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分类(哲理谈禅诗)赏析
一、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引用典故,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2、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是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影”比喻书的内容,运用比喻表现诗人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时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澈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境界。
D、这首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暗含哲理,给人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新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