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第七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12
四、其它杂环单体
合成多肽阴离子开环聚合
单体:N-羧基-a-氨基酸酐(N-carboxy-a-amino-anhydride, NCA); 引发剂:胺类(伯胺、仲胺和叔胺)
CO HN O
CH CO R
-CO 2
R NHCHCO m
CO RNH2 + HN O
CH CO R
R COOH RNHCOCHNH
A CH2CH2O nCH2CH2O- M+ + ROH
A CH2CH2O nCH2CH2OH + RO- M+
环氧丙烷聚合的单体链转移反应:甲醇钠引发环氧丙烷聚合,
CM为0.013(70 °C)、0.027(93 °C)。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3
2.2 (环氧化物的)阴离子聚合
CH3
O
CH2CHO- Na+ + CH3CH CH2 ktr,M
开环聚合应该 归类于
何种聚合方式 ???
O
O
R
CH3CH CH2 CH2 CH2 O
R
O
O
O
O
OO
O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2
二、环醚(杂氧原为子什)么环醚中只有
环氧化物才能进行
2.1 环醚单体
阴离子聚合?
3, 4, 5元环醚(); 6元环如四氢吡喃、1,4-二氧六环();1,3,5-三
氧六环( )
聚合过程(活化单体链增长机理)
引发剂和单体反应生成活化单体; 活化单体与内酰胺反应形成N-酰基化内酰胺,进一步还原出活化单体; 活化单体不断与增长链末端的内酰胺单元反应; 聚合存在诱导期:以使N-酰基化内酰胺浓度达到足够大;
消除诱导期(加入酰基化试剂)
加入乙酰氯、酸酐等与己内酰胺反应生成N-酰基化内酰胺;
SiR2
水解-缩合聚合难以生成高分子线形聚硅氧烷;需通过环单体聚合得到;
D4:八烃基环四硅氧烷;D3:六烃基环三硅氧烷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14
聚硅氧烷(polysiloxane)
开环聚合 可进行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RR R O Si
以丁基锂或萘钠引发的
R
阴离子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Si O
Si
4
2.3 阳离子聚合(适用所有环醚)
引发反应
引发剂:烯类单体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 o 强质子酸:三氟乙酸、氟磺酸、三氟甲磺酸、 o Lewis酸引发体系: 引发反应:生成氧鎓离子;
R
H+A - +
O
R
HO+ R A-为酸根或Lewis酸引发体 A- R 系的反离子
链增长反应:氧鎓离子的a碳原子缺电子;
水解-缩合聚合:单体为氯硅氧烷(SiRnCln-4)
CH3
CH3
CH3
Cl Si Cl H2O HO Si Cl + Cl Si OH
CH3 Si O n
CH3
CH3
CH3
CH3
CH3
SiR2 OH + CH3Si(OH)3
SiR2 O Si O SiR2
O
水解-缩合聚合过程中 生成环单体
R = 烷基、苯基、 乙烯基、氢原子
导期;
二、环醚(杂氧原子)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8
三、环酰胺(内酰胺)己内酰胺
3.1 己内酰胺的阳离子聚合
以活化单体机理进行链增长;存在许多副反应;
O C NH
NH
NH
C+ OH +
CO
R
R
H3N+RCON R
单体
CO
R OC
N
+
CORNH n CORNH2
NH C+ OH
R
NH
H2NRCON
C+ OH +
2.2 阴离子聚合(仅适用于环氧化物三元环醚)
引发剂:碱金属、金属有机化合物、醇盐、氢氧化物;
引发和链增长:
O
CH2 CH2
+
M+A-
O
A CH2CH2O- M+
CH2 CH2 + A CH2CH2O nCH2CH2O- M+
A CH2CH2O n+1CH2CH2O- M+
环氧乙烷聚合的交换反应:
聚磷酸酯(polyphosphoester) biodegradable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13
聚硅氧烷(polysiloxane)
R
O Si 类ຫໍສະໝຸດ :R硅 油(低分子量线形聚硅氧烷); SiR2Cl2水解、缩合; 硅树脂(高度交联的聚硅氧烷); SiR2Cl2、SiRCl3与SiCl4水解、缩合; 硅橡胶(轻度交联的聚硅氧烷); 环单体(D4或D3)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6
链终止反应:
制备聚醚二元醇, 作为合成
+O CH2CH2O [BF3OH]-
OCH2CH2OCH2OH + BF3
热塑性聚氨酯 的原料。
动力学
聚合速率:有的符合活性聚合的速率表达式;
但是开环聚合的平衡常数普遍较低,需考虑解聚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聚合度: Xn [M]0 [M]t
d-戊内酯(六员环)、e-己内酯(七员环)能聚合;
引发剂:
o 阴离子类:烷基铝、烷氧基铝;
o 阳离子类:强质子酸、
O CO
CO O(CH2)m
R O
O
O
O
R
O OC(CH2)m n
OCH(R)CO n
聚己内酯(PCL): m=5; 聚乙交酯(polyglycolide,R=H) 聚丙交酯(polylactide, R=CH3)
OCH2CR2CH2
O+ A-
R
R
+ :O
R
R
(R = CH2Cl)
R
OCH2CR2CH2 O R
O+ R A-
R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5
2.3 阳离子聚合(适用所有环醚)
链转移:向聚合物的链转移最为常见,生成低聚体
+OA- (CH2)4
(CH2)4 +O
(CH2)4
O
O(CH2)4O(CH2)4O(CH2)4 +
CH3
O +-
CH2CHOH + Na CH2CH CH2
O +Na CH2CH CH2
CH2 CHCH2O- Na +
CH3CH CHO- Na +
聚合动力学:甲醇钠引发环氧乙烷聚合
Rp kpapp[M- ][M]
Xn [M]0 [M]t [I]0 [ROH ]0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第七章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一、开环聚合概述
1.1 环单体的聚合活性
环的大小:环烷烃的稳定性
六元环>五元环、七元环>八元环>三元环、四元环
环的元素:环烷烃、环醚、内酯、内酰胺等
环烷烃:热力学有利,动力学上难以实现;环丙烷可聚合,但仅生成 低聚体;
O
O
C
(CH2)5 O
RCOCl
NH
C
(CH2)5 N COR O
C
C
(CH2)5 N COR + (CH2)5 N- M+
O
C (CH2)5 N
CO(CH2)5MN-+ COR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11
四、其它杂环单体
生物相容
内酯 阴离子或阳离子开环聚合
生物降解
单体:
g-丁内酯(五员环)不能聚合;
O C (CH2)5 NH + M
O
C (CH2)5 N- M+
形成活化单体
O
C (CH2)5 N- M+ +
O C (CH2)5 NH
O
活化单体进攻内酰胺
C
H
(CH2)5 N CO(CH2)5N- M+
的羰基碳原子
OO
C
C
(CH2)5 NH
(CH2)5 N
O
O
C
C
CO(C(CHH2)25)5NNH CO(+CH2()C5NHH2)25
(CH2)4 O(CH2)4 O(CH2)4 AO- + (CH2)4
+OA- (CH2)4O
还可以发生 分子链内 链转移
+
OCH2CH2OCH2CH2OA-
OCH2CH2
O+ A-
O
O
OCH2CH2
O+ A-
+
OO
环氧乙烷的阳离子开环聚合由于这种分子内的向聚 合物的链转移反应,生成大量的稳定环二聚体—— 二氧六环;采用活化单体聚合法可以大大降低上述 链转移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
CO
R
R
activated monomer
3.2 己内酰胺的水解聚合
机理:己内酰胺水解生成氨基己酸;按逐步聚合和阳离子聚合方式进 行聚合;但是以开环聚合为主;
工业生产: 己内酰胺聚合开始即加入氨基己酸; 高转化率需除水; 热水抽提除低聚体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9
3.1 己内酰胺的阴离子聚合
引发剂:碱金属、金属有机化合物、醇盐等 聚合过程
O
O Si
R R
RR
物理特性:低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