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防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建筑设计防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建筑设计防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总平面防火。

它要求在总平面设计中,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和风向等因素, 进行合理布局, 尽量避免建筑物相互之间构成火灾威胁和发生火灾爆炸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并且为消防车顺利扑救火灾提供条件。

(2) 建筑物耐火等级。

划分建筑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它要求建筑物在火灾高温的持续作用下, 墙、柱、梁、楼板、屋盖、吊顶等基本建筑构件, 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 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为火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3) 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

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 一旦某一区域起火, 则会把火灾控制在这一局部区域之中, 防止火灾扩大蔓延。

(4) 防烟分区。

对于某些建筑物需用挡烟构件( 挡烟梁、挡烟垂壁、隔墙) 划分防烟分区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便用排烟设施将其排出,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便于消防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5) 室内装修防火。

在防火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规模, 对建筑物的不同装修部位, 采用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

要求室内装修材料尽量做到不燃或难燃化, 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 安全疏散。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为避免建筑物内人员由于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伤害, 必须尽快撤离,室内物资财富也要尽快抢救出去, 以减少火灾损失。

为此要求建筑物应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 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

(7) 工业建筑防爆。

在一些工业建筑中, 使用和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等物质能够与空气形成爆炸危险性的混合物, 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爆炸。

这种爆炸能够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使建筑物、生产设备遭到毁坏, 造成人员伤亡。

对于上述有爆炸危险的工业建筑, 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 要从建筑平面与空间布置、建筑构造和建筑设施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确保安全疏散的意义何在?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为避免室内人员由于火烧烟熏和房屋倒塌而遭到伤害,
必须尽快撤离, 室内的物资财富也要尽快抢救出来, 以减少火灾损失; 同时, 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起火部位。

为此, 都需要完善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 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

安全疏散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应遵照下列原则:
(1) 疏散路线要简捷明了, 便于寻找、辨别。

考虑到紧急疏散时人们缺乏思考疏散方法的能力和时间紧迫, 所以疏散路线要简捷, 易于辨认, 并须设置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指示标志。

(2) 疏散路线设计要做到步步安全。

(3) 疏散路线设计要符合人们的习惯要求。

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习惯走平常熟悉的路线, 因此在布置疏散楼梯间位置时, 将其靠近经常使用的电梯间布置, 使经常使用的路线与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 则很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此外, 要利用明显的标志引导人们走向安全的疏散路线。

(4) 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 避免相互干扰。

疏散楼梯不宜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 因为两者共用前室时, 会造成疏散人员和扑救人员相撞, 妨碍安全疏散和扑救。

(5) 疏散走道不要布置成不甚畅通的"S" 形或"U" 形, 也不要有变化宽度的平面, 走道上方不能有妨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 下面不能有突然改变地面标高的踏步。

(6)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 因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方向, 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 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7) 合理设置各种安全疏散设施, 做好构造设计。

如疏散楼梯, 要确定好其数量、布置位置、形式等, 其防火分隔、楼梯宽度以及其他构造都要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 确保其在建筑发生火灾时充分发挥作用, 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在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着火房间内到房间门, 第二阶段是公共走道中的疏散, 第三阶段是在楼梯间内的疏散, 第四阶段为出楼梯间到室外等安全区域的疏散。

这四个阶段必须是步步走向安全, 以保证不出现" 逆流" 。

疏散路线的尽端必须是安全区域。

安全疏散设施主要包括哪些?
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事故照明以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安全出口主要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疏散门、疏散走道、室外避难楼梯、避难间、避难层等, 还有用于救生的避难袋、救生绳、救生梯、缓降器、救生网、救生垫、升降机等。

事故照明包括避难口、疏散口指示灯, 疏散走道、楼梯间、观众厅指示灯等。

防排烟设施主要是指通风口、排烟口等。

何谓安全出口? 何谓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是指符合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搬出贵重物资, 减少火灾损失, 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设计足够数目的安全出口。

疏散出口则指的是房间连通疏散走道或过厅的门, 同时还包括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且易于寻找, 并设明显标志。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设置安全出口的要求是什么?
(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在特殊情况下( 面积小, 容纳人数少等)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2) 安全出口宜靠近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 靠近电梯间设置。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且易于寻找, 并应设明显标志。

(3) 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宽度。

安全出口的门应向外( 安全区域) 开启。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宽度应如何确定?
出口宽度是按每百人的疏散宽度指标(m/ 百人, 见规范) 确定的, 并要求其不小于规范规定的相应的最小宽度。

何谓安全疏散距离? 规定之意义是什么?
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建筑内最远处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最大允许距离。

规定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人员疏散的距离, 使人员尽快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点。

安全疏散门的设置有何基本要求?
安全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 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 疏散用的门不应采用吊门、水平推拉门, 严禁采用旋转门;
(3) 疏散门开启时, 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
(4)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如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门槛, 紧靠门口 1.4m 内不应设置踏步。

疏散门严禁上锁。

太平门宜装置自动门, 保证内部人员随时可以推动把手或依靠人力把门开启。

为什么严禁旋转门作为疏散门?
目前常用的旋转门有二种形式: 一种是机械带动的旋转门, 另一种是靠人推的旋转门。

旋转门一般中间有一根转轴, 将门分成两半。

疏散时, 有效疏散宽度只等于旋转门总宽度的一半, 并且疏散是间断进行的, 不能连续疏散, 影响安全疏散的速度, 尤其是机械带动的转门, 很容易造成疏散人员受伤, 阻碍安全疏散, 因此不能将旋转门用作疏散门。

何谓安全区域? 常见的安全区域有哪些场所?
所谓安全区域是指安全疏散时被认为" 只要避难者到达这个地方, 安全就得到保证" 的场所。

下列场所一般可以认为是" 安全区域"
(1) 建筑物室外的地面, 以及类似的空旷地带;
(2) 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间;
(3) 屋顶广场和建筑中位于火灾楼层下的阳台;
(4) 建筑中火灾楼层下面两层以下的楼层;
(5)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中为安全避难特设的" 避难民" 避难间" 、" 避难室" 等" 安全小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