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职能与博物馆观众摘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体现的,所以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
博物馆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好地发挥面向现代社会的现代传播教育功能,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
关键词:博物馆职能;社会公众服务;传播教育功能;博物馆观众一、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是伴随着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它首先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
1971年是博物馆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时世界的发展,重新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为博物馆和博物馆学制定了新的定义。
博物馆将自己定位为为社会和社区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机构,在博物馆的几大职能中,传播教育职能被提到空前的高度。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
1984年新博物馆学建立,在加拿大发表的《魁北克宣言》中提到了社区:“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
”新博物馆学是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为社区教育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博物馆在西方社会的成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1905年,张謇先生以个人之力,在南通办起了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这是中国人开办现代博物馆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过10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一个以国有博物馆为主题、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地方、各行业和各种所有制博物馆协调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品类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的中国博物馆事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1】博物馆作为新时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工程而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博物馆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普遍进行;二是博物馆工作尤其是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关于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既有博物馆发展和博物馆功能扩展演变的内在推动,也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后者的作用可能更明显一些。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南考察时,对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出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求,也就是要求博物馆融入社会,深入社区,更好的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纵观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史,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起码在形式上是如此),那就是博物馆都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把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机关,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
然而,这种社会功能发挥的效果如何,这不只是取决于博物馆本身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对博物馆的接纳程度,需求程度。
【2】众所周知,博物馆是西方文化的产物,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博物馆作为外来文化的影响结果,在中国逐渐产生。
虽然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在上世纪初起步,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博物馆产生和生存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中国博物馆长期边缘化的社会角色,在普通公众的实际生活中,博物馆缺乏参与必需性。
这首先体现在:作为教育机构,博物馆的角色缺乏大众认同;作为研究机构,它的研究成果缺乏社会关注度;作为收藏机构,它的收藏趣味与视野距离大众欣赏有一定距离。
【3】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多了,观众也多了,但多数情况下,博物馆的观众群还局限在城市,尤其是城市的一部分群众中,并且许多博物馆还是门可罗雀,博物馆的资源并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
在一些大城市的著名博物馆,博物馆的观众主要是旅游者和市民,在市民中,主要是城市中的学生和受教育程度较好的社会群体,而社会中的其他大众,或因为居住在距离城市中心区与较远的地区,或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教育程度的低下,使他们对博物馆感到陌生,可以说是博物馆阳光照射不到的区域。
而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许多博物馆学家认为,博物馆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其存在是为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而不单是为了满足城市中一部分人的需要,人人都有享受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分享博物馆的知识。
因此,博物馆要以人为本,在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方面做更多努力,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完善以及观众不足且分布不均的原因(一)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机构和设施,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
只有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满足之后,才会把眼光转向文化,转向休闲,转向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博物馆数量、质量、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经费投入、博物馆展示服务的能力、观众数量等方面分析,我们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无处不在。
比如,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组”在2005年公布的不完全的统计资料,1990年时,前苏联已有国家办博物馆1350个,社会办博物馆10000余个;2002年时,日本全国各种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博物馆总数超过5000个;法国的博物馆约有5000个;英国的博物馆有2500多个;美国由于博物馆建设主体的高度多样化和运行方式的多样化,统计数字一直不太准确,2000年出版的《世界博物馆》登录的有6290个,也有文献说在10000个左右,专家估计8000个左右可能更加接近事实;意大利2002年博物馆总量约在3500个左右,其中国立、地方公立的博物馆大约有3000个左右,专业类型非常齐全,体系非常完整。
【4】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一般平均每10—20万人左右应该拥有一座博物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欧洲小国比如丹麦、比利时等已达到1一2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
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基本上与农村、农民绝缘,现有的2300余个博物馆除了个别遗址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特定类型博物馆之外,基本上都位于城市,新馆、大馆的建设热潮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城市居民以及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广大公众接触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权利。
博物馆是一座文化殿堂,收藏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千奇百怪的精美艺术品。
对于文物的历史、科学、审美价值都需要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才能够去解读,尤其是艺术类博物馆更需要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组”在2005年公布的不完全统计资料,我国博物馆观众约1.8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3.8%.而美国每年观众达8亿人次,是其总人口的3倍。
导致这种显著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就会向满足型、发展型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文化消费能力和需求将发生质的飞跃。
【5】所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博物馆的观众群,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博物馆自身机制与管理运营1、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不完善文博行业往往易于给人们造成观念陈旧、墨守成规的印象,这和博物馆长期形成的封闭、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关,更与博物馆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生态中发育孱弱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但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过去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一套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在博物馆中依然唱主角,阻碍了博物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博物馆以公有制为主,一般为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博物馆如同政府的派生机构,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终身制,工资是政府全额拨款,事业经费基本上以工作人员数为标准核算;人事制度全国一致,干部上级委任;长期以来实行保管——陈列——宣教三部制,人员构成大同小异,大多为“三部一室”奖罚制度更是不能有特殊化,博物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内部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事业的要求。
这种管理模式使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一个社会文化机构的活力与特性,不但束缚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展,还形成博物馆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漠视社会需求、脱离实际的机关作风。
【6】我国博物馆界专业人员偏少,特别是缺少知名专家,缺少重要学科带头人。
在人才需求方面,忽视吸收引进一些懂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
比如,对一个博物馆来说,馆长的素质如何,往往具有决定作用。
馆长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应是管理专家,不光要思想好,理念新,更要有办馆的能力。
在博物馆馆长的任职资质要求上,英、美等国十分重视博物馆馆长的筹款能力,要求馆长具备的多方面知识和能力中,筹款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是放在较前面的。
【7】而我国对博物馆馆长的资质条件中,根本就未提及馆长要具备经济和经营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8】反映出对博物馆经营的不重视。
国家文物局颁发过馆长任职资格条件,也办过馆长培训班,但是缺乏考核。
博物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吸收先进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特别要在服务观众、服务社会上下点功夫。
2、藏品单一与陈列展示方式不新颖世界五大著名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俄罗斯的艾米塔米什以及中国的故宫,它们(除了故宫之外)的藏品通常都是十分国际化,而同样号称世界著名博物馆的我们的故宫博物院,其文物在当年的抗战中跑了那么多的路,才能侥幸的躲过战火劫难幸存下来,最后还要由两个故宫博物院收藏当年的宫廷文物,分别存与大陆和台湾。
据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共有藏品1200余万件,其中最多的是故宫博物院,号称100万件;国家博物馆36万件,其中20多万件是历代的钱币;上海博物馆12万件;一般的省级大馆藏品大致在数万至十万件之间。
意大利博物馆的藏品2002年的统计数字为5000万件。
大英博物馆是700万件。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为300多万件。
和故宫一样是由宫殿改成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塔米什博物馆现有藏品270万件,卢浮宫共有42万件藏品。
法国卢浮宫开辟有250多个展厅,经常展出文物20万件,而且定期更换,藏品使用率达60%以上。
俄罗斯的艾米塔米什博物馆有353个展厅。
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却只有10余个展厅,展出文物不足1万件,站藏品总量的1%,许多珍贵文物长期锁在库房中无法与观众见面。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面积多达24公顷,其中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则仅有展厅8000余平方米,一个中国通史陈列即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