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他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
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因此,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第一章政治心理第一节政治心理的含义一、政治心理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性格。
二、政治心理的特点政治心理是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心理反映,政治心理的特点首先是由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即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属性,从改变上决定着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属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政治心理作为政治感性认识的特点:第一,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第二,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第三,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
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由于政治心理的认知特性,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直观的政治现象的感知,因此,他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就其存在和表现形式来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
政治心理是潜在的、深层次的、较为隐蔽而难以把握的政治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积淀。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
第二节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一、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中,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呈现差别性的特点,政治心理的差别性,根本上是不同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不同造成的。
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政治心理具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基础。
1.客观基础政治心理的客观基础是指外在于社会成员并且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
政治心理的客观基础由许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汇集为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政治心理的客观基础,有其自身的结构,从他与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角度归纳包含以下:1)政治心理的物质环境政治心理的物质环境就是影响社会成员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成员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总称。
(物质环境主要通过刺激政治需求、提供政治资源、改变政治方式等途径来发挥作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内容和水平的发展,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便随之改变。
2)政治心理的社会关系环境共同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利益要求会使人们形成共同的政治心理;不同或对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是人们的政治心理差异、矛盾乃至相互对立的原因。
同时,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尤其具有决定意义。
3)政治心理的政治制度环境政治制度作为政治心理的制度环境,其作用表现:①社会政治制度是政治心理的重要产生根源;②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政治心理的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带来政治心理变化。
4)政治心理的思想文化环境政治心理的思想文化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所处的思想文化氛围,包括思想意识形态和各种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
思想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系统自觉和理性思维的结果。
不同的思想文化熏陶,会造就不同的政治人格,产生不同的政治态度。
2.主观基础不同的政治主体在相同的外在环境刺激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
表明社会成员的主观条件也是政治心理的基础,是产生不同的政治心理的原因。
政治心理的主观基础就是指社会成员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社会成员已经形成的心态和心理背景。
包括社会成员的自然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个性倾向结构。
这些结构是导致政治心理差异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结构中,个体气质和心理背景是构成社会成员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其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二、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1.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认知的形成,必须要有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三个要件。
按心理发展的不同过程,政治认知过程又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过程。
政治认知过程是整个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基础意义。
【政治知觉】是社会成员对于认知客体的不同属性、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从而形成对某一客体的整体观念。
【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成像反映,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记忆。
【政治认知判断】是政治主体在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2.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政治情感由处于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处于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两个心理层次构成。
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一种自发的过程,是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他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的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和直接原因。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的。
政治动机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政治动机决定了人们政治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特点: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②它是综合性心理要素,是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的信念体系。
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毕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第三节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一、政治心理的类型根据政治心理主体,即政治心理的承担者的不同划分为个体政治心理和群体政治心理。
1.个体政治心理。
个体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个体状态下具有的政治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它是个人对其所处的政治关系和所有的社会政治经验的心理反映,也是个人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的产物。
个体政治心理又可分为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和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
①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与一般人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来自于其个性心理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政治角色的客观要求。
类型:主动积极型、主动消极型、被动积极型、被动消极型。
②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是与政治领袖相对的普通个体的政治心理。
依据他们对政治生活的关心程度,类型:冷漠型政治心理和热情参与型政治心理2.群体政治心理。
群体政治心理是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即群体政治心理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群体政治心理以个体政治心理为基础,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去个性;按照特定群体的共同利益去感知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感染性和从众心理。
在群体政治心理中,根据不同的社会和政治群体,又可划分出政党政治心理、大众政治心理、阶层政治心理、阶级政治心理、民族政治心理和集团政治心理。
①阶级政治心理是指构成阶级的成员对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以及作为阶级这一群体的利益需要、兴趣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等的共同反映,是阶级政治活动的产物。
阶级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着阶级的心理状况。
阶级的生活条件、阶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经验、生活方式以及阶级的其他活动的主观和客观的特征构成阶级政治心理形成的基础。
特征:共同的政治认知;共同的政治情感;共同的利益需求意识和动机。
阶级政治心理要素的共同性决定了阶级成员共同的政治态度。
②民族政治心理是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性格、感情和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并反映本民族文化和意识的心理特征。
基本内容:民族政治精神、民族政治感情和民族政治意识。
特点:自识性、向心性和内聚性,民族政治心理的特点构成了特定民族政治性格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方面③集团政治心理是集团对于政治关系、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集团利益、对于政治生活诸方面的心理感知和感受。
集团的政治心理常常与集团政治领袖的心理和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领导风格造成不同的集团心里气氛,从而影响整个集团的政治心理。
二、政治心理的作用作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政治心理和政治生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来源于社会政治生活;另一方面,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能动的作用。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心理是政治关系的感知性反映,体现着社会政治的民意,影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其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心理感觉和感知,因此,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其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基础;再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精神前提。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它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府政策等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极大的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即在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中,人们的参与或不参与行为,参与的方式和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