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概论名词解释《引论》部分1素质——生理和心理上理解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以及感觉、运动器官(也叫遗传素质)(广义)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2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环境中应用它们3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6国民素质——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7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8个性教育——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理论依据》部分9、终身教育——人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教育。

10主体教育观念——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方向、立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公民意识、民主行为、素养规范等。

《目标体系》部分11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2创新素质——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13美育——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4审美特质——个体在认识、鉴赏、创造美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特性15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16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教学策略》部分17、教学反馈——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18、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它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

19、教学评价——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20、课程——(广义)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面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21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这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管理策略》部分22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的陈旧部分加以革新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3素质教育评价——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24教育质量——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25教育创新能力——在前人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26创新意识——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27课外教育——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填空《引论》部分1素质是技能发展基础,技能是素质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2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3社会素质又表现为人的外显行为特征。

4中小学阶段的定位是做人,求知5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最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6终身学习是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罗马会议)上提出来的7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80《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理论依据》部分8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提出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捷克夸美纽斯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法国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

9马克思主义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最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的10、1956年保尔朗格朗成为终身教育的奠基者和倡导者。

11主体教育的内容重视人的主体性,重视自我教育《目标体系》部分12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三方面13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的原则——基础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14思想素质是素质结构体系灵魂,政治素质在素质结构起统帅作用,道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体系有支配或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15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核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6道德素质从心理学角度分为知、情、意、行,也就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7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18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

19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20身体素质可以分为体态素质,体能素质,体质素质21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可弥补智力性心理因素的不足,也就是勤能补拙22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教学策略》部分23、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协商”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为发展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24、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25、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6课程结构调整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27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管理策略》部分28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是评价的主体,素质教育评价中学生家长、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29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30世界化对人素质要求是智能化、高速化、多样化、综合化、最优化、民主化。

人们应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31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几种子模式讲授——接受,示范——模仿式,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32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大型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33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求异性、深刻性、坚韧性、敏捷性、广阔性、果断性。

《全方位实施》部分34学前教育指从初生到6岁35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36社区教育有两种类型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区为中心37社区教育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38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入性、导向性、权威性、渐进性、持续性、感染性、陶冶性特点有利于青少年个性发展39社区教育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补偿性的特点,有利于青少年发展多和兴趣爱好。

40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家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社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简答《引论》部分1人的素质结构(1)生理素质A遗传素质B身体体质素质(2)心理素质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3)社会素质A科学素质B道德素质C审美素质D社会生存素质2素质教育特点全体性、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基础性、发展性3素质的基本特征:内在性、整体性、差异性、发展性4人的潜能有以下特征(1)丰富性(2)差异性(3)可开发性5审美素质包括审美情趣、美感、艺术鉴赏力,美的创造力6、学生发展的特征(1)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3)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7发现的特征(1)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起点(2)发现是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出来(3)了现的内容是全方位的8激励的特征(1)目的是促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2)内容具有期望性(3)过程是实现教师期望向学生自我期望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4)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肯定、鼓舞9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三个关键(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

(2)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更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3)要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被动、呆板、机械地发展。

10个性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答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2)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2)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4)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的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5)创设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给学生具体、及时的反馈,形成良性动态发展过程11、21世纪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1)积极进取,勇于开拓(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有综合化(6)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长(7)具有与他人协作的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1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1)培养目标的全面性(2)各阶段都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把素质教育当成中小学教育(3)学校内部的教育的教学改革全方位推进1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1)学生的素质是做人成才的基础(2)每个人的素质是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1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1)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2)将学生差异当作资源开发(3)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经过努力都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平(4)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培养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理论依据》部分15、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是思想、道德、情感的发展(2)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16、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1)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