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诗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诗比较

• 陶渊明虽被称为田园诗人,但陶诗 里写景的句子并不多。陶集中称得 上是山水诗的只有一首《游斜川》。
• 乔亿说:“陶公尝往来庐山,集中 无庐山诗。古人胸中无感触时,虽 遇胜景,不苟作如此。”陶诗是写 心,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他根本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
• 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占据了 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为主 要的艺术追求。陶诗里互相 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割裂 了。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 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 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 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 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 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 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的地位 。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就是:鲜丽清新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
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谢灵运却 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陶渊明
以田园生活来表示自己的 理想及与统治阶级的决裂
谢灵运
借山水以"忘忧"来避世远 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摹像与写意兼重,田园景观 擅长用实笔摹像,山水形
主观意象浓
象多客观性
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 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 “诗运转关”的关键 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 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 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陶诗朴素明净,质朴自然 谢诗则富丽精工,典雅妍丽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从写意转到摹象 •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一)从写意转到摹象
陶渊明就是一个写意的能手。他 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 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 朱熹:“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 出。”
• 黄彻引东坡语:“如风吹水,自成 文理。”
谢诗: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 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 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 再现自然美。
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 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 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 自然可爱。
总结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 风的嬗递。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 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 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 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 草没前庭” 。如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 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情 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 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谢灵运山水诗的概述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 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 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 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 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
• 谢灵运着力地勾勒描绘,想 把山水四时、朝昏、阴晴的 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 巧似的地步。他不满足于陶 诗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他 要分解,把景物分解成一个 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
•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 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晚出西射堂》)
• “白云抱幽石”的“抱”字,“绿筱媚清涟”的“媚” 字,“远峰隐半规”的“隐”字,“林壑敛暝色”的 “敛”字,这些动词都是锤炼而成,决非脱口而出。
• 以“洲萦”对“岩峭”,以“夕曛”对“晓霜”,以 “空水”对“云日”,以“云霞”对“林壑”,也处处 显示了谢灵运的匠心。
(二)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诗: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 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 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蕴含着炽 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常采用白 描的手法)
《文心雕龙·明诗》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 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尽管刘勰对此持批评态度,却正好概括了谢灵运 诗歌语言的特点。
谢灵运:种桑诗
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 旷流始毖泉。湎涂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 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 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采取的办法是以不辨为辨,启发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补充 。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概述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 诗大致分两个发展阶段:
a.刚归隐时期
b.在田园生活时期
他对田园生活充满天真的向往和艳羡,在诗中纵 情地歌咏优美恬然的田园风光,来与污浊的官场 相对照,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以及回归自然、寻得真实的自我以后的欢欣。如 《归原田居》之一:
• 时雨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游南亭》)
•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
•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 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暧暧远人村,依依 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后期的田园诗没有了初归田园时那 种欢愉与忘情,在他后期的田园诗中,常 常流露出绝望的哀叹。如:令人感伤的是 《乞食诗》:
陶渊明田园诗与 谢灵运山水诗
之诗风的比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 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 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 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 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 花源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