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基本认识及防治措施设计题目:艾滋病的基本认识及防治措施所在院系: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所在班级:社会工作1303班姓名:徐媛彧学号:201331401002完成日期:2016年6月2日摘要:AIDS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想,严峻的情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相关艾滋病知识及其防治措施已使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
本文旨在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主要介绍了艾滋病的起源;整理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涉及了艾滋病发病的四期症状,以及结合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分析了艾滋病的治疗前景和治疗措施。
一.定义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 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二.起源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三.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母婴传播。
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
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
(1)性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传播。
生殖器患有性病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
(2)血液传播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
如果该制品含有艾滋病病毒,该病人就可能被感染。
(3)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
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4)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感染艾滋病。
但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
一定要杜绝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孩子。
5. 蚊虫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蚊子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
他们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
而且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
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
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四.症状临床上将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的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 急性感染期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
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
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
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 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病毒在这个时期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是2-10年。
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A、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
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
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
约50%的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
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
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
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
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4. 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A、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B、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C、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五.当前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浙江在线新闻报道,2009年我省新增1378例感染者。
从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全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1378例,比去年同期(1055)增加30.6%;报告艾滋病病人(包括既往报告HIV发展为AIDS)289例,比去年同期(272)增加6.3%;报告死亡134例,比去年同期(120)增加11.7%。
截至2009年11月20日,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0例,死亡501例。
中国的艾滋病情况分三个时期。
(1)传入期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被发现,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
(2)流行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
(3)快速增长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叫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
从1994年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一直是以4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六.艾滋病的治疗前景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然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肿瘤病毒研究室通力合作,开发出对恢复艾滋病人的免疫力有奇特疗效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
一期临床结果显示,注射该疫苗可使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下降至1/1000。
结果不久前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自然医学》发表,引起全世界轰动。
最近,该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符林春教授向来校视察的广东省领导汇报了该所利用中药复方研究治疗猴体艾滋病的进展情况。
记者也于近日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详尽了解了该研究所长期以来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所做的工作,让人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了无尽的期待和希冀。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自1997年涉足艾滋病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
现有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金标准”的猴艾滋病急、慢性感染实验模型,是国内仅有的具艾滋病治疗药物疗效评价资格的单位之一。
其开展艾滋病发病机理研究、评价疫苗、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等,令世界瞩目。
中法联手——成功研制疫苗2002年12月22日,美国《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了该所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科研合作项目“艾滋病的治疗性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杂志称“研究治疗疫苗有了新的希望,这种疫苗能够使病人免受病痛的困扰并能延长病人的生命”。
2000年,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勒内·笛卡尔大学)肿瘤病毒研究室的华裔科学家卢葳博士听了与之熟识的卢耀增教授和吴小闲教授介绍后,对该所的科研很感兴趣,找到该所,提出自己研制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设想,希望进行合作。
从2001年开始,经过2年多的研究,在卢崴教授及该所七八个骨干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下,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疫苗既成功降低了猴艾滋病模型体内艾滋病病毒水平,又提高了患病猴的免疫力,而且病毒在该项研究的34周内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符所长介绍说,该疫苗应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报道研制成功的治疗性疫苗,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的预防疫苗不同的是,治疗性疫苗的目标是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能够阻止或减缓病毒的发展速度,甚至杀灭病毒。
影响是非常巨大,比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鸡尾酒疗法(HATT疗法)效果好。
当时,全世界200多家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最快引起巨大轰动的是在美国。
艾滋病免疫治疗的研究在美国一直没有出成果,美国多把艾滋病科研经费投资到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上面,在美国要做免疫方面的研究,申请经费很困难。
现在中法两国率先拿出成果,令美国医学研究界震惊,也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免疫治疗也是非常好的方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鲁斯·沃克博士预言:“如果这一疗效能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得到验证,特别是能够适用于人体的话,有可能成为对付艾滋病病毒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的疫苗是自体疫苗,首先需要抽取患病体血液进行化验,获得艾滋病病毒样本后,才能研制出有针对性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