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调研报告13建筑学2班张毅132********调研时间:2016年11月12日调研地点:安徽建筑大学南区体育馆、安徽大学新区体育馆调研目的:1、了解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特点及内部空间组织形式;大致了解其用途。
2、学习体育馆建筑平面空间组合的方法,建筑与环境及建筑内部的功能流线和交通流线;要了解疏散的各注意事项,由于其特定的用途和使用特征,如何疏散成了重中之重。
3、了解大空间建筑的设计要点、结构选型要求、消防疏散设计等;4.体会立面设计和体型设计的建筑规律,体会其是以何种形式与体育馆建筑特征的形象相吻合的。
一、体育馆建筑综述1、体育馆建筑概述体育场馆,作为大空间公共建筑在我国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类型不断丰富,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动态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应该朝着普及为主,多向发展,多元组成,功能多样,量体裁衣,设施机动,设备求新,复归自然,重视环境,崇尚纯真的方向前进。
3、观念的更新:一个新的建筑类型出现的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是满足使用需要,用途专一是首要目标。
但是,当实践证明它得不到充分利用时,人们就进而考虑如何发挥潜力、提高效率而不拘泥于它是什么建筑类型,观念上的界限就会被打破。
4、体育馆的功能分析:(1)以观众厅、比赛场地为中心,环以上各功能房间,且上述房间都容纳在观众厅升起看台的下部空间内。
(2)贵宾、领导使用房间和大部分工作人员使用房间设置在一层,观众使用的房间设置在二层。
(3)各类人员使用的功能区都有单独出入口,且在体育馆主体建筑的不同方位。
5.体育馆的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6、体育馆的内部人流分析:(1)观众人流路线是体育馆的主要流线,观众一般从室外广场上二层平台通过检票后达到观众休息厅,然后进入观众厅的观众席位上。
(2)贵宾、领导人流路线通常从一层通过单设的出入口经休息厅进入观众厅内的贵宾席或主席台。
(3)运动员人流路线从一层单设的入口进入大厅,再到运动员休息室、更衣室。
比赛前可在练习场地做准备活动后,到检录处整队进入观众厅比赛场地。
(4)工作人员人流路线应该设单独出入口,然后到各自岗位。
在平面上应与全馆各处都有方便的联系。
7体育馆建筑方案设计要点:(a只有观众席及比赛场地在大跨度空间内,从而节约主跨空间。
(b)在体育馆短轴两端根据需要局部附加边跨到顶从而节约建筑面积。
(c)把风道、计分记时等附属用房移出主跨外或采用悬挑的方式争取多观众席。
二.调研案例一.安徽大学新区体育馆用地面积:26119㎡建筑面积:12709㎡设计时间:2005年安徽大学新区体育馆为安徽大学新校区的综合性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安徽大学新校区北部的运动区,占地面积达到6888.7平方米,该馆内场由一块比赛场地和一块训练场地组成,能够满足室内足球、排球、篮球、手球等比赛的需求,并包括训练馆、乒乓球房、学生活动用房、校体育部用房等内容,体育馆观众席能容纳5229名观众。
1.建筑与周边环境安徽大学体育馆定位为高校多功能型体育馆。
设计利用原有坡地地形,堆土围坡,把建筑一层半埋在土里,把具有坚硬实体质感的观众厅“漂浮”于绿色缓坡之上,使原有草坡成为建筑外部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六边形的观众厅与基地形态相契合,中央布置比赛场地,北端布置训练场地。
观众席围绕比赛场地成三面U形布置。
通过活动席位调节场地大小,并在比赛场地与训练场地相邻处设置机械升降舞台,保证比赛、训练、演出的多功能使用效果,实现空间利用效益最大化。
风雨操场旁边相邻校主体育场,排球场和篮球场。
风雨操场正好处于校园南北景观轴线的端部,南面由近500米长的景观轴线引入,是校园主题广场、校园步行道形成的完整序列的高潮。
在建筑南北两面设疏散广场,周边设环形通道,结合建筑形态与周边场地,使建筑锚固作为南北轴线的收头,风雨操场以正六边形的鲜明建筑形态,单纯明确的雕塑般形体与场地紧密结合。
在一个放射性形态的广场上面。
2.建筑外形设计以灵活性为原则,适应学校教学使用特点和要求尊重校园整体规划,强化校园景观环境。
追求鲜明的建筑个性特征,使之在校园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活力、最具特点的个体建筑。
追求建筑的雕塑感。
造型采用强烈雕塑感的实体形态,新颖现代,反映体育建筑的力与美。
体育建筑空间特点的体现在形体构成上,突出了体育建筑内部空间界面需求,强调了空间在外形的表现,实体与屋盖所组成的形态既是内部空间特点的体现,又是体育建筑力的表达。
建筑雕塑感与体育精神的体现建筑外部造型采用体块加减的手法,通过大块体量的凹凸变化与大面积的虚实对比追求建筑的雕塑感、现代感。
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美学的价值观,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通过屋面与墙面的形体变化,形成明确有力、个性鲜明的建筑形象。
通过建筑形体上的、墙面虚实的、材质纹理的对比变化等建筑语言力图创造出一种冲突与对比,一种视觉上的力感与美感,反映体育建筑的精神所在。
建筑外部造型充分反映内部空间界面需求,体现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的和谐统一,强调了正六边形形态的自主性与完整性,突出了是体育建筑力的表达。
在虚与实、轻与重、斜与直的强烈对比中展现体育建筑力与美的融合。
屋盖跨度76米,采用预张力索支网壳体系,结构形式新颖、合理,室内富于线条的韵律美。
3.功能布置与结构设计风雨操场一层为比赛大厅、校体育部用房,运动员比赛用房、训练场地、乒乓房以及附属用房。
建筑六边形形态的各边在一层都设有一至两个出入口,也都设有通向二层平台的室外大台阶。
训练场地入口设在北面一层;运动员、裁判入口设在东面两边;西面两边分别是新闻媒体和管理运营出入口;贵宾入口设在南面一层。
观众入口则通过六边形各边的大台阶直上二层。
不同功能的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而同时也可以通过内部贯通的环形交通,进行方便直接的联系,便于内部使用和管理。
风雨操场二层主要是观众入口大厅和环形交通空间,还包括小卖,卫生间等观众服务用房。
风雨操场三层是控制中心机房。
风雨操场屋顶钢结构形式为预拉力索支网壳(弦支穹顶)结构。
4.细部设计A.风雨操场主要采用天窗和室内光源来达到采光的目的,山墙上没有开设采光窗以防止产生眩光。
场内顶部及侧墙部位设吸声处理,为满足比赛及裁判广播清晰度的需要,兼顾学校会议及文艺演出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性B.剖面设计体育馆一层层高4.8米,二层层高4.0米,建筑总高度29.14米。
室内外高差0.15米。
C.声学设计场内顶部及侧墙部位设吸声处理,为满足比赛及裁判广播清晰度的需要,兼顾学校会议及文艺演出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性,混响时间控制在1.5——2.0秒之间。
D.材料运用外墙采用仿石涂料与玻璃幕墙结合,屋面采用钢结构金属屋面。
建筑基座采用石材贴面二.安徽建筑大学新区体育馆1.建筑与周边环境安徽建筑大学风雨操场位于整个校区的西北角,紧靠校园次入口。
北面紧邻紫蓬路,南面为部分体育活动场地以及学校教学区,西面为田径运动场,东面为学校生活辅助区。
周边开阔的环境就要求建筑要以“完型”面对各个方向。
风雨操场位于运动区,远离教学区,动静分区避免了干扰教学区2.建筑外形设计从远处走进风雨操场的过程中,从立面形式看并不像是风雨操场,反而像是美术馆、博物馆一类的建筑。
但是由于建筑位于校园内再结合建筑的体量使我们想到它应该是风雨操场。
从它的立面看出建筑如果只是依靠立面上的开窗来采光显然是不够的,由于建筑内的大空间运动场地均在顶层二层,因此在运动场地以及一些交通空间设计了天窗,以满足室内的自然采光。
建筑底层的开窗形式为大面积的玻璃窗,满足采光的同时,与二层的墙面很好得形成了虚实的对比,但是在实墙上的矩形开窗则显得杂乱、缺乏韵律.3.功能布置与结构设计建筑物的一层暂时未做明显的功能划分,一层被中庭分为两个大厅。
厅中梁柱交错,西侧厅适合用作小型球类运动以及小型活动的排练,东侧连接室内篮球场主场,用作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休息工作空间,以及辅助设施的放置。
二层同样是分为两个大厅,其中,西侧用作室内羽毛球场,东侧是室内篮球场地,贯穿一二层。
卫生间位于楼梯休息平台下方。
风雨操场中的篮球场设置在二层,四周布置了看台,与另一侧的羽毛球场地的结构相同,均为桁架结构。
其他的辅助用房则是采用了框架结构,结构较为合理经济,同时也为二层的大跨度空间提供更安全的结构基础。
4.细部设计自然采光在这个建筑上得到很好地运用。
顶棚采用天窗采光,西立面用遮阳板避免西晒眩光。
另外,天然采光不够的走廊也用声控开关控制人工照明。
体育馆内墙全部贴上吸音板,有效的降低噪音.三.其他案例一.台湾,台北,实践大学体育馆和图书馆/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项目地址:中国台湾台北业主:实践大学材料:清水混凝土、铝挤型百叶、清玻璃、不锈钢编织网基地面积:42,039平方米建筑面积:体育馆:2,299平方米图资大楼:1,261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3,560平方米总楼地板面积:26,849平方米设计时间:2003/05–2005/02施工时间:2005/11–2009/099该项目荣获第三十三届台湾建筑奖佳作奖。
本案基地横跨实践大学校园中心地带,南、北向面对既有的校区环境网络,西侧邻四十米计画道路,未来是全校的主要门户之一。
本案涵盖分列东、西端的图书馆、体育馆,及其地下连通的艺文与会议中心,是校园内最重要的全新公共建筑群。
西端的体育馆以挑空的大穿廊联系校外,与校内中庭绿地结合起来。
体育馆与图书馆都有户外阶梯直达三楼,三楼是校园空中的公共空间,未来他栋建筑可以空中走廊进入这些区域,共享大学的公共价值,体会创办人及后继者的用心耕耘。
校园不再是一栋栋传统学院封闭独立式的建筑,而是以空间的流动与开放性来促成人际连系,消除界线的触媒。
体育馆量体以金属编网虚体与混凝土实体上、下交错而成,区分大、小跨距的运动空间属性,图书馆却以前、后量体合抱来表现管理空间与阅览空间属性。
两者借着一突一凹的空中广场互相对话交流,一动一静却展现和谐美感,以相同特色的外墙质感面对中庭绿地。
中庭绿地上不规则造型的地下室采光井,诉说了规则校园配置限制下的奔放潜能与北方大直山脉的视觉隐喻。
图尔市,法国Monconsei体育馆这个运动馆位于巴黎西南150公里处,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一个典范。
项目注重运用自然光,并在天然材料及可持续能源上实现创新。
1北向设置全玻璃幕墙,避免在大厅使用照明电器。
2屋顶跨度达到50米,钢结构下的复合木材未来也能使用。
3南面设置光伏太阳能板,减少对电能的消耗四总结1.风雨操场选用大跨度结构是预拉力索支网壳和平面网架结构。
具有刚性大、变形小、力学合理、减轻自重节约材料和造型灵活等优点。
这为丰富建筑形体,适应复杂多样的功能要求提供了可能性2.小空间采用框架结构,经济合理;大跨度空间采用网架、网壳结构满足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