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计划,检查

工作计划,检查

工作计划,检查篇一:现场检查工作计划表现场检查工作计划表篇二:工作计划及检查清单前期工作计划及管理体系梳理检查清单前期工作计划1. 对产品结构及生产工艺、检测要求进行初步了解,掌握产品基本知识;2. 根据公司高层的年度经营目标与公司领导协商拟定公司过程指标,并且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3. 12月26日前完成对技术部门及质量部门管理体系文件及记录方面的整理与规范;4. 12月24日前完成公司内部文件控制及记录控制的程序文件草案编写;5. 梳理公司现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根据“检查清单”对各部门进行仔细核查,为管理体系完善做好充分准备。

检查清单一、质量部A、质量体系文件控制1. 体系文件的总控清单;外来技术文件的总控清单。

2. 体系文件的保管和责任3. 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标识(图号/编号、更改、受控、存档责任件)4. 体系复制/分发/回收和借阅规定5. 体系文件的更改(更改权限、更改标识、相关文件的同步更改、版本状态一览表)6. 体系文件的存档管理7. 贮存条件(防火、防潮、防霉、防蛀、防损坏、防窃)8. 电子文件的管理9. 存档范围/存档期限的规定(一览表)10. 存档及借阅规定11. 企业内部文件和顾客文件保密规定12. 无效文件的处理13. 体系文件有效性定期检查B、质量记录控制1. 质量记录总控清单2. 记录表单清样3. 记录要求(标识、正确、完整、清晰、日期、签名、审核)4. 贮存条件(防火、防潮、防霉、防蛀、防损坏、防窃)5. 电子文件的管理规定6. 存档范围/存档期限的规定(一览表)7. 借阅规定8. 失效记录的处理C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 一、二方ISO/TS16949审核员的资格2. 内审年度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3. 按部门审核检查表4. 审核实施(审核记录表、首末次会议记录等)5. ISO/TS16949体系审核报告6. 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计划7. 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C2、产品审核1. 产品审核年度计划(覆盖所有产品)2. 产品审核缺陷分级指导书3. 产品审核报告4. 纠正和预防措施D、持续改进过程(领导推动、全员参与)1. 制定年度优先持续改进计划(注意与纠正措施的区别)2. 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实施及验证记录E、纠正和预防措施1. 规定解决问题的方法(8D)2. 重复发生不合格的识别和应用8D方法解决3. 所有内外部发生的不合格必须彻底关闭4. 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输入管理评审F、管理评审1. 管理评审计划2. 管理评审的输入及职能3. 管理评审的实施4. 管理评审报告5. 改进计划的实施和跟踪6. 保存日常各项会议的会议记录、纪要、以及工作安排意见。

(如生产例会、质量例会、技术发展例会、销售例会等)G、检验和试验状态1. 检验和试验的状态规定2. 各种状态标识和场合的管理责任3. 状态区域的设定H、不合格品的控制1. 不合格品的判定权限2. 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3. 不合格品反应计划(进货、过程、成品、产品审核、已发运产品)=控制计划4. 不合格品的可视标识和隔离5. 不合格品的处置权限(评审、判定、报废)6. 不合格品的处置分类(让步接受、降级使用、返工、返修、报废)7. 返工、返修产品的控制(返修产品必须通知顾客并同意)8. 不合格品的定期统计分析(包括退货产品)9. 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10. 形成《月份公司质量分析报告》,提交最高管理层,召开质量例会。

I、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1. 计量管理人员的资格2. 委托外部检验和试验机构的资质证明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施的管理(包括台账管理)4. 检测设施的周期检定策划5. 使用有效期限的标识管理6.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操作保养规定7.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8. 测量系统分析9. 试验室质量体系管理J、进货检验和试验1. 质量判定的权限2. 进货检验试验指导书3. 可接受准则(C=O)4. 紧急放行规定(权限、职责、程序)5. 让步接收规定(范围、权限、职责、程序)6.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7. 进货检验和试验的不合格品控制8. 分承包方进货检验和试验数据传递给采购部门进行供货业绩评价的输入9. 固定的记录表式K、过程检验和试验1. 不合格品判定的权限2. 操作者自检责任、检查员巡检和专检责任(三检制)3. 质量监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 过程检验试验指导书5. 可接受准则(C=O)6. 让步接收规定(范围、权限、职责、程序)7.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8. 不合格品控制(标识、隔离)9. 固定的记录表式L、最终检验和试验1. 不合格品判定的权限2. 成品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3. 检验试验规范4. 可接受准则(C=O)5. 让步接收规定(顾客同意)6.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7. 不合格品控制(标识、隔离)8. 质量统计9. 固定的记录表式10.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指导书11.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计划12.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报告(自检和委托外部试验机构)M、检验人员资质1. 持证上岗2. 检验知识技能定期考核3. 独立行使鉴别、报告、把关的检验职能4. 检验的可追溯性。

二、技术部A、过程审核1. 审核员的资格(具备2年产品/过程开发工作经验)2. 过程审核年度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按产品组)3. 过程审核提问表4. 审核实施(审核记录表、首末次会议记录等)5. 过程审核报告6. 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计划7. 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B、过程开发和策划1. 从公司产品中选出典型产品模拟开发一套APQP数据和资料2. 从公司产品各系列中分别选取某一型号产品作:¨流程图→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对工艺相同的产品在控制计划中附以引用清单¨根据现生产出现的不合格以及缺陷问题进行P-FMEA的动态完善,并不断磨合生产控制计划。

3. 过程能力CPK/PPK分析(针对特殊特性),目标稳定工序CPK≥,不稳定工序PPK≥4. 并对计量值安全特性制定升值计划CPK≥。

计数值特殊特性达到“0缺陷”目标。

5. 针对顾客关心的项目、特殊特性制定并实施优先持续改进计划。

C、技术文件控制1. 技术文件的总控清单;外来技术文件的总控清单。

2. 技术文件的保管和责任篇三:市行政检查工作计划10篇市行政府检查工作计划10篇第一篇为进一步提高全局环境行政执法水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省厅“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的执法检查第一篇为进一步提高全局环境行政执法水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省厅“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的执法检查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年全局环境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总体部署,努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有效的依法行政体系,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环境权益。

(二)编制原则:1.依法行政、程序正当。

在执法检查中做到主体合法,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2.突出重点、全面覆盖。

以危险化学品、涉重金属行业、饮用水源流域等为重点,开展定期和专项检查。

二、执法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执法要求1、依法依程序检查。

执法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环境现场执法监察职权,切实履行执法职责,并依照法定职权开展执法工作,必须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两人或两人以上,并示证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规范执法文书。

每次执法检查必须制作现场检查文书,所有执法文书要参照《关于印发的通知》执行;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

所有文书必须建档保存,逐步建立健全辖区内环境监管“一执法对象一档”数据信息库。

对检查中发现企业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还要按要求制作《调查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勘查笔录》、采样监测记录、现场照片等相关证据材料,制作规范模板见附件6。

3、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

①对非法企业、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企业、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风险隐患突出且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提请县政府取缔关闭;②对存在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违反建设项目有关法律法规、污染防治设施、应急设施不配套,超标排放、不按规定转移、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一律依法查处;③对拒不落实停产决定的,要严格按照省环保厅、监察厅、经信委、电力公司联合下发的《关于对环境违法企业依法采取停电、断电等强制措施的通知》(湘环发〔XX〕19号)的相关要求实施停电、断电;④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的,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⑤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侦办。

4、跟踪落实整改。

对所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要做出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均要纳入本级后督查案件实施管理,建立“谁检查、谁跟踪落实到位”的责任机制,按照《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有关要求跟踪督办,直至整改落实到位。

对实施行政处罚的,要按时将处罚情况填报到环保部12369站《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罚信息和整改落实情况。

同时要将查处的违法问题和处理情况作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工作目标:“有计划”执法,即相对明确环境执法的责任、执法频次、执法范围,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全覆盖”执法,即根据格化管理,将全县所有排污单位纳入执法范围,不留空档、不留死角;“规范化”执法,即统一规范环保部门的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和执法标准。

通过开展“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环境执法检查,进一步明晰环保部门执法责任,加强现场环境监管和执法,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

三、检查时间和频次(一)检查时间:XX年1月至12月。

(二)检查频次1.监察大队:⑴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生产状态、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现场监督每月不少于一次,一般的排污企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⑵对国家和省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对市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县本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2.监测站:按污染源的排污量及类型、毒性危害程度、所处地理位置、特征污染物、守法情况、信访投诉、信用评价等级等因素,将污染源企业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 四个等级:A类,每季度监督性监测不得低于一次:辖区内所有在环保部下发的《XX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企业;《名单》之外的所有涉重金属、涉危险化学品、冶炼、化工(石化)、电镀、制浆及造纸、水泥制造(仅有粉磨站除外)行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厂、医疗废物处理厂等;上一年度内因违法排污被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企业;群众重复赴省、赴京上访投诉举报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