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及相关知识

中药鉴定及相关知识

中药现代研究方法导论作业郭静妍 201720445 中药学中药炮制方向一.列表比较中药与西药、生药在材料物性、药物属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如何收集中药材或中成药样品,保证分析结果代表性。

答:根据收集可体现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时间特征的原则,进行收集。

对中药材或中成药的基原(单一基原与近缘基原)、产地(单一产地与多元产地)、药用部位(异物混入)、采收期(季节变化)、加工炮制(工艺与方法)、栽培与野生(生境、气候、栽培方法)以及保存于储存(年限、温度、避光)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以上各方面应注意问题,并以此为原则进行收集。

1.野外(田间、市场)取样方法:以掌握整个变异样式和变异幅度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范围。

实际药材取样过程中,可采用居群、随机和样方结合的方法进行取样。

最基本的取样方法有简单随机采样、系统采样、分层随机采样、整体采样、双重采样等。

栽培药材的取样:常采用的采样点布置可分为随机布点法和系统(网点)布点法,在中药研究中,应考虑主产区和道地产区等因素。

2.中药部位采集方法:同一药材不同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含量不一,取样的均一性,分析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决定了质量分析的科学性。

因此应在比较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药材部位取样方法。

三.LC-NMR或NMR在分析中药化合物及定性测定中的应用评述文献一:Distribution of Metabolites in Root Barks of Seven Tree Peony Cultivars for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NMR-based Metabolomics[1]1.1研究材料:牡丹是一种木本落叶灌木,属牡丹科牡丹属牡丹科。

牡丹的根皮在东亚被广泛用作心血管和女性生殖器疾病的补救剂。

目前,国内已有大约600个不同颜色的栽培品种,花色是牡丹表型特征之一。

这些表型品种含有多种成分,其中许多可能与生物活性关系密切。

因此,对代谢物分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对许多品种进行分类并评估其品质。

本实验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系统分析了7个不同颜色的牡丹表型品种,用来测定不同牡丹品种根皮中代谢产物的质量分布。

1.2内容与方法:样品收集和提取:从山东省菏泽新骏牡丹园采集了7个具有3年生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将主根分离并去皮和内核,干燥磨碎并过筛,萃取超声后离心取上清液旋蒸,然后真空干燥。

NMR测量:将干燥粉末的提取物溶解在含有TSP的CD3OD中。

搅拌并离心后,将上清液转移至5 mm NMR管中。

用V arian VNMRS 600 MHz NMR光谱仪记录35个样品的1 H-NMR谱。

数据分析:将1H-NMR光谱集成到使用AMIX包中的光谱区与0.002 ppm的铲斗宽度区域。

从1H-NMR谱中排除了CH3OH和CD3OD信号的H2O。

使用SIMCA-P +包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和Tukey后测试对所获得的代谢物浓度进行经典统计分析(单向ANOV A)。

1.3结果与主要结论:NMR分析的牡丹中的代谢产物:基于1D和2D NMR数据将七个测试品种根皮的甲醇提取物的典型1H-NMR光谱峰分配给各个代谢物。

这项研究中共有16个代谢物,包括一个主要代谢物和15个次要代谢物。

1H-NMR光谱明显地以蔗糖为主,还有四苯乙酮,六酚醛树脂,单萜苷类,黄酮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

1.4评述:本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同时鉴定和定量了7个牡丹品种根皮中的16种代谢产物。

并且定量数据表明,在牡丹品种中蔗糖和苯乙酮是主要代谢产物,而不是酚类,单萜糖苷,黄酮类和不饱和脂肪酸。

阐明了不同品种牡丹品种的代谢产物分布。

文献二:Comparative Analyses of Stilbenoids in Canes of Major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s[2]2.1研究材料:葡萄藤中富含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如白藜芦醇及其复杂的衍生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物活性,主要用于健康目的。

经常浪费的藤条可用于以低成本生产这些高价值的化合物。

因此本实验研究了十六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葡萄品种。

从这些葡萄藤中提取多酚并通过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

2.2内容与方法:植物材料:取十六种红葡萄品种,对于每个品种收集来自三种植物的两年生藤条。

将每个样品切成块干燥15天,然后粉末化。

LC-NMR和NMR分析的条件:样品用三种溶剂,氘代水(溶剂A),用0.02%TFA(溶剂B)酸化的乙腈和用0.02%TFA(溶剂C)酸化的水的混合物洗脱。

洗脱时使用流速为0.8mL/分钟。

1NMR测试使用Avance III 600 MHz光谱仪,以停流模式获得。

对于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化合物在上流1H-LC-NMR分析后直接收集到收集器上,冻干并用经典的NMR实验进行分析。

茋类的定量:将藤条粉末以丙酮/水混合物(6:4)中萃取离心后,蒸出5mL 上清液,提取物悬浮于甲醇/ H2O(1:1)中过滤。

以(A)蒸馏水0.1%甲酸和(B)乙腈0.1%甲酸组成的流动相以1mL/分钟的流速分离10μL藤条提取物。

二苯乙烯含量由纯标准物的标准曲线确定(注射浓度范围为2至500μg/mL)。

2.3主要结果于结论:从葡萄藤中鉴定羟基类固醇。

在16个品种的藤条提取物中发现了八种芪类和两种类黄酮。

利用LC-NMR分析能够确定单个化合物而不需要它们的分离,发挥NMR对于明确识别单个的苯乙烯类化合物的作用。

2.4评述:本实验准确测定了E-ε-viniferin,E-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ceatannol 和vitisin B(山葡萄素)的含量,并首次测定了hopeaphenol和miyabenol C(还龄多酚)的含量。

这些藤茎中不含相同比例的主要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丰富度因品种而异。

这些发现表明,应该使用正确的品种来获得感兴趣的多酚的最高产量。

文献三:基于1H-NMR 代谢组学的阿胶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方法初探[3]3.1研究材料: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是传统的滋补上品、补血圣药。

目前,阿胶的市场需求增加,原料紧俏、阿胶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本研究采用1H-NMR 代谢组学技术对市场主要生产厂家的阿胶酸水解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差异性比较,以期探寻阿胶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3.2内容与方法:1H-NMR测试样本制备:将购买自5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胶取粗粉加入盐酸溶液,振摇超声溶解,于烘箱中恒温水解24 h。

取出用蒸馏水洗涤,减压蒸干,加入D2O(内含TSP),超声助溶,离心后取上清液于5mm核磁管中,待测。

1H-NMR 测定条件:样品在25℃下于Bruker 600-MHz A V ANCEIII NMR检测仪上采集数据。

1H-NMR图谱处理:采用MestReNova 核磁图谱专业处理软件对图谱进行内标(TSP)校准、相位校准及基线校准等规格化处理。

多元统计分析:采用SIMCA-P 将1H-NMR 采集处理的积分数据进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验证,并结合独立样本t 检验找出差异化学成分。

3.3结果与主要结论:1H-NMR 图谱的指认与分析:结合每个化学成分的化学位移,裂峰情况及Chenomx NMR Suite专业数据库,对所得图谱进行分析,共指认出了17 种化合物。

1H-NMR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采用PCA 分析法对A、B、C、D、E 厂家的阿胶1H-NMR 代谢轮廓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厂家的阿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同时可以明显发现,A、B 厂家阿胶的主成分较接近,而其余3个厂家(C、D、E)的主成分较接近。

为了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性,选取B 厂家阿胶作为对照,而其余厂家的阿胶与其进行OPLS-DA 分析。

可知与B厂家阿胶相比,A、C、D厂家各有较多和较少的具体的氨基酸,并且它们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评述:本实验经研究发现,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不同厂家的阿胶差异性成分研究是简便有效的,为阿胶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献四: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Lonicera japonica and their5-lipoxyge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4]4.1研究材料:忍冬属植物金银花的花蕾常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关节炎,糖尿病,发热,感染,疮疡和肿胀.目前,已经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了许多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学成分。

本实验组正在进行的对中药中使用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鉴定了正品金银花的地上部分的MeOH提取物,它被发现是一种抗炎剂。

因此本实验对金银花花蕾进行分离,分析了EtOAc和BuOH可溶部分,得出一种新的酚类葡萄糖苷苯甲酸酯,以及十二种酚类化合物,并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

4.2内容与方法:提取分离:从中国购买金银花,将金银花的粉状花蕾在70-80℃用70%EtOH 回流3小时。

将提取物在减压下蒸发至干,然后依次在H2O和正己烷,CH2Cl2,EtOAc和BuOH之间分配,随后在硅胶柱上分离各个部分内的成分H-NMR分析:1D和2D NMR谱分别在Varian Gemini 2000(300MHz)和Bruker Avance 500(500MHz)上获得,化学位移参考TMS。

分析得出毛地黄黄酮,原儿茶酸、咖啡酸,flavoyadorinin-B,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7-ObD-吡喃葡萄糖苷,氯甲酸甲酯,槲皮素3-ObD-吡喃葡萄糖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罗非鱼,绿原酸,苯甲酸苯甲酯,香草酸4-ObD-(6-O-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等13种化学成分。

4.3结果与主要结论:以前在这种植物上的工作证明了在可溶于EtOAc的部分中存在抗氧化剂酚类和类黄酮。

因此在本实验中主要分析了EtOAc和BuOH可溶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

据查阅文献可知这是从忍冬科植物分离出flavoyadorinin-B的第一份报告。

同时,我们从花蕾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酚类葡萄糖苷苯甲酸酯,香草酸4-ObD-(6-O-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

4.4评述:本篇文献在对提取物进行1D和2D NMR谱分析中,详尽解释了峰归属问题,将已知物质和新发现的物质成功分离并分析清楚新发现物质的结构。

文献五:LC–NMR, NMR, and LC–MS identification and LC–DAD qua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and ellagic acid derivatives in Drosera peltata [5]5.1研究材料:茅膏菜是十七世纪以来常用于治疗惊厥或百日咳的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