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赏析摘要“建筑”,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包含的要素应兼备用“实用”、“坚固”、“美观”的特点。
建筑的对象大到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综合的环境设计构筑、社区形成前的相关营造过程,小到室内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
而其通常的对象为一定场地内的单位。
下面所要赏析的是我国的故宫与法国的卢浮宫。
关键词:端庄功能主义天人合一卢浮宫卢浮宫东立面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
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
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
“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
卢浮宫东立面全长约172m,高28m,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
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
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里面分为五段。
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而中央部分用椅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
立面前有一道护壕保卫着,在大门前架着桥。
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在卢浮宫东立面得到了第一个最明确、最和谐的成果。
这种构图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
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
有起有迄,有主有从,也就是各部分间有了对立,构图才能完整。
否则,即使完全相同的单元,简单重复,也并不统一,因为它们可增可减,单调松散,不能成为有机的完整的个体。
横向展开的立面,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就有了起讫、分别了占主导地位的和从属的部分。
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
卢浮宫东立面在高高的基座上开小小的门洞供人出入,徒有柱廊而仍然凛然不可亲,充分体现宫廷建筑的性格。
卢浮宫金字塔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称它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北京故宫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建筑群中,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
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
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
天安门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平面布局以大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有宝顶。
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
器具花纹如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
其它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中外建筑差异东方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中国古代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
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
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
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看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
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重点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纵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
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
中式建筑重视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均衡式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
西式的建筑更注重与外在的轮廓。
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
它们采用了柱式,但不严谨。
“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镇摄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庄的,和谐的、宁静的”。
在19世纪里,学界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概括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美。
因为它们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形式服从功能,认定功能是建筑美的基础甚至全部,直接利用新材料的表现力,不求过多装饰,而是通过一定基本形式的部件的重复组合,通过建筑群的简洁明朗的配置,以形成生动的韵律变化的“乐章”。
墙面平滑光洁,钢与钢结构的轻巧特点及金属制品和大片玻璃的晶莹反光特征暴露无遗,建筑形象简洁明快且风格显明,其样式和历史上的建筑没有联系,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建筑的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仿生、智能化是未来建筑预测的发展趋势,如自然能源的利用,人性化设计的采用,以及高智能的建筑理念,均给新世纪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住宅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已不仅限于安全和外观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档住宅中,他们采用高新技术,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建筑体会建筑给人带来一种很宏伟的感觉,它是每一个建筑者的结晶,是要他们的汗水凝结而成的,中国的建筑富有生气,欧洲的建筑给人带来一种高大宏伟的神秘感,给人类一种难以触摸的感觉,这也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现代的建筑都趋向于多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由于现代化的建设,大多数的古老建筑都没有很好的保留,现代的建筑逐步的增多,旧城区的保留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我游历国外的建筑是,端庄的卢浮宫依然如它昔日一般的宏伟,奥赛博物馆依然包含了它原有的底蕴。
总的来说,建筑包含了每个时代的人文风采,细细地体会才能感受到每个时代的风情。
参考文献:《中国现代建筑概况》、《建筑十书》、《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