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陕西艺术采风实习报告篇一:采风实习报告采风实习报告“开始,怀着青春的渴望,不停的追逐着心中的理想王国,于是,收好行囊,背上包袱,追随着梦想的痕迹,我们、努力着……”2013年9月4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2012级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在老师的领导下整装出发,开启了为期5天的“游街子古镇,写意生活”的学习旅程。
此次写生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然风景美的捕捉能力,丰富和拓宽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自理自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带着满心的期待,同学们顺利的抵达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古镇。
“青山绿水抱林盘、村庄小镇嵌田园。
”不愧为街子镇的真实写照。
街子古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
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崇州街子镇为青城山古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
住进了极具农家气息的小院,品尝着带有特色的饭菜,感受到的是农家人淳朴善良的待人之道。
在街子镇里,你不管走到哪个街道,见到的都是古房,古道,古桥,古灯。
沿路还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特色的客栈。
此次写生分小组进行,为期五天的写生留给我的回忆是难忘的。
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随着自己不断的摸索,也开始由生到熟,慢慢的领悟到了这其中的绘画技巧所在,懂得去发现大自然的美,欣赏大自然的美;写生之余,赏街子镇美景便成为同学之间必不可少的了,伴江游道,亲近味江河水,或乘坐竹制蓬船,或漫步石阶小径→农耕文化体验区,亲近土地,怀旧乡土情结,领悟农耕时代的智慧物语→古乐园,参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古代娱乐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唐求广场,游览唐公祠,体味古街子人的诗意情怀→御龙桥,观清代铁索桥风貌,听先民御龙故事→圣灯广场,了解街子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康道,享受青山秀水,呼吸负氧离子,探寻神奇传说→光严禅院,了解街子的禅佛文化,体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回到古镇喝茶发呆。
在街子古镇第五天后我们回到了学校,又先后去了德阳的东湖山公园和石刻公园写生。
这两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特色。
东湖山公园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地势起伏、变化多端、山、丘、台、坝层次丰富的大型城市公园,就其基础而言,可谓得天独厚,全省无双,全国也不多见。
石刻公园由五组大型浮雕群、三十五个木雕拱门、三十二根蟠龙石柱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
墙体全部由本地产石料雕刻砌筑而成,虚实结合,韵律恰好,高潮迭起,表现出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宏伟主题,充分显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典雅、深厚凝重的文化精髓。
我们一面欣赏着这些美丽的山水,石刻,一面进行我们的写生,把美丽的东西画进自己的画中,留恋其中,怡然自得。
这次的写生也最后走到了尾声,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回忆,还有很多启发。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一切事物的感受不应只是肤浅的体现在表面,应学会观察生活,体会到创意本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之中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对待所见,所感应该用心深刻体现在每一幅画作当中,要敢于创作,敢于表现、突破,才能提高自我。
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
那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
校外写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听到的是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热情厚道、真诚好客。
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
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
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这次对景、对人的考察以及艺术的实践感悟深刻,把生活与创意结合,积累学问,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每一张画幅都充满生命力。
在采风中不仅增长了同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锻炼了体能,开拓了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把生活中的素材升华为艺术创作,使作品从源于生活,同时也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此次写生,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认知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收获就会不同。
五天的外出时间很快就到期了,我感触颇多。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书会生活造就得才双馨的艺术家。
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群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
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我们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美的感觉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XXXXXXXXXXX学院艺术系2012级广告二班XX2013年9月13号篇二:艺术采风实习报告论文大三采风实习报告1. 采风时间: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23日2. 采风地点:河南万仙山,龙门石窟,西安,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乔家大院3. 带队老师:孙彤彤,李强, 仇同文短短十天的采风,我感触颇深, 受益匪浅,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
在各个地点的采风中我不仅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对古人的手艺与技术叹服。
在那里,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
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做友。
第一站:河南万仙山与郭亮经过12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于晚上六点到达了河南新乡市辉县境内的万仙山南坪风景区。
冷冷的月光映着这座村子平静,层层荡荡萦绕四周的薄雾。
万仙山位于太行山南部,素有“中国南太行”之美誉,山雄、峰险、石奇、水秀,峰丛横空、丹崖千仞、云蒸霞蔚,有着巍巍太行风光,号称“太行明珠”的郭亮就镶嵌在其中。
在万仙山如此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我们并没有得到十分理想的住宿环境,没有可口的美味佳肴,取而代之的是纯朴的“农家乐”。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青山秀水环绕下的小桥流水,屋舍人家,山里人的纯朴、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郭亮号称“太行明珠”,这里不仅是学生写生基地,还曾是电影《举起手来》的拍摄时地点之一,更有震惊世人的绝壁长廊. 置身其中, 我不仅重温了电影画面,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壮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险峻的路途,艰苦的历程,都强烈地刺激着同学们的感官,激励着同学们求知与探索的欲望. 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我们相互关照、互相提醒,同学情谊、师生情怀,无一不显示在山谷中、悬崖边、飞瀑旁。
第二站: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她和著名的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游洛阳龙门石窟,我有两种感受: 一种是历史的厚重感——精美的佛雕,让我深感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一种是耻辱感——为某些国人的愚昧行为而感到耻辱。
因为石窟中的佛像大多被国人切割盗走,被破坏的惨状令人发指。
被盗的石佛,有的早已被损毁,有的漂洋过海,成了外国人、外国博物馆的珍藏品。
厚重感使我更加珍爱民族的艺术;耻辱感让我痛恨损害祖国文化的民族败类,更加增强爱护保护珍贵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走过的一个个空空的石窟,基本上没有了石佛,就像眼睛被挖去了眼珠,留下空洞的“眼眶”,心里感到非常沉重,优秀的文化遗迹历经磨难和浩劫,沧桑之后其实剩下的并不太多。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对身边的文化遗迹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他们,因为面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不能给儿孙后代留下文化的荒芜!第三站:古都西安来到古城西安已是晚上,我们住在小南门附近的青年旅馆,环境还不错,特别是那种古典优雅的氛围,更让我觉得西安是一座将古代与现在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城市。
第二天我们先分组进行了第一天的西安之旅,游了鼓楼、钟楼,中午我们在回民街吃的当地小吃“羊肉泡馍”,下午我们又到了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让我领略了西安不愧是古代都城!第二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早早的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参观地。
一进入一号坑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势气向我扑来,这是我们于千军万马之侧感受到的兵戈寒气吗?再往里面看,有许多的兵马俑,有的已经坏了,有的却完好无损。
那些陶俑好像是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勇士们。
告别一号坑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里虽然没有一号坑那么大,没有一号坑那么雄伟,但是里面是和真实作战一样的军事战佣和战马。
铜车马让我惊异于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一号坑的辉宏、雄浑则让我震撼。
我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那样的场景,平凡渺小如我,能一睹兵马俑的风采已是感恩不尽了。
游完兵马俑,我们当即来到了华清池。
华清池坐落于郁郁葱葱的骊山北麓,两旁树影婆娑,满目皆绿,翠生生寒丝丝的,却令你凉生五内,切意畅怀。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
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
且不说当年蒋介石“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
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
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
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曾是帝王行宫的华清池,今天早已归还给了平民布衣。
许多人走了,许多人有来了,这幽媚多姿、风雅绝伦的一池绿水将久久地漾在人们的心头。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是自己未来西安之前便念叨着要去的地方。
博物馆其馆藏文物以年代为序,自原始社会距今约180万年的蓝田人开始一直到明清结束,陈列了我国上下百万余年的历史变迁!展品多以我国各代农耕、狩猎、饮食、礼制器乐为主,汉代便多了丝绸之路、宗教信仰即佛教文化,唐有颇为有名的马球之戏。
唐代的文物展品最多,想必大唐作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也是最受老秦人推崇与念念不忘。
第四站:壶口瀑布从壶口瀑布回来,我就一直被那些黄河的水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