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选课系统设计说明书

学校选课系统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学校选课系统的设计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班级2011交通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 6 月11 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系统分析 (2)1.1需求分析 (2)1.2可行性研究 (4)1.3系统的开发方法的选择 (5)1.4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5)第二章系统设计 (7)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7)2.2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 (8)2.3设计步骤: (10)2.4输入/输出设计 (11)第三章界面及模块设计 (12)3.1登录界面 (12)3.2管理员模块 (15)3.3学生模块 (22)3.4教师模块 (27)第四章小结 (33)参考资料 (34)摘要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及界面友好等特点。

运用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技术对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生选课管理的功能。

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学生选课的工作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得出理想的工作流程模式。

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流程各个阶段分开设计。

其次,对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和实现方法进行叙述。

其中包括权限分配、添加、删除、修改功能的实现,查询功能以及打印功能的实现等等经过仔细分析,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FoxPro8.0来开发,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快速建立系统应用原形,并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通过不断修正和改进,最终形成一个用户满意的系统。

关键词:选课、查询、数据库、Visual FoxPro8.0第一章系统分析1.1需求分析摘要 (1)第一章系统分析 (2)1.1需求分析 (2)1.2可行性研究 (4)(1)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 (4)(3)经济的可行性 (5)(4)操作的可行性 (5)1.3系统的开发方法的选择 (5)1.4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5)(1)管理员管理模块 (6)(2)教师模块 (6)(3)学生模块 (6)第二章系统设计 (7)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7)2.2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 (8)2.3设计步骤: (10)2.4输入/输出设计 (11)第三章界面及模块设计 (12)3.1登录界面 (12)3.2管理员模块 (15)(1)菜单设计 (15)(2)维护 (16)(4) 修改密码 (20)(6) 退出 (21)3.3学生模块 (22)(1)菜单设计 (22)(2) 选课 (23)(3)查询 (25)(4)修改密码 (26)3.4教师模块 (27)(1)菜单设计 (27)(4)修改密码 (29)(5)查询 (31)(6)打印 (31)(7)退出 (32)第四章小结 (33)参考资料 (34)我校拟定建立一个基于VF的“选修课管理系统”,以改变原有的选修课教学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

“选课系统”应提供如下服务:1、允许教务人员输入下学期的预设课程2、允许学生查看本学期的预设课程目录,也可以在查看时进行选课报名,系统将对报名要求进行有效性审核,若该课程报名人数已达上限或该学生已经学习过此课程,将拒绝报名并给出提示。

3、允许学生查看报名结果,若对结果不满意可以改选课。

4、允许教师查看开设课程的学生名单,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打印名单。

6、允许教师填报某门课程的成绩单。

7、允许学生查看选修课的成绩情况,包括查看某一学期或所有已学过的选修课成绩。

1.2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学校是教务出负责对学生选修课信息进香直接的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选课、成绩等信息进行管理。

本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务处的关于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部分实现计算机管理。

本系统的开发目标确定为学校选修课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目前流行的软硬件配置足以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

此外,本系统的操作界面力求非常的简单,系统操作员不需要参加专业培训,只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可以使用本系统。

所以,开发这样一个中小型的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是完全可行的。

具体分析如下:(1)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这次实验目标很明确,主要是设计、开发下一个简单的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我们学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以及大一学过的VF编程语言,开发的系统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可以应用于学校选修课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

(2)技术可行性根据该系统目标来衡量所需的技术是否具备,一般可从硬软件的性能要求、环境条件、操作人员水平和数量等方面去考虑和分析。

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在软件方面选择了如今较流行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来进行开发管理平台的设计,使用VF编程方法。

在硬件方面,则选择空间较大,只要是Pentium Ⅳ系列及以上的计算机,内存在512M以上,硬盘在20G,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要。

当然,硬件的配置越高,系统的开发与运行会更流畅。

考虑到如今的家用或商用电脑硬件的整体配置水平,系统在硬件方面是可行的。

在软件方面,由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和 VF编程方法两个都是非常成熟的开发工具,无论在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方面都毫无置疑,因此软件方面是可行的。

另外,由于平时在老师的领导下已做过相关项目,我们已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以我们现在的业务水平,是可以成功进行本次项目的开发的。

(3)经济的可行性我们电子商务实验室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软硬件设备,平时供我们上课实验使用,所以这次系统的开发不用在系统的购置、安装和调试方面花费过多的费用,只须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

关于人员方面,我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不用外聘技术人员,节省了很大的开支。

另外,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学校可以更及时更准确的得到信息,可以对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改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效率。

(4)操作的可行性我们开发的系统操作比较简单,操作人员不需要懂得编程方面的知识,在前台的以这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控制。

1.3系统的开发方法的选择我们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采用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机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的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设计。

本次实验的设计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系统设计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在系统调查和规划管理业务时,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之基层;在系统的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的整体优化,再考虑局部系统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起来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的完成整个系统。

1.4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此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为了适应学校各层用户对选修课进行管理的需求,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套通用性、实用性都比较强的软件系统,主要应包括管理员管理、教师录入和输出、学生选课和查询模块等功能。

具体为:(1)管理员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维护功能:对系统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进行维护,如指定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修改课程信息,增加、删除、修改学生信息。

(2)教师模块询功能:对该教师所教授课程的选课情况、授课时间等信息进行查询;上传成绩功能:在学期末,教师将本课程的成绩信息上传到系统,以供学生查询。

(3)学生模块个人信息维护: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如修改登录密码;查询功能:对课程信息、成绩信息、已选课程、已修学分等的查询;选课功能:对要选修的课程进行选定和提交或者重新选课;第二章系统设计我们对本次系统设计部分的工作做了如下进度安排: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硬件、系统软件的选型(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结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确定系统的编码(代码设计)、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设计(输入输出的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即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确定(功能结构图、子系统与模块的划分和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我们在分解-协调原则、模块化原则、自顶向下原则、抽象原则、明确性原则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学生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校的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简单、具有明显变换流特征的数据流程图。

首先登录到系统,输入密码,经过验证合格后,即可进行选课处理。

先查询相关课程信息,再进行选课登记,选课完成后,显示所选课程表,并打印输出课表。

确定变换流、输入流和输出流部分。

从左向右分析数据流程图,确定“登录系统”为输入部分;从右向左分析数据流程图,确定“打印课表”、“显示课表”为输出部分;分别用虚线加以标示,则得到虚线内部分为变换流,包括“课程查询”和“选课登记”两个加工。

虚线外的两部分为输入流和输出流。

将数据流程图映射为模块结构图2.2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准备:本系统涉及到的信息主要分为学生信息、成绩信息、教师信息、课程表和课程信息。

因此,可设计五个数据库表,即学生信息表、成绩单列表、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表和课程信息。

2.3 设计步骤: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四个阶段。

①用户需求分析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我们在调查和分析用户(学生、教师)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成绩单列表)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后,确定了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②概念结构设计是根据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将现实世界转换为概念世界。

即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实体联系E-R模型);A:标识实体:对一个基本的选修课系统,最基本的实体必须包含有教师,学生,及所学习的课程。

B:划分和确定关系: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讲授”这个关系,是一个M:N(由于技术原因本系统采用1:1模式)的关系;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学习”这个关系,是一个L:N的关系(由于技术原因本系统采用1:1模式);C:确定属性实体的属性:教师(教师代码、姓名、职称、年龄、任课课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学院、专业、班级、性别、所选课程、备注);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要求、任务与目的、考试方法);联系的属性:讲授(效果);学习(成绩);D:画出E-R模型(选择部分属性)2.4 输入/输出设计在做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时,我们选择了先进行系统的输出设计,之后再设计输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