试验项目不全者,及时向调试所领导汇报。
由调试所领导研究按问题的轻重作出处理决定。
2.4各站在此工程完了一个月内必须将试验报告出齐,并由专职工程师审核签字。
2.5各站安全问题要由各站负责人每周开一次安全会。
根据当时站内情况,说明各项注意事项,并要有安全记录。
3.施工准备:各站在进入现场前,本站负责人以本站设计图纸为依据,编制整体调试计划、进度安排、人员安排并根据本站的实际设备情况,提出本站所使用设备的仪器仪表清单,经本专业专工或班长审核后批准,在调试工作中严格按计划执行。
施工过程中认证填写“负责人工作程序”,特别对计划外因素、所遇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好详尽纪录。
工程结束上交调试所。
表单分别由库工及负责人签字。
一式两份,一份由库工留底,另一份由本站负责人保留。
仪器仪表宜设专人保管,调试所执行相应奖惩制度。
4.保护装置校验:4.1微机保护装置校验4.1.1 外观检查:a) 装置的实际构成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b)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导线与端子以及采用材料等的质量。
c) 安装外部的质量。
d) 与部颁现行规程或反事故措施、网(省)局事先提出的要求等是否相符合。
f ) 技术资料试验报告是否完整正确。
g) 屏上的标志应正确完整清晰,如在电器、辅助设备和切换设备(操作把手、刀闸、按钮等)上以及所有光指示信号、信号牌上都应有明确的标志,且实际情况应与图纸和运行规程相符。
4.1.2测量绝缘:在保护屏的端子排处将所有外部引入的回路及电缆全部断开,分别将电流、电压、直流控制信号回路的所有端子各自连接在一起,用1000V摇表测量下列绝缘电阻,其阻值均应大于10MΩ。
( 拔出微机保护插件)a)各回路对地。
b)各回路相互间。
c)在保护屏的端子排处将所有电流、电压及直流回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并将电流回路的接地点拆开,用1000V摇表测量回路对地(屏板)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
此项检验只有在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全部停电及电压回路已在电压切换把手或分线箱处与其他单元设备的回路断开开后,才允许进行。
对母线差动保护,如果不可能出现被保护的所有设备都同时停电的机会时,其绝缘电阻的检验只能分段进行,即哪一个被保护单元停电,就测定这个单元所属回路的绝缘电阻。
d)当新装置投入时,按上述绝缘检验合格后,应对全部连接回路用交流1000V进行1min的耐压试验。
对运行的设备及其回路每5年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高于1MΩ时,允许暂用2500V摇表测试绝缘电阻的方法代替。
4.1.3检验逆变电源(拉合直流电流,直流电源缓慢上升、缓慢下降时逆变电源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正常工作);4.1.4检验固化的程序是否正确;(核对程序版本、校验码)4.1.5检验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和平衡度;检查交流输入回路(电流、电压)的采样精度,以及平衡度(电流选择10%额定、额定、8倍额定),要求误差±3%,并检查相角、相序。
4.1.6检验开关量输入和输出回路;4.1.7检验保护功能:4.1.8检验定值单:要求误差不超±5%4.1.9整组检验:a) 检验方法:新安装装置验收及回路经更改后的检验,在做完每一套单独的整定试验后,需要将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保护装置连在一起进行整组的检查试验,以校验保护回路设计正确性及其调试质量。
如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皆接于同一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则按回路的实际接线,自电流互感器引进的第一套保护屏的端子排上接入试验电流、电压,以检验各套保护相互间的动作关系是否正确;如果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分别接于不同的电流回路时,则应临时将各套保护的电流回路串联后进行整组试验。
对高频保护的整组试验,应与高频通道和线路对侧的高频保护配合一起进行模拟区内、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的检验。
对装设有综合重合闸装置的线路,应将保护装置及综合重合闸按相应的相别及相位极性关系串接在一起,通入各种模拟故障量,以检查各保护及重合闸装置的相互动作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将保护装置及重合闸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进行必要的跳、合闸试验,以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防止跳跃回路、重合闸停用回路及气(液)压闭锁回路动作的正确性,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别是否一致。
对母线差动保护的整组试验,可只在新建变电所投产时进行。
一般情况下,母线差动保护回路设计及接线的正确性,要根据每一项检验结果(尤其是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关系)及保护本身的相互动作检验结果来判断。
b)整组试验着重检验项目:各套保护间的电压、电流回路的相别及极性是否一致。
各套装置间有配合要求的各元件在灵敏度及动作时间上是否确实满足配合要求。
所有动作的元件应与其工作原理及回路接线相符。
在同一类型的故障下,应该同时动作于发出跳闸脉冲的保护。
在模拟短路故障中是否均能动作,其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有两个线圈以上的直流继电器的极性连接是否正确,对于用电流起动(或保持)的回路,其动作(或保持)性能是否可靠。
所有相互间存在闭锁关系的回路,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符合。
所有在运行中需要由运行值班员操作的把手及连片的连线、名称、位置标号是否正确,在运行过程中与这些设备有关的名称、使用条件是否一致。
中央信号装置、微机监控、故录、故障信息远传等的动作及有关光、音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各套保护在直流电源正常及异常状态下(自端子排处断开其中一套保护的负电源等)是否存在寄生回路。
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可靠性,其中装设单相重合闸的线路,验证电压、电流、断路器回路相别的一致性及与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相连的所有信号指示回路的正确性。
重合闸应确实保证按规定的方式动作,并保证不发生多次重合情况断路器防止跳跃回路、气(液)压闭锁回路、三相不一致回路动作的正确性及信号指示回路的正确性。
检验其转换接点动作正确性。
实际传动刀闸检验各切换回路、信号回路动作正确性。
注:整组试验的原则:因整组试验牵扯面比较广且具体回路有一定差异,工程负责人必须结合本站回路的具体情况拟订。
交流回路的每一相(包括零相)及各套保护间有相互连接的每一直流回路,在整组试验中都应能检验到。
进行试验之前,应编制方案,事先列出预期的结果,以便在试验中核对并即时做出结论。
方案应由班组长或本专业专工审核。
4.1.10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检验。
核对电压、电流相位、相序、幅值,检验差动元件差流、方向元件角度是否正确,做出是否可投入运行结论。
4.2非微机型装置校验目前电网中仍有一些非微机型保护装置,例如收发信机、REB103、RADSS 系列母差保护、某些10Kv、35kV低压保护,以及一些操作箱、切换箱、直跳箱等采用常规继电器完成某些功能,对于此类保护回路校验整体思路参阅4.1,具体装置校验参阅《新编保护继电器检验》(REB103、RADSS系列母差保护差动元件校验参见保护校验报告)各种常用继电器及其辅助设备:4.2.1中间继电器a)测定线圈的电阻。
b)动作电压(电流)及(返回电压(电流)试验。
c)有两个线圈以上的继电器应检验各线圈间极性标示的正确性,并测定两线圈间的绝缘电阻(不包括外部接线)。
d)保持电压(电流)值检验,其值应与具体回路接线要求符合,电流保持线圈在实际回路中的可能最大压降应小于回路额定电压的5%,其保持电流值应小于额定电流的50%。
e)动作(返回)时间测定,只是保护回路设计上对其动作(返回)时间有要求的继电器及出口中间继电器和防止跳跃继电器才进行此项试验。
用于超高压的电网保护,直接作用于断路器跳闸的中间继电器,其动作时间应小于10ms。
防止跳跃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应与断路器跳闸线圈的动作电流相适应。
在相同的实际断路器跳闸电流下,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应小于跳闸回路断路器辅助触点的转换(跳闸时断开)时间。
定期检验时,出口中间及防止跳跃继电器的动作时间检验与装置的整组试验一起进行。
f)检查、观察触点在实际负荷状态下的工作状况。
g)干簧继电器(触点直接接于110、220V直流电压回路)、密封型中间继电器应以1000V摇表测量触点(继电器未动作时的常开触点,及动作后的常闭触点)间的绝缘电阻。
4.2.2极化继电器a)测定线圈电阻,其值与标准值相差不大于10%。
b)用500V摇表测定继电器动作前及动作后触点对铁芯的绝缘。
c)动作电流与返回电流的检验,其新安装装置检验分别用外接的直流电源及实际回路中的整流输出电源进行,定期检验可只在实际回路中进行测量,或以整组动作值(例如包括负序滤过器的电流)代替。
继电器的动作安匝及返回系数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有多组线圈的应分别测量每一组线圈的动作电流。
对有平衡性要求的两组线圈,应按反极性串联连接后通入电流,以检验其平衡度。
d)检查触点的距离应不小于0.3mm,触点的压力应适当,并符合规定要求。
在一般的实际可能出现的机械振动条件下,应不影响触点的工作条件。
在通电试验时,需注意观察触点在实际负荷状态下,应不出现足以烧损触点的火花。
定期试验时,只作外部检查,以观察触点是否无烧损现象。
4.2.3机电型时间继电器a)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
b)动作电压与返回电压试验c)最大、最小及中间刻度下的动作时间校核、时间标度误差及动作离散值应不超出技术说明规定的范围。
d)整定点的动作时间及离散值的测定,可在装置整定试验时进行。
4.2.4信号继电器动作电压(电流)的检验。
对于反映电流值动作的串联信号继电器,其压降不得超过工作直流电压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