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刘洋)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刘洋)


电气火灾的原因

一、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1.过载
2.短路,电弧和火花 3.接触不良 4.烘烤 5.摩擦 二、雷电 三、静电
危险物质与危险环 境
危险物质

危险物质指受各国规章制约的那些物质,如腐蚀性物质、 易爆物质、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诱变物质、致畸物质 或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等。 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分组,目的在于便于对不同的危险 物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T>450℃;
300℃<T≤450℃; 200℃<T≤300℃; 135℃<T≤200℃; 100℃<T≤135℃;
■ T6 :
85℃<T≤100℃;
部分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和分组
危险环境

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危险物品状态,将火 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三类八区。 第一类(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 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

第三类(火灾危险环境)
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 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
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23区:存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0 2
释放源 通风



国内电气火灾事故占火灾总数的35%左右。
国内电气事故的损失约占总事故损失的20%左右。


201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 13.17万起,死亡1108人, 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其中,因电 线短路、过负荷及电气设备故障等电气原因引起 的火灾共 40481 起,占火灾总数的 30.7% ,因生活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25547 起,占 19.4% 。在 69 起较 大以上火灾中,有24起为电气原因引起,占34.8%; 有12起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占17.4%。

危险物质的分类

根据爆炸危险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为: Ⅰ类:矿井甲烷(CH4);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其中,对于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和最小引燃电流比(MICR)进一步划分为ⅡA级、ⅡB级和 ⅡC级,ⅡC级危险性最大。
危险物质的分类
主要内容 01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概述
02
03
危险物质与危险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04
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概述
电气防火防爆的形势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 全世界每年死于电气事故的人数约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 20%以上。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20%以上。 据统计,电气事故在国外的石油化工企业事故中占 50%左右。
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
混合物的环境。
危险环境

第二类(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连续或长时间、短时间连续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 的环境。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
类别 MESG/mm MESG≥0.9 MICR
ⅡA
MICR>0.8
ⅡB
ⅡC
0.5<MESG≤0.9
MESG≤0.5
0.45<MICR≤0.8
MICR<0.45
危险物质的分类

其中,对于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划分为 ⅢA、ⅢB和ⅢC三类。 ⅢA:可燃性飞絮。 ⅢB:非导电粉尘。 ⅢC: 导电粉尘。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被
分为I类、Ⅱ类Ⅲ类。

I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型
• • • • • (1) 隔爆型(d) (2) 增安型(e) (3) 充油型(o) (4) 充砂型(q) (5) 本质安全型(ia、ib)分为ia级和ib级 ia —— 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发生两个故障 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 ib —— 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 • (6) 正压型(p) • (7) 无火花型(n) • (8) 特殊型(s)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综合判断:对危险场所,首先应考虑释放源及其 布置,再分析释放源的性质,划分级别,并考虑 通风条件。
• 对于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的场所,连续级释放
源可能导致0区,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二级释
放源可能导致2区。 • 在无通风场所,连续级和一级释放源都可能导致0区, 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在凹坑、死角及有障碍物 处,局部地区危险等级应予提高,危险范围也可能 扩大。
数量和混合物浓度、扩散情况和影响范围等。释
放源主要分为三级:
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长期释放或短时连续释放。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呈周期性或偶然释放。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不释放或偶然间隙释放。
多级释放源: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特征。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通风
■室内原则上应视为阻碍通风,即爆炸性混合物可以积聚 的场所,但如安装了能使全室充分通风的强制通风设备, 则不视为阻碍通风场所。 ■室外危险源周围有障碍处也应视为阻碍通风场所。 ■在自然通风场所,应注意上部空间积聚密度小的危险气 体的可能性。
危险物料
0 1
0 3
0 综合判断 4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危险物料
■危险物料种类
■物料的闪点、爆炸极限、密度、引燃温度等理化性能
■工作温度、压力及其数量和配置。
例如,闪点低、爆炸下限低都会导致危险范围扩大,密度大会导致水
平范围扩大等。
划分危险区域的判断因素

释放源:分布和状态、泄漏或释放危险品的速率、
电气火灾的原因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过载、短路、接
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电或静电等都能引起火灾。
有的火灾是人为的,比如: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遵守
有关防火法规,违犯操作规程等。从电气防火角度看,电
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使用不当,保养不良,雷击和静电 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几个重要原因。


Ⅲ C 导电粉尘一旦进入电气装置外壳可直接产生电火花形 成引燃源,是最为危险的粉尘。
危险物质的分类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和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按 引燃温度(自燃点)分为 6组: T1、 T2 、T3 、 T4、 T5 、 T6 。
Ⅱ类:
■ T1 :
■ T2 : ■ T3 : ■ T4 : ■ T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