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中村改造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综述 (7)1. 项目概述 (7)2.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7)3. 综合功能要求 (8)4. 系统总体框架 (9)5. 适用标准及规范 (9)1. 综合布线系统 (12)1.1. 布线系统设计重点 (12)1.2. 系统概述 (12)1.3. 需求分析 (12)1.4. 设备选型 (13)1.5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4)2. 广播系统 (16)2.1. 系统概述 (16)2.2. 设计重点 (16)2.3. 需求分析 (17)2.4. 系统设计 (17)2.4.1. 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7)5.4.2. 系统总体说明 (18)5.4.3. 系统设备选型 (18)2.4.4.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19)5.5. 系统实现功能 (23)1.6.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24)3. 信息引导发布系统 (27)3.1.LED 大屏幕系统 (27)3.1.1. 系统概述 (27)3.1.2. 系统设计 (28)3.1.3. 系统总体说明 (28)7.1.5. 系统初步点位设计 (30)3.1.6. 主要设备介绍 (30)第三章综合安防系统 (34)1. 视频监控系统 (34)1.1. 系统概述 (34)1.2. 设计重点 (34)1.3. 需求分析 (34)1.4. 系统设计 (35)1.4.1. 系统总体说明 (35)1.4.2. 系统设备选型 (35)1.4.3. 系统前端部分设计 (35)1.4.4. 系统传输部分设计 (36)1.4.5. 控制部分 (37)1.4.6. 录像显示部分 (38)1.4.7. 综合管理平台 (38)1.5. 系统实现功能 (40)2. 电子巡更系统 (41)2.1. 系统概述 (41)2.2. 系统设计 (41)2.2.1. 巡更类型的选择 (41)2.2.2. 巡更点布置 (41)2.2.3. 系统实现功能 (42)2.2.4. 系统主要特点 (42)3.1. 单元门禁管理系统 (43)3.1.1. 前端点位设计及设备选型 (43)3.1.2. 通讯系统设计 (43)3.1.3. 管理设置 (43)3.1.4. 系统工作流程 (43)3.1.6. 系统主要特点 (45)1. 概况 (47)2. 设计重点 (47)3. 需求分析 (48)4. 系统设计 (48)4.1. 系统总体说明 (48)4.2. 设备选型 (49)4.3. 产品优势 (49)4.5.4. 系统优势 (51)4.5.5. 智能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描述 (54)4.5.6. 系统架构与安全保障 (56)4.6. 智能设备相关设备技术参数与指标 (58)第五章机房工程、防雷接地 (63)1. 机房工程 (63)1.1. 机房概述 (63)1.2. 设计思想 (63)1.2.1. 结构 (63)1.2.2. 配电 (64)1.2.3. 空调 (64)1.3. 需求分析 (65)1.4. 机房工程设计 (65)1.4.1. 保安及消防控制中心 (65)1.4.4. 平面功能布置设计 (65)2. 机房装修设计 (66)2.1. 装饰总原则 (66)2.2. 装饰选材设计 (67)2.3. 天花吊顶工程 (68)2.4. 门窗工程 (69)3. 机房电气系统设计 (69)3.1. 供配电整体思路 (69)3.2. 电气保护措施 (70)3.3. 配电柜(箱)设计 (70)3.4. 照明设计 (71)4. 机房消防系统设计 (72)4.1. 装置简介 (72)4.2. 适用范围 (73)4.3. 对防护区的要求 (73)4.4. 产品特点 (73)4.5. 灭火装置动作程序图 (75)4.6. 装置组成 (75)4.7. 安装 (76)4.8. 装置使用方法 (77)5.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78)5.1. 设计概述 (78)5.2. 设计原则 (78)5.3. 防雷及防浪涌方案 (78)5.4. 机房接地方案 (79)6.UPS电源系统设计 (80)6.1.UPS 供电范围 (80)6.2.UPS 容量计算 (80)6.2.1. 计算机中心机房UPS容量的计算 (80)6.2.UPS 选型 (81)6.4.UPS 配电设计 (82)6.5.UPS 电源系统设计、施工前的加固支撑设计 (83)7.1. 空调负荷的确定 (83)7.1.1. 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 (83)7.1.2. 空调容量的计算 (84)7.3. 机房空调选型 (84)7.4.Liebert.PEX 机组的特点 (84)7.5.Liebert.PEX 机组的节能设计 (85)7.6.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前的加固支撑设计 (86)8. 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86)8.1. 机房抗静电地板技术参数 (86)8.2.UPS 不间断电源 (87)8.3. 机房精密空调 (89)9. 机房灾害及防护 (91)9.1. 机房区防水 (91)9.2. 机房区防鼠、防虫害 (91)9.3. 防雷击 (92)9.4. 防盗 (92)9.5. 防火 (92)1. 系统概述 (93)2. 设计原则 (93)3. 设计方案 (93)3.1. 设计总述 (93)3.2. 室内管路设计 (93)3.3. 综合管线系统施工要点 (94)3.4. 桥架、管材与铁件的检验标准 (96)3.6. 缆线的检验标准 (96)第一章系统设计综述1. 项目概述**** ,拟建成一座高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电商云村,其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体现集各类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事件控制、内部办公、智能公寓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的电商云村。
在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到浙江杭州*** 云村在使用时信息的高度集中性和灵活性,按照其特点充分考虑云村建成后在使用、运行和管理方面要快速、安全、可靠、稳定和便捷。
2.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针对本项目智能化建设的具体功能要求,从整个建筑的运行需求出发,并针对建筑不同区块的功能、属性和特点,来寻求整体的解决方案。
站在使用和管理者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满足浙江杭州*** 云村建设的三大主题:“健康舒适、安全、节能和高效”:1)与安全相关的需求“静谧、慎密”的安全环境是我们对本项目在安全方面的的理解。
本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决定必须采取有效、可靠、周全、隐蔽的技术措施来保障整个区域的安全度和秩序化。
同时,设计应遵循外紧内松的安防原则,实现区内氛围的安静与祥和。
环境的安全度和秩序化将给客人以最直接的影响。
与此需求相关的子系统有: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公寓系统等。
2)与管理和效率相关的需求办公居住的满意度取决于云村的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完美度。
云村管理的进步无一例外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云村管理理念的变迁,就必然要求其相关的软、硬件与之相适应。
因此,作为管理硬件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化系统,必须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上满足这一需求。
3)与建筑和使用节能相关的需求实现在最低能耗的前提下,使建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是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依赖各专业(建筑、结构、各设备专业)的共同努力。
作为智能化系统的实施的关键点就是在于:将原来较为分散的设备或系统进行必要的关联,使之成为一个互动的整体,实现按需耗能的概念。
4)综合信息通信平台根据目前信息通信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
在考虑建设通信平台时,必须充分估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本专业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前瞻性的设计思路在通信平台的设计时是非常必要的。
5)分散的建筑群传输通道的需求如何去解决各种信号传输线缆的传输距离、带宽、干扰等限制的问题,对于整个弱电系统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一个建筑群,当弱电系统达到一定规模,其传输线缆的种类就变得繁杂,难以维护,如何突破传输介质长期存在的这一问题,为此建议采用的智能化传输物理平台的设计理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以上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其实每种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它们是相互借助的、互为依存的和内在统一的。
3. 综合功能要求1) 安全性:为了确保建筑物内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提高对安全和突发时间的防御能力,必须具备出入口控制、防入侵检测、闭路电视监控、保安巡更管理、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紧急广播、应急照明等功能,并可靠运行。
2) 舒适性:为了提供舒适的环境空间,必须具备空调、给排水、电力供应、灯光照明、停车场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及相应功能区域的背景音乐、卫星及有线电视和基于智能卡的电子服务功能。
3) 经济性:弱电系统的结构必须是先进、实用、合理的,为了提高物业的价值,降低运行成本,系统必须是提供有效的节能手段,及综合物业管理手段,在能源和管理资源上真正的节约成本。
4) 信息化:为了方便、快捷及多样化地提供电子信息服务,构筑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必须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语音通信系统、无线覆盖系统、卫星通信设施、数据网络系统(广域网、内网)等构筑信息化的物业管理和办公环境。
5) 客户化:为了提供面向各种应用需要、综合的、柔性的、个性化的虚拟服务环境,必须具备综合的信息控制与管理环境及面向客户的综合的电子信息服务环境。
6)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由于弱电智能化系统是建筑的基础设置,随着建筑日后的入住和使用,还需根据实际建筑功能进行进一步深化系统的功能,所以在系统建设初期应充分考虑日后的再建设,但在规划初期应一次到位。
4. 系统总体框架*** 云村智能化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信息系统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智能公寓系统智慧门锁系统智能水表系统智能电表系统机房工程综合管路系统桥架5. 适用标准及规范*** 云村智能化工程所涉及的设计标准、规范,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应依据相关工程设计图以及技术说明文件,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及条例,这些标准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38-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公共场所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 08~16-90《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估方法》GB 7401-87《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B 1583-79《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5381-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92 《30MHZ-1GH声z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 6510-96《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 121-1995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稀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 135-1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商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 年版)GB 50045-95《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T 15408-94《安全技术防范报警设备安全性要求和实验方法》GB 16796-97《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9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商用建筑布线系统管道及空间位置标准》EIA/TIA-569《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EIA/TIA606《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EIA/TIA607 《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EIA/TIA TSB-67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EIA/TIA TSB-72智慧城中村改造解决方案V3.0《开放式办公布线系统标准》EIA/TIA TSB-75《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 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 115-8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90.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 年版)GB 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 802.3U《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97《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 2008-93其他有关标准第二章信息系统设施系统1. 综合布线系统1.1. 布线系统设计重点*** 云村保证其楼内的信息快速传输,是离不开高速信息网络,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构造这一切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