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1剖析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1剖析

学习步骤的跳跃性。无明确的学科和学习主题,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系统学习: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学习步骤的渐进性
分学科和专业,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相对完整的学习任务,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 习对象,学习的内容系统化,学习步骤循序渐进。
2.3 学习媒体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学习媒体多样化、灵活化
学习媒体数量和信息供应量激增,媒体形态多样化,于是学习者选择与使用 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空前提升。此外,由于学习者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
3.无论是何种学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建立微信、QQ 等网络联系。
2.1 学习时空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学习时间零散和学习空间无缝融合
学习者可充分利用灵活碎片的时间、便捷易用的智能终端、 泛在学习网络进行自主按需的无缝学习。
系统学习:学习时间集中和学习地点具体
比如:学校、培训机构
2.2 学习内容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学习内容零碎化和微型化
学习内容和信息资源不再是完整的、线性的、固化的,学习内容的零散性、
[2]陈伟,谢铁丽. 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系统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 学园(教育科研),2012,11:93-94.
1.3 碎片化学习 VS 系统学习
内涵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
内容零散
时间短小 较为随意性
系统学习
内容系统化 时间跨度大 较为正式性
2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的比较分析
3 学习媒体 1 学习时空 5 应用方式 4 思维与注意力
体系结构的逻辑性,难以解决复杂学习任务和形成完整的且有纵深感的
个人知识体系,容易导致学习者思维认知结构碎片化和分散化
系统学习:学习思维逻辑性和注意力持久性 思维认知结构完整性,逻辑严谨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全局性、系统性
2.5 应用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适合简单知识、软知识的学习
具有学习时间更可控更灵活、 分割后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获取、 学习时间 短且更容易维持学习兴趣、更方便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知识的吸收率有所
4.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
3.2 建议
系统学习与碎片化学习无缝连接、 相辅相成。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对于人文社科类开放性课程,或结构松散的内容,可采用翻转课堂或 翻转学习的方式进行。 2.对于理工农医类专业性强、结构严谨的内容,课堂上还是以教师的讲授或示范为主,
辅以必要的交流讨论,课后可鼓励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丰富与扩展课堂学习内容。
大系统,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 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有 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 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在专业培训机构的学习等等,都是系统学习。
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适合涉及最新和热点的信息与知识的学习。
系统学习:学习专业性或者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效果(硬知识)
知识体系结构具有逻辑性,适合解决复杂学习任务和形成完整且有纵 深感的个人知识体系。
3
总结与建议
The Presentation
3.1 总结
系统学习适合在下列知识的学习:1.价值观的形成 2.培养读写算和应用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 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广阔的知识视野
碎片化学习 VS 系统学习
目录
碎片化学பைடு நூலகம்与系统学习的内涵概述
1
2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的比较分析
3
总结与建议
1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的内涵概述
The Presentation
1.1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定义1:王竹立教授认为,广义的碎片化学习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而狭义的碎片化学习则 局限在上述定义中的非正式学习范畴。
定义2:祝智庭教授指出:学习碎片化开始于信息碎片化,进而带来知
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空间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关系碎片化等
[1]王竹立. 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4:9-16.
1.2 系统学习的内涵
系统学习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
对新学习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广。
(手机、Pad、电脑、书本、电视、音频、视频、文本、图像等)
系统学习:学习媒体较碎片化学习略为单一,以书本、板书、投 影仪、计算机等为主,学习媒体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2.4 思维与注意力之比较
碎片化学习:学习思维跳跃性和注意力碎片化 因持续时间较短,有利于跳跃性思维的发展;但不利于学习者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