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的危害调查报告目录引言 (2)一何谓噪音 (2)二噪音如何产生 (3)三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四噪音防治与管理措施 (5)结束语 (6)引言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长期生活在吵闹噪音中,(工厂机器运转声、飞机场飞机起降声)会使耳朵听力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身心受到伤害,进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一何谓噪音1.噪音是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音频图像2.噪音是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二噪音如何产生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转动机械:许多机械设备的本身或某一部份零件是旋转式的,常因组装的损耗或轴承的缺陷而产生异常的振动,进而产生噪音。
冲击:当物体发生冲击时,大量的动能在短时间内要转成振动或噪音的能量,而且频率分布的范围非常的广,例如冲床、压床、段造设备等,都会产生此类噪音。
共振:每个系统都有其自然频率,如果激振的频率范围与自然频率有所重叠,将会产生大振幅的振动噪音,例如引擎、马达等。
磨擦:此类噪音由于接触面与附着面间的滑移现象而产生声响,常见的设备有切削、研磨等。
流场所产生的噪音流动所产生的气动噪音,乱流、喷射流、气蚀、气切、涡流等现象。
当空气中以高速流经导管或金属表面时,一般空气在导管中流动碰到阻碍产生乱流或大而急速的压力改变均会有噪音的产生。
环境噪音一般环境噪音大多来自随机的噪音源,例如急驰而过的车辆、飞机的鸣笛、人们的喧闹、以及周围各式各样的噪音来源。
燃烧产生的噪音在燃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排气、以及燃烧时上升气流影响周围空气的扰动,这些现象均会伴随噪音的产生。
例如引擎、锅炉、熔炼炉、涡轮机等这一类的燃烧设备均会产生这一类的噪音。
交通噪音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
具有两个特点:1.存在十分广泛。
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2.通常音量都很大。
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
职业噪音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来源。
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特别是办公室里的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
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并且音量都很大。
建筑噪音环保署在1986年成立时,建筑噪音是主要的问题。
当时,市区建筑地盘的打桩机每天12小时运作,每12位市民便有1位受到打桩噪音滋扰。
政府于1989年实施《噪音管制条例》,其后逐渐加强管制建筑噪音。
已建区的建筑工地每日只可进行3至5小时打桩工程,而且必须采用低噪音打桩设备,其他嘈吵建筑工序则受管制。
然而,时至今日建筑噪音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人们正探究问题症结,并鼓励建造业成员自律守法,改变他们把罚款纳入经营成本的错误观念。
飞机及其他噪音飞机噪音由民航处负责管制。
该处会监测噪音水平及规定航空公司采纳较宁静的飞行常规,例如在飞机起飞时实施消减噪音的步骤。
香港国际机场于1998年迁往赤角后,市区的飞机噪音滋扰已大幅减低。
以往,启德机场附近尽是稠密的住宅区,飞机升降的隆然巨响令38万居民苦不堪言。
工商业场所如食肆等的通风系统经常产生扰人声浪。
这类噪音和邻里噪音、防盗警钟、新登记车辆噪音均受《噪音管制条例》监管,后者的噪音水平必须达到欧洲及日本的标准。
其他噪音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室内各项家庭用具均会发生声音,如冷气机、音响、抽油烟机、电视、空调设备,均为噪音源,另外;如学校、商场、公园、体育场等公共场所亦可视为噪音产生的场所。
噪音的特点噪音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音、固体振动产生的噪音、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噪音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音、非稳态噪音、起伏噪音、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音等。
三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
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却为时已晚。
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4Kdip)。
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
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
噪音引起心脏血管伤害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压,在100分贝十分钟下肾上腺激素则分泌升高,交感神经被激动。
在动物实验上,也有相同的发现。
虽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最近几个大规模研究显示长期噪音的暴露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的关系。
暴露噪音70分贝到90分贝五年,其得到高血压的危险性高达2.47倍。
噪音对生殖能力的影响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环境激素”理论,指出环境中存在着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噪音就是其中一种。
它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精液和精子异常。
长时间的噪音污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对女性而言,则会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仍无结论,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噪音对睡眠的影响有高达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认为噪音影响睡眠,但长久影响下是否对健康有伤害,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状,容易激动的情形。
有人研究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生产力越低,此项结果仍有争议。
四噪音防治及管理措施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减小噪音原则:一、声源处减弱,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二、传播过程中减弱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三、接收处减弱,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零听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方法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禁鸣喇叭:严禁车辆乱鸣喇叭,尤其是在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更应设置禁止乱鸣喇叭的标志,以维护该地区的安宁。
加强噪音管制:近来青少年常将机车的消音器拆掉,在街上成群结队的飙车,制造了不少噪音,以及卡拉OK、KTV、歌厅所播放的音乐声都不小,政府应加强管制,以维护社区的安宁。
工厂迁移至郊区:住宅区内不应设置工厂,政府应将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做完善的规划,以避免噪音干扰住宅区的安宁。
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由於噪音穿越树林时,会有一部份被树叶所吸收,所以在噪音多的地方(如:机场、公路、铁路、工厂……等),应多种植树木,应可达静音的效果。
给添置隔音设施。
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建材:建筑时,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建材也可减少噪音。
3、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工厂、房屋建筑等在大力的建设,同时而产生的噪音也在持续增加着,而噪音对人民的危害亦在增加着。
通过这次的探索学习,让我们认识了噪声,了解了噪音,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许多噪音产生的方法和防治噪音的方法,我们真诚的希望,通过我们这次研究,能够让同学们、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一起来降低噪音的危害。
总而言之,噪音污染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无时不刻都在我们身边,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研究,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噪声的知识,多多控制噪声,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更加宜人,让人们更加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