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1、购买力平价(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2、隐蔽性失业:也叫隐形失业,是指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经济衰退等原因,熟练工人被迫去做半熟练的工作,或半熟练的工人被迫去做无需任何技能的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的情况更为常见。
不发达国家的隐蔽性失业现象要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3、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就是通过对人力资源一定的投人(货币、资本或实物),使人力资源质量及数量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4、外部成本:是指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周围其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当事人的个人和企业并不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提供任何补偿费。
5、农业技术变革:新的耕作技术、更好的种子品种、更有效的动力来源、更便宜的植物养料.而作为农业中的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保证则是对可以带来新投入的农业研究活动以及对利用新投入的农业人口实施教育等方面增加投资。
6、增长极限论: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7、人类发展:一切以人为中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
8、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用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
是1961年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他们认为因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
9、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
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增长之间的关系。
自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
10、人才流失:是指当人才形成后不能为本国或本民族所运用,通常是流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11、简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就是厂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12、谈谈全要素生产的定义及其公式。
全要素生产率:指除去资本和劳动这两大投入要素之外,其他所有生产要素的产出增长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计算公式:全要素生产率=产量/全部投入要素13、简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14、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是什么?(1)产品贡献,农业是人类粮食的重要来源,农业也是许多非农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2)要素贡献,,主要体现在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方面。
(3)市场贡献,通俗是指农业作为非农产品的需求者,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市场贡献。
(4)农业的外汇贡献,一方面,表现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农业的外汇贡献还表现为通过增加农业产出,来减少农产品的进口,以节省外汇。
15、制度变迁的定义及其表现。
制度变迁指制度形成、变更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1)一种效益更高、交易费用更低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益较低、交易费用较高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2)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即制度创新。
16、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主要特征?第一,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第二,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第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第四,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第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地位;第六,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
17、谈谈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2)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 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4) 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18、简述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观点。
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格勒∙纳克斯对均衡发展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贫困的恶性循环。
在供给方面,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导致低收入。
要打破这种贫困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大规模、全面的投资,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
通过同时在许多工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投资引诱,使各部门的投资有利可图,资本形成就能实现,恶性循环就能摆脱。
19、谈谈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诺斯把阿瑟提出的技术变迁机制扩展到制度变迁中,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证明了制度变迁同样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想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强大的外力推动。
通俗地讲,“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20、工业化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工业化表现为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和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工业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工业化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工业化衡量指标: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21、千年发展目标1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2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母亲健康6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8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2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1季度、1年、3年、5年、10年)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23、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24、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 城市化的滞后性是指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国家。
25、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发展中国家最广泛的概念:与发达国家相对应,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狭义的概念: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又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世界上的任何重大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就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因为如果这个世界上4/5的人口、80%以上的国家都处于贫困与动乱的状态之中,人类就永远不得安宁。
25、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这些分类方法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第一种、联合国的划分方法:分为“最不发达”的最贫困国家、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民收入显著增长的盛产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
第二种、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世界银行将世界上人口超过100万的132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四种类型。
第三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划分方法:按照人类发展指数将所有国家分为高发展程度国家、中等发展程度国家、低发展程度国家三种。
第四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法: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61个低收入国家(地区)、73个中等收入国家(地区)、11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意义:上述国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方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中普遍应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局限性:这些分类方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却很难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的基础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或产值不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
例如许多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其收入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位,但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富国,却不是强国。
如果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来比较.其结果就更为明显了。
即使是从更为广泛的领域采用更多的数据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例如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实际上也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准确的划分。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过于复杂,很难用几个指标、甚至指标体系对他们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刻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的艰巨性。
26、在新的世纪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两级分化的格局消失,经济成为国际竞争主战场。
(2)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自由的流动和更有效的配置而且是基层行政组织,负担者组织缴纳贡赋、组织各种徭役等任务。
(3)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4)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体制保障。
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框架是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挑战:(1)环境的恶化、贫困、人口增长、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威胁。
(2)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工人由于进口的竞争而失业,外国资本流入使本国金融体系陷入萧条。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