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儿的营养需要

婴儿的营养需要

婴儿的营养需要中山医科大学苏宜香要想小宝宝健康成长,能量是必需的,你知道他/她都需要哪些能量吗?一、能量能量是婴儿迅速生长发育的动力和源泉,婴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期)的能量摄入特别重要。

能量供给不足,使生长发育滞后,更使许多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器官得不到发育,错过最佳发育时机,导致重要器官永久发育不良等严重后果。

但能量供给过多又可引起婴儿肥胖症及其相关健康问题。

婴儿的能量的摄入须与消耗及正常储存相平衡。

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等)、生长发育(能量储存)及排泄能量。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在休息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

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公斤体重计约为成人的两倍,故用来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比例也较多,约占总能量的60%。

需要184~192kJ(44~46kcal)/ (kg•d)。

在测量婴儿的基础代谢时,还包括了生长所致的能量储存。

2.储存能量(生长发育)是提供身体生长所需能量,需要量与婴儿的生长速量度成正比。

婴儿能量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停顿或迟缓。

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5%~30%。

6月龄前的婴儿每kg体重每日需要的能量可高至167或209kJ(40或50kcal),1岁时每kg 体重每日约需63kJ(15kcal)。

以后逐渐减低,到青春期又增高。

别以为小宝宝只因为要“长大”需要能量,其实他“吃饭”的时候也需要!3.食物的生热效应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因进食而引起的能量消耗的额外增加,是进食后机体的代谢率增高的现象。

进食蛋白质食物的生热效应最高,达到蛋白质所产生能量的30%。

一般混合食物的生热效应是基础代谢的10%。

随着小宝宝一天天长大,活动也越来越多,就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

4.活动耗能婴儿活动即用于肌肉动作的能量,不同的个体极不一致。

好动多哭的婴儿比较同龄的安静婴儿,需要的能量可高3~4倍。

初生婴儿只能啼哭、吮乳,这项需要能量较少。

以后肌肉发达,能玩耍行走时需要增加。

1岁以内婴儿,每kg 体重每日约需能量63~84kJ(15~20kcal)。

以后随着活动的增加,该部分的能量消耗也增多,在成人约占总能量的30%。

5.排泄能量是指未消化吸收利用的能量,部分食物未被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

这部分能量较为恒定,占总能量的10%。

实际应用时,总需能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来进行估计。

2000年我国营养学会建议的0~6个月及7~12个月的婴儿日均能量参考摄入量为95 Kcal/kg/d。

二、蛋白质婴儿生长迅速,身体处于正氮平衡,不仅蛋白质的量按每单位体重计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

6个月的婴儿需要的必须氨基酸量比成人多5~10倍。

除成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还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以及牛磺酸。

各种必须氨基酸之间还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

推荐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人乳喂哺的婴儿,蛋白质2.0g/kg/d。

牛乳喂养者为3.5g/kg/d,大豆或谷类蛋白为4.0g/kg/d。

除了能量和蛋白质之外,小宝宝还需要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

三、脂肪脂肪是婴儿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亦是必需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脂肪为脑、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所必需。

0~6岁的婴儿按每日摄入人乳800ml计,则可获得脂肪27.7g,含能量1MJ(244.8kcal),占总能量的47%。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儿脂肪供能为总能量的45%~50%。

每100kcal 婴儿食品含脂肪应不少于3.8g , 和不多于6g (能量比30%~54%)。

6个月后虽然添加一些辅助食品,但还是以奶类食品为主,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仍然较高,推荐的脂肪供能量占总能量比为35%~40%。

婴儿大脑以及视觉等重要功能的发育离不开特殊脂类的作用。

人类脑组织是全身含磷脂最多的组织,大脑灰质的22.1%和白质的23.9%由磷脂构成。

孕20周开始,胎儿脑细胞分裂加速,作为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分的磷脂增加是脑细胞分裂加速的前提,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rchidonic acid , AA ,C20∶4, n-6)、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C22∶6, n-3)为脑磷脂合成所必须。

大量的研究证实,DHA 是细胞膜磷脂的主要结构脂肪酸,尤其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细胞膜中,如大脑突触体膜和视网膜视杆细胞外节,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膜磷脂脂肪酸的2/3是n-3系DHA 。

正常大脑灰质和视网膜磷脂酰乙醇胺中DHA 占30%或更多,当通过控制膳食使这些膜结构中DHA 聚集仅为对照组的25%~50%时,大鼠的辨别性学习能力下降33%,恒河猴的视敏度下降25%,视网膜A 波峰值明显减少,即使视网膜DHA 生化值正常后,视网膜电图的早期变化仍然存在。

一些动物实验显示,在脑发育期,膳食中缺乏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 ,C18:3,n-3,)及n-3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 , LCPUFA )将影响胎、婴儿脑发育与视功能,其中枢神经系统脂肪酸的变化表现为ALA 水平下降,DHA 聚集量减少,C20∶3n -9、C22∶3n -9、C22∶5n -6水平升高。

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相当数量的AA 和DHA 是在子宫内和出生后数月迅速积累在胎儿和婴儿脑及其它组织中的,脑和视网膜DHA 积聚大多发生在脑发育阶段,通常认为从胎儿期26周至出生后两岁。

Martinez 等对非神经系统原因死亡婴儿进行脑组织LCPUFA 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第26周到42周,随着胎龄的增加,大脑中n-3LCPUFA 中DHA 增加最显著,EPA 仅有极少量增加;在前脑,n-6系脂肪酸中AA 增加显著。

在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虽然胎儿脑中的DHA 、AA 的绝对量随胎龄增加都相应增加,但脑、肝、视网膜中DHA/TFA(Total Fatty Acids ,TFA)的比值逐渐增大,而AA/TFA 的比值逐渐减小,显示在妊娠30周后胎儿体内DHA 的大量积聚。

毫无疑问,妊娠母体是胎儿期DHA 的唯一提供者。

FAO/WHO 于1994年推荐婴儿亚油酸提供的能量不低于膳食总能量的3%。

婴儿配方奶粉应提供600mg/kg•bw 的亚油酸, 50mg/kg•bw 亚麻酸,60mg/kg•bw 的花生四烯酸及20mg/kg•bw~40mg/kg•bw的DHA ,建议配方乳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范围为5∶1至10∶1。

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提供能量,促进发育。

帮助机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婴儿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60%。

人乳喂养的婴儿日均摄入量约为12g/kg ,供能比约37%,4月龄以下婴儿消化淀粉的酶尚未成熟,但乳糖酶的活性比成人高,乳糖容易消化吸收。

4月龄后的婴儿乳糖酶开始活跃,能逐渐消化淀粉食品。

婴儿淀粉类食物添加的最佳时间是4月龄以后。

碳水化合物不足,则出现低血糖,同时亦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但婴儿肠内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作用发酵,产生大量的低级脂肪酸,后者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妈妈们可要随时关注宝宝的钙、铁、锌、碘等矿物质的摄入噢~五、矿物质婴儿必需的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铁、锌。

此外,内陆地区甚至部分沿海地区碘缺乏病也较为常见。

1.钙是骨骼中矿物质的主要成份。

从新生儿到成人骨骼需要存留大量的钙贮留。

新生儿体内含钙约占其体重的0.8%,到成人时约占体重的1.5%。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月龄以内婴儿钙适宜摄入量为300mg/d ,6月龄以上婴儿为400mg/d。

人乳中含钙35mg/100ml。

一天800ml人乳能满足婴儿的钙的需要。

早产儿因生长迅速与喂养之间的矛盾,即使母乳喂养也易发生钙缺乏。

配方奶粉中钙含量约为50~70mg/100ml,6月龄后的在母乳不足或完全用配方奶粉喂养,每日摄入奶量在600ml以上,加上添加的其它辅食,能满足其对钙的需要。

过多的钙补充会增加婴儿肾溶质的负荷,损伤婴儿未成熟的负担。

2.铁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左右的铁储备供婴儿利用,4月龄时婴儿体内储备铁基本耗竭。

一般而言,婴儿6月龄时可出现贫血。

新生儿的铁储备多少与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成正相关。

因此,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的铁储备相对不足,在婴儿期容易出现铁缺乏。

人乳及牛乳的铁含量均较低。

母乳1~3个月时的铁含量为0.6~0.8mg/L,4~6月时约为0.5~0.7mg/L。

牛乳中铁绝对含量不仅低于母乳,约为0.45mg/L,而且吸收率亦远低于人乳。

人乳和牛乳中的铁都不足以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由于婴儿出生时的铁储备仅可供4月龄内使用,婴儿在4月龄后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如强化铁的配方米粉、奶粉、肝泥及蛋黄等。

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是10mg/d。

3.锌婴儿期推荐锌参考摄入量每日约1.5mg,成熟乳约为1.18mg/L,但利用率极高,加上足月新生儿体内锌的储备,6月龄以内母乳喂养儿极少出现锌缺乏。

但在6月龄后,母乳摄入量逐渐减少,婴儿膳食的植物成分增加,锌的参考摄入量为10mg/d。

婴儿配方奶粉是较好的锌的来源,此外,补充富锌的肝泥、海鱼、蛋黄等。

4.碘鉴于甲状腺素对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作为合成甲状腺素原料的碘在人类生命的早期显得极为重要。

碘缺乏可对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产生不可逆性损害,形成所谓的“呆小病”。

在我国内陆地区,土壤、水源及所出产的食物中碘的含量均很低,而孕妇、乳母以及婴儿是碘缺乏的高危人群,加碘食盐是预防孕妇和乳母碘缺乏的重要、有效措施。

成年人都经常缺乏维生素呢,何况婴幼儿~六、维生素除维生素D外,母乳喂养儿所需维生素全部来源于母乳。

母乳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比较恒定,而乳母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含量易受膳食和母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保证婴儿对维生素的需要,乳母膳食的营养是极为重要的。

1.维生素A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均在肠道与脂肪一起吸收,具有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及维持正常视觉等功能。

在体内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

由于维生素A不易通过胎盘,在新生儿肝内储存较低。

新生儿及1个月以后的婴儿所需的维生素A均需母乳提供。

婴儿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以视黄醇计为400ug/d。

营养良好的乳母分泌的乳汁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额外补充。

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了适宜数量的维生素A,用配方奶粉喂养时,也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A。

但牛乳中的维生素A仅母乳含量的一半,用牛乳喂养的婴儿需要额外补充大约150~200ug/d维生素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