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哲学研究方法论
0101B0200
王恒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是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的B类全系公选课。
本课程的缘由和目的:哲学不仅是科学的母体,在现代学科建制内,也属于人文学科或精神科学的范围,作为一门学科(更有八个二级学科)要求有自身的方法论思考和体系化构建。
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历史演变历程、哲学与宗教、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生命的个体性原则、历史性与历史主义、作为源始经验的真理与程序性普遍性方法、普遍理性与生活世界和效果历史、逻辑与直觉、演绎与归纳、先验与经验、分析与综合、经典与诠释、继承与创新、作为教育学的哲学、文献检索与论文选题、学术规范等。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各自专业历年的优秀硕士论文,并做阅读报告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
易教使人洁静精微。它所提供的观念视角、思维方式等可以让人智慧深邃。通过周易的学习,不仅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改善和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和品格,有利于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C
中国哲学智慧
010102C04
赖永海等
3
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哲学智慧》作为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在哲学硕士生培养实践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原名《中国哲学专题》,主要内容有:第一讲,儒家“人学”与人生智慧;第二讲,佛法智慧与智慧人生;第三讲,宗教的超越与超越的人生;第四讲,儒家“诚”之智慧;第五讲,儒家“和”之智慧;第六讲,儒家“万物一体”境界论;第七讲,佛教智慧与道德劝善;第八讲,佛教智慧与心理安顿;第九讲,佛教智慧与生态;第十讲,道家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讲,道家的哲学智慧与文化品格;第十二讲,道家智慧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第十三讲,天人合一整体观下的生命学;第十四讲,阴阳作用下的病理与诊治学;第十五讲,合道观念下的养生学。另外安排3次实验课:中国哲学智慧与人心;中国哲学智慧与社会;中国哲学智慧与自然。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增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识和理解;第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判断力;第三,锻炼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生英语(4学分,必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编号
授课教师或团队
学分
课程类别
(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
专题1儒教与人文教问题研究,具体内容为:(1)儒教问题引论、(2)传统视域与现代视域中的儒学与儒教、(3)现代儒教观的理论分歧与开展、(4)新儒学人文教的现代实践与当代努力、(5)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专题2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建构,具体内容为:(1)新儒学哲学问题引论;(2)新儒学哲学问题研讨:形上学与知识论;(3)新儒学社会理论(新外王理论)研讨。
道教道教经典选读
010102D03
沈文华
3
转型期课程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为中国哲学的必读经典。“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以象征为基本形式,反映出事物的对立、运动和变化规律,涵概了天、地、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周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
本课程从易学基础开始,以老师综述、分节讲授重点,学生自学和课堂汇报、讨论等形式,学习周易中的概念、原则、各卦及其卦爻辞,对周易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以此为起点,为进一步研究周易打好基础。
专题3、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研究,具体内容为:(1)现代性的一般问题;(2)新儒学与现代性:拒斥现代性、接受现代性、多元现代性;(3)新儒学现代性问题反思。
每授课学期选择一个专题授课。注重原始文献的阅读和研讨,文献阅读量大。其中专题2要求对作为新儒家哲学建构资源的西方哲学相关流派原著的阅读,跨学科要求高。
佛教概论
010102C01
邵佳德
3
转型期课程
《佛教概论》课程为面向中国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开设的转型期课程,旨在通过对佛教历史、发展基本过程、教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影响等,并对佛教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进路有初步的掌握。
本课程将围绕佛教的信仰、思想、制度层面,采用宗教学、哲学史、文献学等多元方法,对佛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如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佛教哲学的演进和特点、佛教研究的理论方法等,通过阅读一手的基本典籍和二手的研究著作,进行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分组报告及田野实践。由此加深学生对佛教的全面理解,扩宽其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D
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
010102D09
白欲晓
3
转型期课程
课程旨在对现代新儒学历史和思想开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专题性的阅读、讨论与研究,系统深入把握新儒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重要思潮的文化特征、哲学建构及社会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专题1、儒教与人文教问题研究;专题2、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建构;专题3、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儒学概论
010102C04
李承贵
3
专业核心课程
《儒学概论》是面向中国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硕士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儒学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思想价值等。具体包括:一、儒与儒学;二、儒学经典;三、儒学历史;四,儒学结构;五,儒学道统论;六,儒学心性论;七,儒学诠释理论与方法;八,儒学形态论;九,儒学的现代价值;等等。本课程特点是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理论思考的培养、注重学术方法的训练、注重现实问题的关怀。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儒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感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儒学修养,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出自身领域的贡献。
课程简介
(300字左右)
B
哲学动态与评论
0101B0100
唐正东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哲学动态与评论》是面向哲学系所有硕士生和直播生开设的一门研究生必选课程。目前,课程由唐正东教授主持,课程教学团队由王恒教授、张晓东教授、张立锋教授、刘鹏副教授、周嘉昕副教授、邵佳德博士组成。课程分专题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的总体历程和当代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