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1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第三节美容外科常用组织代用品植入技术操作第四节美容外科临床审美操作第五节美容外科的心理诊断与辅导第六节美容外科手术的麻醉第七节病历记录与知情通知书第2章常见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眉部美容外科技术第二节睑部美容外科技术第三节鼻部美容外科技术第四节耳郭美容外科技术第五节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第六节颌面美容外科技术第七节面部除皱美容外科技术操作第八节乳房美容外科技术操作第九节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技术操作第十节会阴部美容外科技术第一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PURPOSE/SUMMARY目的/概述POLICY 制度一、适应症(一)容貌、体形有畸形、缺陷、老化及瑕疵者,并有强烈的修复、改善及美化愿望者。
(二)解剖生理功能正常条件下的求美状态者,通过美容外科手术,能达到改善、美化要求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体理想的美学参数。
(三)美容就医者精神心理状态正常。
(四)美容就医者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受术区无感染灶。
二、禁忌症(一)有严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
(二)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
(三)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四)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
(五)要求手术部门不明者或要求过高者。
(六)经手术难以达到美容目的者。
REFERENCE 参考文献ATTACHMENT 附件表单PURPOSE/SUMMARY目的/概述POLICY 制度一、操作原则(一)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手术野的污染。
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二)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三)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四)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五)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六)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一)皮肤切口设计原则①隐蔽;②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③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④避开功能活动部位。
(二)皮肤切开的方法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紧密、无张力、轻度外翻。
(三)剥离与止血1.剥离:剥离组织时要求层次清楚,动作轻柔。
剥离以锐性剥离为主,或找准剥离间隙,尽量减少出血、减轻创伤。
2.止血:手术中应迅速彻底止血,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后出血。
常用止血方法有:①压迫止血法;②电凝止血法;③结扎止血法;④其他止血法;药物止血法、血管阻断法、头发血管夹止血法等。
(四)缝合技术美容外科对缝合的要求:创口对合整齐、无张力、无死腔残留、轻度外翻、缝线不宜过粗、针距不宜过宽。
常用缝合方法如下:1.间断缝合法:每逢一针即打结,缝线互不相连,缝合时进针角度应与皮面垂直,带或不带皮下组织,使创缘平整并稍外翻。
面部切口可采用5-0、6-0尼龙线或丝线,针距4mm,边距2mm。
2.双重间断缝合法:适用于深的伤口的缝合。
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口,增加皮下缝合。
3.straith缝合法:此法是先从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间断缝合皮肤。
4.pick间断缝合法:此种缝合方法是在间断缝合时,缝线通过深层组织,从而可消除死腔。
但缝合后有时在缝合处有凹陷或酒窝样改变,影响术后形态效果。
5.梯形间断缝合法:或称皮下组织重叠间断缝合。
对凹陷性有张力的伤口,可进行梯形缝合,已矫正凹陷。
6.褥式缝合法:褥式缝合有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两种。
水平褥式缝合有助于对抗张力,使创缘接触面增大;垂直褥式缝合对创缘的血运影响较小。
两者均可以使创缘略为外翻,并消除皮下死腔。
多用于阴囊等处易内翻的伤口。
7.连续皮内缝合法:将针从一侧真皮深层向浅层穿出,再从对侧真皮浅层向深层穿出打结。
也可以自一侧皮内顺切口方向穿出,再从另一侧皮内穿出,以同样的方法两侧交替缝合,直到切口端收紧缝线打结。
皮内缝合后表皮对合无张力,表皮不必缝合,可减少缝线反映引起的增生疤痕。
皮内缝合可以用金属线,拆线时将金属线抽出。
8.连续锁边缝合法:从一侧皮缘进针,另一侧皮缘穿出,针线从绕的线圈内穿出,拉紧缝合线再缝合下一针。
连续锁边缝合数针,不必打结。
因此缝合速度较快,常用于皮片移植的缝合。
其缺点是如一处断裂,可使较长一段缝线松脱,因此有张力伤口缝合时不用。
9.枕式缝合法:缝合方法与褥式缝合相似,并在两侧皮肤进、出针处衬垫小纱布枕,以增大缝线与皮肤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缝线局部张力过大。
枕式缝合主要用于鼻尖、鼻翼及耳部等立体器官结构修复时的两面压迫固定与塑形。
10.双重连续缝合法:双重连续缝合是由一侧创缘以较大针距穿入,另一侧以较小针距穿出,再从一侧创缘小针距穿入,从另一侧大针距穿出,打结。
11.环状缝合法:环状缝合是由一侧创缘以较大针距穿入,另一侧以较小针距穿出,再从一侧创缘小针距穿入,从另一侧大针距穿出,打结。
12.连续双重锁边缝合法:此法与连续锁边缝合相似,只是缝线从线圈内穿出后再从线圈内穿出一次,形成双重锁紧。
双重连续锁边缝合可以防止因一处缝线断裂而引起的较长一段缝线松脱。
13.连续褥式缝合法:连续褥式缝合也可以有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和连续垂直褥式缝合两种,这两种缝合由于易产生皮肤不平整,较少应用。
(五)包扎与固定敷料包扎要求达到的压力,良好的包扎应能保持7-14d。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消毒纱布、纱布绷带、各种胶布、通气胶纸、弹性绷带及弹力网套等;固定用材料有石膏夹板,牙科打样膏、热塑夹板、木夹板等,均可按需选用。
1.一般包扎:创口覆以平整纱布,以疏松纱布压紧或填平凹陷,具有适当压力。
也可用多条通气胶带减张粘贴,使切口处皮肤松弛,必要时外加绷带包扎,或以石膏固定。
2.颜面部包扎:上面部包扎、单眼包扎、双眼包扎、单耳包扎、双耳包扎,还有半颜面,全颜面包扎,鼻部上唇,颌部包扎等。
若把耳包扎在内,则耳前后需用纱布垫平后包扎。
若把眼包扎在内,则眼部需涂眼药膏并覆盖油纱布,垫敷料后包扎。
只用纱布绷带包扎时,应在外露耳、外露眼的上方,以及纵向放一纱布条,再做包扎。
包扎完毕后,纱布条打结,使敷料压紧,再加纱布固定。
全颜面包扎时,纱布条放于额正中打结。
(六)拆线一般情况下重集睑手术、除皱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拆线;下睑袋矫正术、面部疤痕切除手术在术后5-7d拆线;乳房手术在术后8-10d拆线;关节部位及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术等,在术后10-14d拆线。
对老年人、营养不良者、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应考虑适当延期拆线。
特殊情况可于术后5-7d先间断拆线,待2-3d后再全部拆除缝线。
三、术前准备(一)确定适应症及禁忌症(二)术前社会美容心理状态的判定(三)病历采集(四)手术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的签署(五)排除体内潜在性疾病的存在,若为大、中型手术,术前应进行系统检查,判断是否有手术禁忌症。
若为老年人,则须预测其手术承受能力如何。
局部专科检查须力求详尽、认真、仔细、充分了解局部畸形、缺陷及瑕疵的形成原因、部位、程度、范围和性质,周围组织的健全状况,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小型手术一般只需检验凝血机制及血常规,大、中型手术则须进行系统的血液及有关肝、肾、心和肺功能的化验和辅助检查。
(六)备血。
对于较大手术中需输血者,术前应做血型鉴定及交叉血试验,验好适量血液备用,也可采用自体血回输。
(七)术式选择与手术设计。
美容外科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疗道德作风,具有全心全意为美容就医者服务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整套的治疗计划,为美容就医者接触痛苦。
手术实施者要向美容就医者说明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可能产生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的原则,取得美容就医者术后积极主动的配合,以便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也是审美能力的实施过程。
手术设计应简便、安全、可靠,且能满足美容就医者的要求。
医师的每个治疗计划及设计都必须征求就医者的意见,得到就医者的理解及配合。
1.手术区域准备(1)发际内切口的手术术前3d,每天用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洗头,术前1d剃去切口两侧2-3cm宽的头发,其余头发扎小辫。
(2)眼部手术术前2-3d,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腔,或滴氯霉素眼药水,每天3次。
但无需剃去眉毛和剪除睫毛。
(3)鼻部手术术前2-3d用抗生素滴鼻液滴鼻,术前1d剃须,必要时剪除鼻毛。
(4)口腔手术术前2-3d,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术前应漱口刷牙。
(5)乳房手术术前1d应洗澡,并于立位设计切口线。
2.术区消毒范围(1)头面部除皱术:全部头发,包括前额、两鬓及颈后皮肤。
鼻部:全面部皮肤及鼻前庭。
口唇部:面部、唇部、口内及上胸部。
其他:按相关专业技术操作规程施行。
(2)颈部:由下唇至乳房乳头部,两侧至斜方肌前缘,或全颈部和胸背上部。
(3)胸部:胸部两侧过腋中线或腋后线,上过肩,下过脐,包括两侧腋窝。
(4)腹部上腹部:由乳头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上至肋缘,下至外阴部、大腿上1/3的前面与内侧。
(5)会阴部耻骨联合部、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上1/3内侧。
(6)四肢以手术部位为中心,包括上、下、前、后四个邻区或受术的整个肢体,范围应较大。
3.铺无菌布、单注意事项(1)无菌布、单不可与周围的人或物品接触。
巾、单的下界要遮至手术者的腰平面以下,如污染即需更换。
(2)先定好切口部位再铺单。
先铺相对有菌区,后对侧;先铺外侧后铺内侧。
铺单后,只允许将单子自手术区向周围稍移动,不允许自周围向手术区移动,以免污染手术区。
(3)尽量应用稍大的单子,减少铺单数目。
小单子要重叠盖好,以免散开,导致污染。
(4)切口四周至少有四层巾、单遮盖。
术中一经浸湿,即失去无菌隔离作用,应重新加盖无菌巾、单。
4.不同部位手术铺无菌巾的要求(1)头面部手术(额、颞、顶部)需剖腹单1、大单2、中单1、小无菌巾5、铺单步骤:①中单双折,置于美容就医者投下。
②小无菌巾4块,遮盖切口的四周。
③横置大单1条,双折盖于面部器械盘上。
④大单1条,双折铺于头部。
⑤铺剖腹单。
无菌巾1块,盖住器械盘。
(2)眼部、口腔手术需中单2,小无菌巾1(或洞巾1条)。
铺单步骤:①同头面部手术①、②,并用无菌巾包裹头部,以巾钳固定。
②用小无菌巾2块,于面部左、右各交叉铺无菌巾1块,露出眼部(将鼻部另用纱布盖住)。
③额部(齐眉处)铺无菌巾1块,盖住头以上部分,于无菌巾交叉点处,用2把巾钳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