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

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

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

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

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

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

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

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

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

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

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

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

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5)紫外法(CAL法)
①LDL+Calixarene→可溶聚合物。

非LDL-C+CE和CO+肼→胆甾烯酮腙。

②LDL-C+去氧胆酸+β-NAD+CEH和CH→胆甾烯酮腙+ β-NADHo
3.2 试剂方法不同,试剂组成亦各不相同,现将增溶法的组成介绍如下。

(1)试剂l:MOPS缓冲液50 mmol/L,pH 6.75;α-环状葡聚糖硫酸盐0.5 mmol/L;硫酸葡聚糖0.5 g/L;MgCl2 2 mmol/L;EMSE 0.3 g/L。

(2)试剂2:MOPS缓冲液50 mmol/L,pH 6.75:POE-POP 4.0 g/L,胆固醇酸酶≥1.0 kU/L;胆固醇氧化酶33.0 kU/L;辣根过氧化物酶≥30 kU/L;4-AAP 2.5 mmol/L。

注:EMSE:N-乙基-N-(3-甲基苯基)-N-琥珀酰乙胺;POE-POP:聚氧乙酰-聚氧丙酰。

(3)校准物:定值人血清。

3.3 操作自动分析参数
测定方法:二点终点法;反应温度:37℃;波长:600 nm(主)/700 nm(次)。

3.4 参考值 LDL-C水平随年龄上升,中、老年人平均2.7~3.1 mmol/L(105~120 mg/d1)。

(1)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判断标准:理想范围<3.12 mmol/L(120 mg/d1),边缘升高3.15~3.61 mmol/L(121~139 mg/d1),升高>3.64 mmol/L(>140 mg/d1)。

(2)NCEP,ATP III提出的医学决定水平:理想水平<2.58 mmol/L(100 mg/d1),接近理想2.58~3.33 mmol/(100~129 mg/d1),边缘增高3.64~4.11 mmol/L(130~159 mg/d1),增高4.13~4.88 mmol/L(160~189 mg/d1),很高≥4.91 mmo/L(≥190 mg/d1)。

3.5 临床意义同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4 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
Friedewald原公式按旧单位(mg/d1)计算,假设血清中VLDL-C为血清TG量的1/5(以重量计),则:LDL-C=TC-HDL-C-TG/5按法定计量单位(mmol/L)计,则应为LDL-C-TC-HDL-C-TG/2.2。

此法有下列缺点:
4.1 公式假设VLDL-C与TG之比固定不变,事实上在高TG血症时,VLDL/TG比例变化较大,其他脂蛋白中TG含量也增多。

4.2 只有TC、TG、HDL-C 3项测定都准确,而且符合标准化要求,才能计算出LDL-C的近似值。

4.3 TG>4.52 mmol/L(400 mg/dl)时,计算结果比实测值明显偏低。

4.4 现在用酶法测TG,往往不减去游离甘油,增加计算误差。

4.5 计算所得LDL-C中包括LP(a)的胆固醇[LP(a)-C]在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血脂测定推荐方法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法(草案)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6:381.
[2]钱净,杨丽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的临床应用评价[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 (04).
[3]杨文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护性试剂匀相测定法与Fri- edewald公式计算法的对比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04).
[4]吴铁占,刘秀霞,吴华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