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习自我小测:15短文两篇(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习自我小测:15短文两篇(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习自我小测:15短文两篇(新人教版)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狡(xiá)___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___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A____,数学使人____B____,科学使人____C____,伦理学使人____D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我会选:A.___ B.___ C.___ D.___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傅彩文彩藻饰咬文嚼字B.统筹全神贯注吹毛求疵C.涉猎狂妄自大开券有益D.怡情明辩是非孜孜不倦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4.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5.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6.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7.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8.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9.有人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反对陶渊明的读书方法,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悦读”的“姿势”向贤彪①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

②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

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

有资料说,每4 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

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中光芒四射。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

③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种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

④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

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入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⑤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

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

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读”、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

只有把读书当作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⑥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

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读书选择性的把握。

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能力。

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读大家之书,开阔“大视野”;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让心灵俯就于经典,让灵魂与灵魂对话,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⑦《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

”世界上很难有东西永恒,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字却是特例。

“俯而读,仰而思”,走进书香世界,扑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0.文中画线句“扑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语意含蓄而深刻,联系上文,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11.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从阅读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

(谈三点即可)①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

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料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

这是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

②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

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地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地看起来。

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12.文章第④段的结尾说“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朵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评价。

【莫言“耳朵”阅读法】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华罗庚“默想”阅读法】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

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

14.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其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消沉时,书使你振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针对如何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至少写出三条)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人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人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人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人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参考答案1.(1)黠羡诘辩(2)A.③B.①C.④D.②2.B 解析:A项中的“文彩藻饰”中的“彩”应为“采”;C项中的“券”应为“卷”;D项中的“辩”应为“辨”。

3.B 解析:A、C、D三项中的“不求甚解”是褒义,指只需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B项中的“不求甚解”是贬义,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

4.B5.(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7.引用原文,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论述有的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8.读书要虚心,要会意,注意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9.两种读书方法都有道理,精细的读书方法适合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时就用精细的读书方法,做题时一个步骤都不敢省略;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适合课外的文学作品或报刊阅读,这样让我有时间博览群书,拓宽了知识面。

10.解析:扣住“阅读能给人精神营养和精神富足”来谈即可。

参考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多阅读,让自己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使精神变得丰富;因读书而精神富足,就会给自己和民族带来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