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化公司大爆炸

吉化公司大爆炸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
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
雾状水 泡沫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硝基苯
产品名称:硝基苯 分子式:C6H5NO2 分子量:123.11; 理化性质:硝基苯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相对密度(水4℃=1) 1.205。熔点5.7℃。沸点210.9℃。 闪点87.78℃。自燃点482.22℃。蒸气密度(空气=1) 4.25。 硝基苯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 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
7 背景知识
1、苯胺
名称:苯胺(Anilin), 氨基苯,阿尼林油 分子式:C6H5NH2 分子量:93.13;
苯胺性质
(1)纯净的苯胺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含杂质时呈微黄色,



有强烈气味;在空气中氧的影响和光的照射或高温时易被 氧化,颜色变化过程为:无色-黄色-红棕色-黑色; (2)闪点:70℃;熔点-6.2°C,沸点184.4°C,自燃点615°C;密 度d420=1.0219;相对密度(空气=1)3.22; (3)苯胺微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在温 度大于167.5°C时能与水互溶(以任何比例); (4)苯胺易溶于苯,乙醇等有机溶剂和稀酸中; (5)苯胺呈弱碱性,能腐蚀铜和金; (6)苯胺属于毒害品
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 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5%醋酸清洗污染
的皮肤,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 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
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
13日,吉化苯胺二车间苯罐区和苯胺装置共经历了15
次爆炸,过火面积达8000平方米,灭火时间长达15个 小时。 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 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
为避免中毒,警方疏散了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个居民
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 生共三万人。
中石油吉化双苯厂
“11.13”大爆炸
事故水 排放失控
2005.11.13 吉化爆炸
1 背景资料
A、公司双苯厂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化工产
品为“苯胺”和“苯酚丙酮”,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 地(2003年产量13.6万t/a,2004年产量达15.3万t ),此外 还生产MEA(一乙醇胺 )、DEA(二乙醇胺 )等农药中间 体。
在吉化二医院3楼,吉林市公安交警支队龙潭交警二 中队的一位年轻交警的头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 露出眼睛和嘴,据了解,他就是在现场附近协助维持 秩序时受伤的.
事故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6 人员疏散
当时现场很乱,不少老百姓跑过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外
跑,外面的人向里拥. 直到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制住. 可是,正当巡警们正准备冲入爆炸区时,局长于伟突然命 令,拉起警戒线,压住群众,退到500米以外。
3.2 第2次爆炸
14时10分左右,一大团棕
黄色蘑菇云冲天而起, 盖住了半边天,紧接着, 就是一声震得地皮乱颤 的爆炸声.装置区后侧, 炸出了一个深8米,宽十 几米的大坑.在后面的 撤离消防员接连被气浪 掀翻在地.
工具车未来得及撤出,车窗玻璃整片掉落,消防车被平推出
几米远."
撤退是因为有消防员听到了刺耳的尖叫声.由于管道内苯液
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进,皮 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抽搐甚至 昏迷、休克;重笃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肾损伤。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发
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
毒性:中等毒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5 救援
医院随时接收苯中毒者
吉林市卫生局在14时10分时,紧急通知各医院做好救治
伤员的准备,全力救治伤者.吉林市各大医院绿色通道已 全部打开,免费接纳紧急伤员,同时也做好了接收苯中毒 者的准备.
截至14日18时30分,本次事故造成近70人受伤,其中 20余人来自双苯厂,20余人来自吉丰农药厂,其余来 自龙潭化工厂和附近小工厂,还有部分路过群众及 居民.其中住院50余人,另有部分伤者在吉林市中心 医院和吉林市第二医院就诊.
了撤退的指令. 11月16日下午,年逾六旬的王老太太回忆起这一幕时,仍 惊魂未定,“我最后看了眼家,不知道回来的时候,它还在 不在了.” 巡警支队张玉海说,大疏散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踩踏事 故,只好用巡逻车夹住人流,来回跑;拉起人墙警戒线。
目击者回忆,即便如此,仍不断有
走失儿童,老人摔倒等“突发事件”, 有人好像吓蒙了,逆着人流跑, 说要回去安玻璃,否则丢东西就找 警察算账. 另外,老百姓当时都已知道爆炸源 是苯,含剧毒,谣言四起,有的人还 出现了条件反射,总是感觉身体不 舒服.
6事故原因
A、直接原因
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
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 物料气化;
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
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 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 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 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 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用途
苯胺是基本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它是制造染料,橡
胶助剂,塑料,农药,医药的主要原料,例如:染料中用于制 造酸性墨水兰G,酸性嫩黄,靛兰,金光红酚青红,油溶黑等; 在农药中用于生产杀虫剂,除草剂等,它还是生产香料, 塑料,胶片等中间体的基本原料之一,并可作炸药中的稳 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以及溶剂;苯胺又是生产聚氨酯泡 沫塑料的主要原料.
B、间接原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
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不力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 的问题。
吉化安全管理方面只重形式:装置可以爆炸,衣服不能穿差,管道
可以漏油,不能不捡烟头,仪表可以全停,不戴胸卡不行,工作可 以不会,条例必须会背,设备可以出事,走路必须排队。
建行楼下被震碎的玻璃
一千多米外的建行整扇的窗户被震落
这是飞到两千米以外的爆炸的大罐碎片 据说一骑摩托的人在两千多米外的电厂门口附近被砸死
这是在两千米以外罐的碎片 落地后又反弹起来进入半公楼里
3.5 第5次爆炸

14时50分,爆炸声再次响起,且明显较前几次剧烈,一股 橙红色的"蘑菇云"升起. 警戒区内仅存的消防车辆上陆续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 空气中浓重的化学品气味让人无法呼吸. 该厂附近及104厂一些留守工人开始撤离,附近一公里 范围内已被交警部门圈出警戒区域.
号储罐区组成.55号储罐区有16个储罐,当日总储量达 2818立方米. 参与抢险的消防员回忆,爆炸点周围有13个苯胺,对二甲 苯等成品罐,两个各为400立方米的氢气罐.
爆炸使得一个1500立方米,两个2000立方米苯罐爆炸,起
火,燃烧面积瞬间达到900平方米,火势顺着风向,向邻近 罐扑去. 直至20时30分,燃烧了8个小时后,3个苯罐大火才被彻底 扑灭.半个吉林市区的警报才解除. 21时30分,最大危险源――3个苯罐火势刚被扑灭1小时, 苯胺车间装置区内的反应釜突然大幅度倾斜,随时有可 能坍塌,爆炸.
3.1 第1次爆炸
13时30分左右,发生第一次爆炸。 现场目击者描述:一个高压锅盖大小的白色金属物体
随着一声巨响,带着呼啸声从天而降,厚度足有2厘米, 而路左电线杆上,一条拇指粗细的黑色缆线也被砖石 砸断,沿途一些送料的管线也被爆炸震碎,流水不止, 并升起白色水雾,其他装置不同程度泄露,并很快被 蔓延的火势点燃。
苯胺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B、吉化公司大爆炸之前的爆炸事故
2000年~2005年共发生16起爆炸事故。 2004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一个容器爆炸起 火,2死2伤。 2004年12月30日,吉化102厂合成气车间爆炸,3人死 亡,3人受伤。 2005年1月26日晚,吉化公司辽源市精细化工厂一生 产车间爆炸,2死2伤。
C、消防演习
2005年11月9日,吉林市消防支队刚在吉化厂区展开过
一次大型消防演习。 专对吉化制定防爆预案,实地演练,这是消防支队各单位 的工作重点.单是特勤大队,当年就已在吉化厂区进行了 三次演练.
济南 炼油 厂
2 事故损失
中国石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
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 花江水体特别严重污染事件。
双苯厂(101厂)距离居民区
约有几百米,爆炸发生后, 附近居民区楼房的玻璃均 被震碎;在距离厂区五公 里左右的路上,有些居民 楼的底楼窗户亦被震碎。
吉化公司双苯厂100吨左 右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 江水体,造成松花江流 域水污染事件。进而导 致全市停水4天、渔业严 重受损等。
3 时许,第6次爆炸响起,此时火场附近的滚滚烟尘已让
人难以睁眼.
带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官兵不停地向未爆炸的设备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