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质量检测第一节概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或用于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检查、度量、测量或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质量检测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是质量监督和监理的重要手段,检测成果是质量改进的依据,是工程质量评定、工程安全评价与鉴定、工程验收的依据,也是质量纠纷评价、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工程质量检测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权威性及局限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不同主体,质量检测的类型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项目法人委托检测、政府监督抽检等。
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在建设程序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工程质量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平行/跟踪检测、验收前抽检(项目法人委托)等。
(一)施工单位自检施工单位自检是指施工单位依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结合《单元工程评定标准》规定的项目数量进行的检测。
施工单位自检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测,具有明确检测内容和数量规定,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也是整个检测工作体系的基础。
(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检测监理单位跟踪检测是指在承包人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机构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订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承包人对试样进行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该结果确认。
监理单位平行检测是指监理机构在承包人对试样自行检测的同时,根据规范按一定比例对施工质量进行独立抽样检测,以核验施工自检的成果。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跟踪检测数量为: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
平行检测数量为: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
监理单位的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是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对施工质量进行的检测,对自检和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复验和控制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工作都应由具有水利行业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三)项目法人委托检测项目法人委托检测是指项目法人为掌握和控制质量,在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的基础上,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检测。
我省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委托检测主要采用验收前抽检的方式开展,即在工程验收之前,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水利行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抽检。
验收检测前,项目法人应在主体工程开工后,编制验收抽检方案,并将委托检测单位和抽检方案报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后实施。
验收抽检是对施工过程中检测(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跟踪/平行检测)的一个验证和复核,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
本章主要阐述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防渗墙工程、基础灌浆工程、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工程的施工自检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二节混凝土工程一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内容及要求混凝土工程中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的常规检测项目、数量及技术标准等要求见表6-1。
精选续表6-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要求第2页共6页精选续表6-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要求第3页共6页精选精选续表6-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要求第5页共6页精选续表6-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要求第6页共6页精选精选二混凝土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方法混凝土浇筑后,各参建单位对混凝土质量有怀疑时,或在工程竣工抽检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各项指标进行实体检测,以验证其是否能达到各项设计指标的要求,具体检测数量根据检测目的和工程情况确定。
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测指标主要为抗压强度,较为常用的方法有钻芯法和回弹法。
(一)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
检测方法简述如下:1.采用钻芯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允许采用直径小于10cm的芯样,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2.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称高径比或长径比)不小于1.0。
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
锯切后的芯样应进行端面处理,宜采取在磨平机上磨平,或采用下列方法补平:用环氧胶泥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抗压强度低于40MPa的芯样试件,可采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5mm;采用硫磺胶泥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
3.在试验前应按下列规定测量芯样试件尺寸:平均直径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中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测量,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精确至0.5mm;芯样试件高度用钢卷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1mm;垂直度用游标量角器测量芯样试件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至0.1°。
4.试验时,试件的预计破坏荷载宜在压力机总量程的20%~80%。
压力机应定期校正,示值误差不大于标准值的1%。
以0.3~0.5MPa/s 的速度连续而均匀施压,以3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当长径比不等于1时,需将其抗压强度换算成长径比为1的抗压强度。
(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检测方法简述如下:1.使用前先对回弹仪进行率定。
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
弹击杆应分4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90º。
弹击杆每旋转1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80±2。
2.每一组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浮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3.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1次。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至1。
5.回弹值测量完毕,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 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6.碳化深度值测量。
可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
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
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
7.数据处理与计算。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e cu f ,)按下式计算:, 1.645c c cu cucu e f f f m s =- 式中:e cu f ,—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MPa ;c cuf m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换算值的平均值,MPa ; c cuf s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换算值的标准差,MPa ; 回弹平均值换算成强度值时,应注意对回弹角度、浇筑面进行换算。
第三节 土方工程检测一 土方工程检测内容及要求土方工程施工自检的常规检测项目、数量及技术标准等要求见表6-3。
.精选表6-3-1碾压式土石坝土方检测数量表二土方工程现场检测方法土方工程现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土方压实度、原位密度和渗透系数取样等试验。
(一)堤防工程土方压实度检测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0.4.1规定:土料、砾质土的压实指标按设计干密度值控制;砂料和砂砾料的压实指标按设计相对密度值控制。
压实度检测的环刀容积:对细粒土,不宜小于100cm3(内径50mm);对砾质土和砂砾料,不宜小于200cm3(内径70mm)。
当含砾量较多且环刀不能取样时,应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测试。
检测取样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取样部位应有代表性,且应在面上均匀分布,不得随意挑选,特殊情况下取样须加注明;应在压实层厚的下部1/3处取样,若下部1/3的厚度不足环刀高度时,以环刀底面达下层顶面时环刀取满土样为准,并记录压实层厚度。
(二)土石坝工程土方压实度检测根据《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01)14.1.6、14.4.9规定:粘性土现场密度检测,宜采用环刀法、环刀容积不小于500cm3,环刀直径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64mm。
取样时,应取压实层的下部。
(三)土方渗透系数检测渗透系数取样,环刀容积应采用500cm3。
取样完成后,将环刀和土一起放入环刀盒小心包装,防止土体开裂。
土样送至试验室后,采取削样的方法制备渗透试样。
(四)土方原位密度检测1.灌砂法(用套环)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40×40cm2的一块地面铲平,清除掉表面未压实土层,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试坑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2)称盛量砂的容器加量砂的质量。
将仪器放在整平的地面上,用固定器将套环固定。
开漏斗阀,将量砂经漏斗灌入套环内,待套环灌满后,拿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无风可不用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
将刮下的量砂细心倒回量砂容器,不得丢失。
称量砂容器第1次剩余量砂质量。
3)将套环内的量砂取出,称量,倒回量砂容器内,环内量砂允许有少部分仍留在环内。
4)在套环内挖试坑,其尺寸大致如表4-1。
表6-3-2 试坑尺寸与相应的最大粒径器内,将盖盖好,称容器加试样质量。
并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5)在套环上重新装上防风筒、漏斗及漏斗架。
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
6)取掉防风筒、漏斗及漏斗架,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
将刮下的量砂细心倒回量砂容器内,不得丢失。
称量砂容器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
7)本试验称量精度:称量小于10kg时5g,大于10kg时为10g。
8)根据SL237-1999的规定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2.灌砂法(不用套环)1)场地平整及试坑大小同上。
2)称盛量砂容器加量砂质量,在试坑上放置防风筒和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