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格式一:引言1.规划。
⑴突出重点,推动全局。
有所为,有所不为。
塑造地区和学校个性,体现深度和高度。
⑵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2.规范。
其涵义是运用教育科研方法论开展教育科研,以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和水平。
教育科研的规范化按时间要求包括:⑴前期研究规范化① 选题和陈述假设规范化② 制定研究方案、论证研究方案和填写申报、评审书规范化⑵中期研究规范化③ 实施研究规范化④ 整理和分析资料规范化⑶后期研究规范化⑤ 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规范化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一)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三)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三、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一)课题名称。
要求:1.简明、贴切、清晰。
2.常用陈述式句型表述。
(二)课题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问题,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和重要要领的定义、涵义及来源。
方案设计的许多内容将由此发出去。
科学的课题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内容和活动切题,防止研究目标和方向的转移或使研究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问题。
可说明:1.研究原因。
具体说明:(1)时代背景。
用以说明研究者选用的新的社会参照标准。
(2)针对问题。
说明根据新的社会参照标准的要求,本课题试图解决的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问题表述要求:① 一定的维度说明,并使彼此边界清晰,不致混淆。
② 同一方案中旨在解决的问题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
③ 彼此逻辑关系正确,母概念与子概念关系清晰。
④ 总课题所列问题要包容子课题旨在解决的问题,防止各说各的互相矛盾。
子课题要根据总课题所列的某些问题作具体说明。
⑤ 旨在解决的问题要与研究目标、指导理论、研究内容及操作变量等相呼应,前后照应,防止相互分离。
(3)学生发展的需要。
(4)学校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
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切合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可说明:1.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对象的代表性2.根据统计学要求推算研究对象的数量3.通过前测对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进行等化处理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和对照对象。
(五)研究思路。
可说明:1.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
在有假设的实验研究中,研究必须围?quot;假设进行,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说明研究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
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应达到这样一些标准:(1)以陈述的方式表达。
通常说明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担?如果??,那么就(有可能)??(2)一般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且必须可以检验。
必要时可对假设作理性分析。
2.指导理论。
主要说明原理性理论。
要求:(1)少而精(2)针对问题(3)能指导操作(4)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
可引经据典,也各自圆其说。
防止搞成目录式,似贴标签。
3.研究目标。
独特的研究课题应有独特的研究目标。
表述时要注意顾名思义、切题、个性化。
作为应用性研究课题至少说二点:(1)研究目标。
也称中介目标、自变量。
即解决问题的对策。
常简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径、策略、方法和模式等。
注意:① 针对课题界定和问题② 体现先进性。
在收集和研究相关情报资料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
③ 如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时,则要分别说明。
(2)学生发展目标。
也称教育目标、因变量。
常简述由于实施上述操作,学生发展将如何。
注意:① 针对课题界定和问题② 理顺逻辑关系,如说直接目标1,由此导致目标达成2、3??③ 与研究目标构成函数关系:(假定其它因素作用为零的情况下)(六)因变量及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要求:1.将前述因变量分解为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2.说明评价指标的测试及观察判断方法3.设计好相应的统计表格(七)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说明: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9 10:011.自变量的操纵与控制(1)明确每一自变量的操作原因(2)明确每一自变量的操作规范,将方法化为方式,并体现先进性。
如说模式,则按模式要素分别说明规范要求。
(3)规范操作2.无关变量的操纵与控制(八)研究方法和设计逻辑。
可说明:1.研究方法。
说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试介绍教例研究法、问题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2.设计逻辑。
说明如何取样,绩效如何反映。
(九)预期研究成果。
可说明:1.研究报告2.其它论文3.专著4.音像资料5.典型教案6.教具学具(含课件)等(附鉴定材料:①主件:研究报告;②附件:有关研究的支撑性材料;③研究工作总结)(十)研究步骤及进度。
可说明如何实施目标管理;规定时间、明确责任、计量成果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可说明:1.课题研究的类别。
说明是独立课题,还是集体课题。
如果集体课题,则要说明如何分工协作。
2.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说明是集体研究式、总分协作式还是纵何分层式研究形式。
3.相关人员的分工及职责等。
(十二)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可说明:1.人员保证2.策略保证3.经费和物质保证4.机制保证等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浙江教育学院卢真金一、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的意义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三、写作要求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的策略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研究报告和论文是: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
(跨越时空)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一)类型1、实证性研究报告2、文献性研究报告3、理论性研究报告(二)结构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
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
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
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
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
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
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
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
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
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
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
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一)题目1、题目的内容类型、定位、作用2、写作要求标题要准确标题要新颖题式可多样标题要简洁(二)署名1、署名的方式集体署名个人署名2、署名的规则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惯例(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四)前言(三)内容提要关键词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
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
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
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研究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如下部分(一)导言导言要求简明扼要地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该研究课题提出的缘由;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人也直接以“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作为该部分内容的标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介绍主要是让读者了解课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的组织形式;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的方法与手段;研究所采用的特殊设备、工具等。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研究结果很重要,能够量化的最好要用数字说明,不能量化的要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不要搞一些抽象的说明,给人的感觉空洞。
数据可用表格的形式。
对比实验还要对数据进行前后测验和统计检验。
对取得的结果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归纳。
(四)问题与讨论对在研究和实验中没有完成的问题和原因可以在这一部分说明,对实验的结果是否有推广价值也要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