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篇一: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着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
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
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
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
,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
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3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
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0xx年1月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
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
20xx 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4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6.32%。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
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13亿元。
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11.4亿元。
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12.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7亿元。
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