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根据政协XX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开展“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的函》通知要求,为积极打造X民族特色村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建言献策。
X年X月X日,X县政协组织规建、文广、民宗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个课题深入龙窝、树窝和X等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X地处大X腹心地,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乡镇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X占X.X%,农村人口X%为X,是个典型的X聚居县。
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X文化底蕴深厚,X美食别具一格,享有X之美誉。
自X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X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
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
X年X月,我县X乡X和X两个村分别入选X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X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
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X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
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XX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X年,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X年X月,X和X两个村分别入选X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X年又申报了X三个村,并启动X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二)不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X充分利用“一乡一
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引导开发乡村旅游。
目前,在X、X和X等一些传统村落建起了优质高山苦荞、良种马铃薯种植基地,X山羊、崖鹰鸡养殖基地,还有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
还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特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也通过举办彝历年、尼姆.约沙茨、阿依莫格等各种民俗活动,不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加大X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几年来,我县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村寨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寨的公路、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已建成的X、X等民族特色村寨通电、通水、通路率都达X%,有线电视入户率达X%,等都有了村小,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不断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和传统X建筑遭到破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重视度不够或规划建设等原因,有部分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X传统建筑瓦板房,逐渐被砖瓦房所代替,原来的木材、石材逐渐被塑料、钢板等现代材料代替,原有的纯朴、宁静、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