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演示文稿
《皇皇者华》
二 礼乐制度
❖ 2、歌舞队的编制
❖ 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八佾”; ❖ 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六佾”; ❖ 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四佾”; ❖ 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二佾”。 ❖ 注:佾(yi)指行列
二 礼乐制度
❖ 3 、乐队的编制
❖ 王:乐队可排列在东南西北四面; ❖ 诸侯:可用三面之乐; ❖ 卿和大夫:乐队可排成两面; ❖ 士的乐队:只能排成一面。 ❖ 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
❖ 一 统治手段:礼 乐 刑 政 ❖ 二 礼乐制度
统治者为了推行“礼治”,制定了一整套严格 而完整的君臣、父子、兄弟、尊卑、贵贱有别 的等级制度,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制定十 分繁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的音乐,这就是礼乐 制度。
二 礼乐制度
❖ 1、与典礼相配的礼乐 ❖ 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 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 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 ❖ 诸侯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牡》、
❖ 2、横吹
第四节 民间歌舞和百戏
❖ 一 歌舞:
❖
1、巴渝舞
❖
2、巾舞
❖
3、盘舞
❖
4、踏歌
❖ 二 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的“散乐”, 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 匏:簧 笙 ❖ 竹:箫
❖ ❖
返回目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第一节 概述
❖ 一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 国,结束了几百年来的割据局面,建立起 统一的封建帝国。
❖ 二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秦二世被农 民起义推翻后,经过五年的刘、项之争, 最后由刘邦统一了全国。
“地籁”和“人籁”三类。
三 墨家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 王公贵族爱好音乐,就定会“厚措检 平民”。
第四节 音乐家与乐器的发展
❖ 一 春秋 ❖ 1、晋国音乐家:师旷 ❖ 2、卫国乐师:师涓 ❖ 二 战国时的民间音乐家 ❖ 秦青 韩娥 伯牙
❖ ❖
❖ 金:钟 铃 ❖ 石:磬 鸣球
三 ❖ 土:埙 缶 、 ❖ 革:鼓 乐 ❖ 丝:琴 瑟 器 ❖ 木:柷
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 音乐的本质和特征
❖
b 音乐的社会功能
❖
c 音乐与政治关系
❖ 二 道家
❖
❖
1、老子: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
观念是“大音稀声”,认为最美的音乐是一
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
❖
2、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否定人
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
❖
返回目录
三 打击乐器
1、鼓 2、磬 3、钟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 第一节 历史概述
❖一 武王伐纣 二 西周灭亡 三 概况:
由于政治、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各诸侯 国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音乐在更加广阔的 范围内扩散和传播,造成了各诸侯国的音 乐文化趋向繁荣的局面,为我国古代音乐 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三 古乐舞:
❖ ❖ ❖ 1、《云门》 ❖ 2、《咸池》 ❖ 3、《韶》 ❖ 4、《大夏》 ❖ 5、《大濩》
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 一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乐器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与生产力
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
❖ 二 吹奏乐器 ❖ 1、骨哨 ❖ 2、骨笛 ❖ 3、埙 ❖ 4、籥与龢
❖
《江南》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
❖
二、鼓吹乐
❖ 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
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
乐合奏形式。
❖ 1、鼓吹
❖
上邪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 乃敢与君绝!
动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 一、我国音乐可考历史:
❖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
国家之一,我国的音乐可考历史可上溯
至新石器时代.
❖ 二 音乐的起源
❖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巫术起源说)
❖ 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 3、模仿大自然与鸟类的鸣声(模仿自然说) ❖ 4、在集体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劳动起源说)
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三 音乐教育
1、音乐机构
2、教育对象
3、教育科目
❖
● 乐德:乐的思想
❖
● 乐语:乐的表现形式
❖
● 乐舞:大型乐舞
❖
●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
❖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一 儒家
❖ 1、孔子
❖ 2、孟子
❖ 3、荀子
❖ 4、《乐记》: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
中国音乐史
目录
❖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第三章 秦汉时期 ❖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 第六章 宋辽金元的音乐 ❖ 第七章 明、清时期 ❖ 第八章 中华民国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三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音乐起源:
❖
❖ 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可谓众说纷纭,但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音乐的起源,则应相信它与人类劳动 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 一 原始音乐的形式:原始音乐的形式
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主要是歌舞 或乐舞的形式。
❖ 二 古歌
▪ 1、反映狩猎生活 ▪ 2、反映农牧生活 ▪ 3、反映古代祭祀 ▪ 4、反映爱情生活
一、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时期 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 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3、 商朝的兴起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二 、商代音乐发展条件:
1、手工艺的进步 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3、文字的使用 4、音阶观念的成熟
❖三、为以后的音乐发展提供条件
❖ ❖ 商代音乐的发展为以后周代盛大的礼乐活
❖ 三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政 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第二节 乐府
❖ 一 乐府
1、机构 2、诗歌 3、体裁 二 李延年:根据少数民族《摩诃兜勒》, 改编成《新声二十八曲》。
第三节 乐府民歌 ❖ 一、相和歌:民歌经过乐府整理,加
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
❖ 徒歌——〉但歌——〉相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