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所法律建议书

司法所法律建议书

司法所法律建议书【篇一:乡镇司法所为乡政府提供法律建议】法律建议和意见一、依法行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镇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

农业是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农村是否稳定,关键的体现在于是否有依法行政。

而在当前,依法行政难已成为乡镇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人为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主观方面存在的不足。

结合自己在基层的工作实践,本人认为目前依法行政存在主要问题有:1、官僚本位主义观念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依法行政难的主观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高度官僚集权制度,使人们形成了牢固的权力本位观念,权力崇拜意识、权大于法的思想还在影响我们。

一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办事,定指标、下任务、做决策不注重科学性、合法性,而以“摘官帽”、“一票否决”等手段强制推行“长官”意志,下级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忽视法律,采取一些非法的行政手段,进而造成工作失误。

个别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致使一些地区违法活动猖獗。

如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安全事故不断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2、法制不完备,体制缺陷是造成依法行政难的客观原因。

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中,还没有能够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这点在基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乡镇政府法定代表人是乡镇长,但乡镇大的事情决策基本是党委拍板决定,而党委又往往不承担行政责任,出了问题要由乡镇政府承担责任。

责权不一致,不能不给依法行政带来很多问题。

此外,在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上,乡镇政府出现“空档”,目前,在乡镇一级政府中还没有设立行政执法机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乡镇政府就没有行政执法权,试想,作为一级基层政权,如果没有行政执法权,那么要依法行政又谈何容易呢?3、监督机制滞后是导致依法行政难的外部因素。

历史经验表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促进乡镇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监督力度仍然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同时,总体监督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例如,监督主体虽然众多,但因分工不明、权限不清,容易导致相互扯皮、推诿;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能力有限,往往流于形式;司法机关在经费、人事上受制于同级政府,监督缺乏独立性;新闻监督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易受外界的干扰等。

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行政监督的乏力。

那么,我们将如何在乡镇基层中推进依法行政呢?首先我们要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

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无上,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一切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中国经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

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很严重。

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转变观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坚持依法治理社会,依法管理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方面,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

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作到依法行政。

我国“四五”普法已进入了最后一个五年普法阶段,但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

因此,必须加大普法力度,通过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说,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更为紧迫了。

只有领导干部大大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群众当好家,服好务,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再次是要落实行政责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行政责任如果落实不到位,行政权的运行就得不到制约,公民权的行使就没有保障,违法行政就不可能受到追究,依法行政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要落实行政责任制,关键是要明确乡镇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

落实行政责任制还必须与每个领导的个人责任挂起钩来,追究其个人的具体责任。

最后是要强化监督机制,推动乡镇依法行政。

没有监督的政府,最后只能是专制政府。

要使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必须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一是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如建立行政责任制、违法追究制、依法行政考核制、投诉举报制等。

这些制度向社会、向群众公开,让广大群众都能依法监督乡镇干部。

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

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都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监督合力。

运用以上措施,启动内外监督机制,使之起到推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自觉依法行政的目的。

总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当前乡镇依法行政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问题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

但是,依法治国既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我们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循序渐进逐一解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逐步扎实、有效、全面地推进乡镇依法行政,把基层的事情办好。

二、依法管理(一)加强普法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二)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切实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1、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

2、重视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

3、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三)进行法治创建,扎实推进板块式大普法格局(四)普治结合,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五)依法治理,建立工作保障(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工作职责1、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依法治国和市委依法治市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向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意见,积极参与【篇二:法律建议书】篇一:法律意见书通用格式法律意见书通用格式一、法律意见书的结构法律意见书(legal opinion)有可能涉及到各种事项,因而具体内容可能各不相同,但法律意见书的基本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首部:标题、编号等(二)正文,具体包括1.委托人基本情况;2.受托人(即法律意见书出具人)基本情况;3.委托事项;4.委托人提供的相关资料;5.受托人独立调查获得的资料;6.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7.法律法理分析;8.结论;9.声明和提示条款。

(三)尾部1.出具人署名盖章及签发日期;2.附件。

二、法律意见书内容的基本要求(二)正文。

1.第1项和第2项主要是指法律意见书涉及的主体,即列举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事项。

委托人是指委托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当事人;受托人是指法律意见书的出具人,包括律师和公证员。

应将两者的身份事项列举清楚,根据一般法律文书对于身份事项的要求,至少应包括,如果委托人是自然人的话,依次应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所以及身份证件号码;如果委托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写明名称、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住所、证照号码。

受托人应写明律师/公证员姓名、执业机构、执业证件号码。

2.第3项即委托事项:应当写明就何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

3.第4项和第5项分别为委托人提供的资料和受托人独立调查获得的资料:各类资料和相关事实应如实写明,如果有附件的应当另行注明。

5.法律分析部分:法律分析是法律意见书的主体,应当对于事实和法律规定作详细的分析,引用法律法规甚至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完整具体。

如有必要还应进行法理上的阐述。

6.结论:结论部分是实现法律意见书目的的载体,因而对于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作出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

在措辞上应该严谨慎密、客观直接。

7.声明和提示条款:声明条款涉及到法律意见书的责任问题,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性,声明条款的内容包括责任限定条款,即出具人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予以限制和排除的条款;提示条款是出具人提示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特别注意的条款,也关系到委托人可能承担的责任。

8.署名盖章和签发日期:在法律意见书的右下角法律意见书的出具人应署名盖章,也就是说,律师或公证员应在该位臵手写署上姓名,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律师事务所或公证处应加盖公章,盖章位臵应能压住律师或公证员署名及签发日期。

至于签发日期则是指法律意见书出具的时间,应采用汉字而不是阿拉伯数字表示日期。

9.附件:对法律意见书的结论可能产生影响的文件应附于法律意见书之后,附件较多的,应另行编制附件目录。

范例:参考样式一审查《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意见书关于审查《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意见书致a先生(2005) 第xx号法律意见书(缩减版)兹受a先生委托,就《借款合同书》、《股权转让合同书》等若干法律文件进行法律分析,并出具如下法律意见书。

本法律分析仅限于审查协议文本之文字表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一、当事人1、中达公司(《股权转让合同书》乙方,《借款合同书》甲方)2、信能公司(《股权转让合同书》甲方)3、中油公司4、金立公司(《借款合同书》乙方)二、主要事实信能公司通过债转股的形式以人民币壹仟贰佰万元的价格向中达公司转让中油25%的股份(相关情况见《股权转让承诺书》、《合同鉴证书》、《关于同意信能公司转让股份的决定》、《关于同意变更增加新股东的决定》、《关于信能公司出让部分股权的决定》、《股权转让合同书》等)。

为收购信能公司的股权,中达公司于2005年8月向金立公司无息借款人民币借款壹仟万元,并将其在中油公司所占有的法定股权25%其中的20.84%抵押给金立公司。

(相关情况见《借款合同书》、《关于同意公司抵押股份的决定》)。

三、法律意见本法律意见按照委托人所提供材料顺序进行审查,但仅列出我们认为需修改或增加的条款,对无须修改的条款,不再赘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