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一.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 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串线(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三. 考点点拨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有: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及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沸腾的条件,中考中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说明题,探究题等形式。

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跨越障碍(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 度,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 度,0 度到100 度之间等分成100 份,每一份叫1 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 摄氏度;-4.7℃读作负4.7 摄氏度或零下4.7 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8.8357铅3281740(1)温度是350℃铅是态,80℃酒精是态,-40℃水银是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温度计。

思路分析:物质的状态与物体所处的温度有关。

因此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然后看物体所处的温度。

当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高于沸点,物体处于气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处于液态;等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等于沸点,则物体处于气态、液态或气液共存三种状态均有可能。

对于后两种情况,究竟处于哪一种状态,由物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决定。

可参看右边的图象确定状态。

正确答案:(1)液态气态固态(2)水银酒精跟踪演练: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锡的熔点)例2.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读数是10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8℃时,实际的准确温度是多少℃?思路分析:我们可以把温度计的示数看成是液柱的高。

由于这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温度计上实际温度差与测量温度差之比是恒定的。

具体如图所示。

则有:(100℃-0℃):(102℃-(-3℃))= (t℃-0℃):(18℃-3℃)t=20℃跟踪演练: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 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 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 处时温度为℃。

(正确答案:47℃)(三)物态变化1、汽化和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

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a、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例 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B 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C.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思路分析:本题是对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检查。

识别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在问题中找准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而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正确的结果。

正确答案:D跟踪演练: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

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

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正确答案:熔化汽化升华)例4. 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到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

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气温,其道理是什么?思路分析: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熔化时吸收周围的热,温度下降;凝固时放出热量,物体周围温度升高。

正确答案:材料在15℃到40℃范围内,遇室温升高时将会吸热熔化,遇室温降低时将会放热凝固,从而起到调节气温的目的。

跟踪演练:夜间,八(3)班小明同学正在发高烧,请你想出两种物理的方法迅速给小明降温,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多喝开水使其出汗。

汗液蒸发吸热降温。

(2)头上敷毛巾或冰袋。

水蒸发吸热降温或冰熔化吸热降温。

【中考真题】例1:(07 年无锡市)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剖析:同学们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此时温度计就不能使用了,温度计能测出的最低温度是它的凝固点,通过分析表格数据,酒精的凝固点最低,所以,温度计选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越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少,越容易达到热平衡,所以,观察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计选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答案:酒精、水银。

例2:(07 年南京)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剖析:此题以春、夏、秋、冬出现的自然现象为题材,提到的四种物态变化对同学们来说,都深有体会,看题后感觉亲切,能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考查的目标除了正确辨别这些现象是属何种物态变化过程外,还必须知道哪种变化是吸热过程、哪种变化是放热过程,才能正确选择。

首先考虑到冰雪融化是固态变到液态,属熔化过程;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水(液态),属液化过程;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变到气态,属汽化过程;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固态的霜,属凝华过程,再考虑到熔化和汽化要吸热;而液化和凝华要放热,这样分析后就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案: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和(3)。

例3:(07 年上海)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剖析:此题属中考中的情境设置题,此情境设置较为简单,两滴水分别在玻璃板上的面积显然不等,而由题设条件可知两滴水的质量相同。

再分析到给出的玻璃板为相同,则隐含两滴水的温度无差异,且考虑到同一环境下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也一定相同,所以,只要理解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分析推论到本实验研究的是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表面积有关并不很难。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B。

例4:(07 年江苏省淮安市)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剖析:此题研究的“人造雪”装置在平时的课堂上可能没实验过,课本中也没有其装置,但类似的装置如萘的熔化实验,同学们可能亲身实验过,所以,对于第(1)问的要求需考虑到火焰与锥形瓶底部的适当距离,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对于第(2)问,首先分析实验装置所给的器材及每个器材的作用,特别是考虑所给的碘粉,应该立即想到碘这种物质的特性,从而能确定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所以,实验观察的对象一定是碘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