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普惠性,能够有效满足小微客户短、频、快的融资和投资需求,而小微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替代品不断增多,造成大量客户流失,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竞争压力和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的缺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深入到农村地区,服务农村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这一金融主体。
作为国家性垄断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稳固的金融服务核心地位。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下,中国金融业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小微客户在需要金融服务时,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即使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在选择购买金融服务时,也可以多方选择,这挑战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传统的主导地位。
从信贷角度来看,将广大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纳入客户范围的互联网金融所展现出的普惠性,有效吸收了零散资金、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扩大了客户范围、赢得了小微客户的好感。
从中间业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推出的大量门槛低、收益率高、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如支付宝、余额宝等,在广大中小投资者中深受欢迎。
从支付手段上来看,随着第三方支付越来越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企业支付业务的大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农村的农民群体,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传统支付业务迅速边缘化,不再具有区域垄断上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各个方面都迎来了互联网金融的强劲挑战,且在融资和支付业务等方面均显示出弱势,其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打击了农村信用社的收入来源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以货币基金等长短期理财产品,大比例的抢占了传统银行存款业务市场份额,而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在交易成本上又远高于互联网金融,造成自身在利率方面劣势更显著;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推出的种类多样的创新理财产品,年轻人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对创新意识较弱,产品相对单一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了破坏性的冲击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支付功能,手机支付已在多领域替代了银行的POS 机支付渠道,并且扩张势头依然强劲,这也使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急剧减少。
(三)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金融机构竞争表现出新的特点,就是针对广大普通客户群体的规模数量竞争。
客户数量越多越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影响越大,而稳定的大规模用户意味着累计数据的增多,基于大数据下的分析也将更准确可靠,据其所做出的决策也就更有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经营收益,进一步促进相关经营活动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对农村信用社的小微存贷款客户群产生了严重的分流作用,改变支付结算习惯的广大用户,进一步分流了使用农村信用社支付方式的客户群。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断壮大,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其会与农村信用社更多的传统业务展开竞争,关于客户群的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
(四)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农村信用社的科技支撑金融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同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必将一路伴随着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作为后盾,其中,金融信息化程度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化水平决定了金融服务水平,其带给客户的直观体验就是其便利性,这直接决定了客户对金融机构和服务渠道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对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威胁的同时,也推动了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各家银行相继推出各种新型产品和相关配套服务,以期赢得更多客户,占领更大市场。
科技的创新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农村信用社在产品设计和差别化定价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劣势,若想在这波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不被打到,就必须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即对金融信息化水平的投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更满意的体验。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的转型发展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的转型发展方式。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方面,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通过积极互联,努力实现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共同发展。
具体的,吉林农信社实施了服务网的线上线下服务互联,积极在线上形成5 大类104 个农贷产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产品,积极服务于弱势群体,推出缴税贷、电商贷、网贷、微贷、农民综合授信等新产品,突出服务广大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
九台农商行九台金融网络融资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线下在厅堂服务根据客户动向,改进服务流程,完善厅堂功能。
吉林农信社形成了渠道网,使得物理电子渠道互联,在分销渠道建设上,继续坚持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流、产品分销四大基本原则,积极进行转型发展,通过对业内业外跨业互联,形成跨业网,其具体表现在吉林农信社对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利用上,通过物理渠道和电子虚拟渠道整合,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业务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渠道服务体系,保证金融服务在市、县、乡镇、村屯的全覆盖,特别是对村屯金融服务的深入拓展,使得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得以破解。
根据吉林农信社的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的转型发展思路如下。
(一)深耕市场,培养客户忠诚度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经济环境下,能够准确定位客户市场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规模、产品、实力、人才、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农信社明显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因此,如何避免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中型银行进行正面竞争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完全可以采用错位竞争的方式,通过准确定位客户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大中型银行的竞争缝隙中,实现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应发挥自身决策链短,及在吉林省九台、白城、梨树县等主要县镇和周边农村根基稳的优势,深耕现有客户群,发挥自身特色,坚定做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切实想客户之所需,培养已有客户群的忠诚度,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对客户进行及时的基础金融知识普及、给乡镇及农村客户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储蓄建议、对某些有需要的客户进行上门服务,让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
(二)夯实基层,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以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为口号的农村信用社,吉林农信社要始终坚持自身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上的定位,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提供专为三农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产品服务,努力缩小与城区商业银行在规模、产品、实力、人才、科技以及经验等方面上的差距。
同时,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合作共享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题。
在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农村信用社竞争的同时,可以对其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深入研究。
显然,农村信用社应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空间要大于大中型银行,二者各自的传统优势可以实现互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资源信息共享。
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进行网上经营,积累大量的网络数据信息,农村信用社利用地缘优势,在区域客户信息上具有优势,二者存在合作的空间,例如二者可以进一步打造特定区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吉林省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较缓慢,因此,吉林农信社更应为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其贷款业务的条件; 并在加强合作上下功夫,加大对二者合作的可行性及实际合作方案的研究投入,将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上升到战略层面上来。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在金融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农村信用社需要在产品设计、数据整理、业务操作、管理决策等多个环节进行业务创新,这需要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水平成为吉林农信社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求巨大的资金投入,吉林农信社要建立优质的信息处理系统,加强对数据的整合能力,完善分析系统,构建人性化的客户管理系统,必须不遗余力地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第二,加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深度挖掘数据信息。
吉林农信社要将历史积累数据结合新的客户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以农村居民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
第三,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吉林农信社要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保密机制,在金融信息系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方面,以保证客户的信息安全为中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促进各项金融业务安全的进行。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对策建议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虽然很短,但作为我国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需要鼓励扶持,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防范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非常重要。
以风险防范为核心,我们提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构建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蔓延的监管体制,将互联网金融发展置于风险可控的大环境中。
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关注各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在风险方面。
在工商税务等部门职责范围内,加强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此类机构存在潜在发生风险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
一行三会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牌照的发放审核力度,发挥一行三会长期积累的行业监管优势,积极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深入分析互联网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探索建立网络风险的防火墙。
严厉打击违法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公安机关加大以互联网金融为名的违法吸储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良环境,农信社在加强传统业务风险监管的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监管,努力设置最严密的风险监控系统,最大限度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第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农信社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强化信用社从业人员的责任认识,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特别是风险防范意识。
深入实践行业自律,积极向农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公众风险意识提高的宣传活动,既要利用好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