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2、注重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视教学引导,开展启发式学习和探究学习。
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鼓励学生去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教师要注重恰当的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且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促进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观察并发现问题、学着分析并解决问题。虽然才刚接触《经济生活》,但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课本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他们很想进一步了解,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足够的实践体验,因此,他们还无法明确、清晰地表达和解释,也无法很好的透过现象剖析本质。因此,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教学资源:教参、教材案例、漫画、音频等资料
教学策略:采用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教师的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及生产的影响;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力目标:密切联系实际,自觉地融入经济生活,从而提高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课后作业
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
课后完成
提高全面认识经济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不是很强,很容易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讨论积极有效,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
1、注重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替代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
互补商品 价格与需求成反比








利用课本P16页虚框内容,探究问题。
思考1,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2,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教师总结1,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价格下跌会减少生产。2价格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农民应通过掌握经济规律减少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来减少损失;政府应为农民提高信息、采取措施积极防止价格大起大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以及对生产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一影响,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第四单元,正确理解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做好铺垫,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价格杠杆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板书
1、价格变动对购买力影响的一般规律。
问:最近同学们身边商品的价格变化有没有比较明显的?价格变化后,消费者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1、2小组的代表发言。
让学生知道经济生活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其一般规律:
商品价格上升——人们购买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人们购买增加。
教学难点:①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该问题的理论性较强;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该问题实践性较强。以学生现有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理解有一定困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那价格的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讨论,由第6小组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从中推导出汽车与石油要结合在一起使用,是互补商品。
请学生试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属于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例子
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积极回答
使学生加深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概念的理解。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商品属于互为替代品,哪些为互补商品。从中总结出——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课型
常规课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是否采用多媒体
采用
一、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在第一框分析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之后,教材介绍了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就是在分析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后,反过来探究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价格现象的认识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也是近年来新课改高考的常考点,故具有较大的研讨价值。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上涨。
多媒体展示去年到今年黄金的价格及人们的购买情况
思考讨论,第3小组代表发言,其需求量有什么变化?
思考讨论,第4小组代表发言,其需求量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多媒体显示我县两家超市这段时间不同商品的价格,例如:东兴超市西红柿2元一斤,建永1.5元一斤,低价格引起购买高潮,人们纷纷排对去建永超市购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对部分商品价格的调查情况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材料,分小组积极讨论回答。(教师也参与讨论,适时提示)
培养学生学会全面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在经济生活中,对某一经济现象的分析要从生产者、消费者和国家三方面进行思考。
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看我们发的学案中的当堂检测
师生互动完成
巩固学习内容
使学生学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购买力的影响。
创设情景:(多媒体显示图片及资料):飞机票价上涨会带来火车、汽车的需求量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讨论,由第5小组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从中推导出飞机与汽车、火车可以相互代替使用,是替代商品。
创设情景:(多媒体显示图片及资料)汽车降价销售对汽油的销售有什么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