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相》PPT课件

《蜀相》PPT课件

自——独自 空 ——白白地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意境
冷清寂寥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融情于景 以乐景衬哀情
寄 寓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1)释字义 •(2)结合句子分析
寂寞和感伤
•(3)答手法
•(4)效果/意境/感情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联曰:
-
1
•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
2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 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
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
4
3
知识回顾
杜甫(712—770)
字_子_美__,自称少__陵__野_老_。他创作 的许多诗歌,显了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诗__史_”,是 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 甫也被誉为“_诗_圣__”。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_沉_郁_顿__挫_;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 《_杜__工__部_集__》。
-
6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时期(35岁之前): (涉世不深 浪漫主义)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诗解》
-
16
•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 情景名为二,而实 不可分。神于诗者,妙 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
17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三件大事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 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 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 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 思的急切。
•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 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 安谧、肃穆的气氛。
9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六出: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 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 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 服,发誓永不造反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 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 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
4、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
7
• 我国古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
•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
“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 ”
• 他坚信: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的恩情
3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 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 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 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 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 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
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
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
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
9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
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业未- 竟的痛惜。
19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 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 哀,是老杜借对诸葛亮的 仰慕、叹惋之情表达自己 壮志难酬的苦痛。
-
20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自问自答 缅怀追思
蜀 映阶碧草自春色, 描述景象 孤寂感伤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相 两朝开济老臣心。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对壮 蜀志 相难 的酬 仰的 慕苦

21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思考:将《蜀相》与本诗相比较,两首 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
10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
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步骤1
步骤2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
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步春骤3 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步尽骤管叫4 声悦耳,却无人
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 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作铺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思想情感:
崇敬 仰慕
-
18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
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 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 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 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 军山。
• 英雄:指普天下壮志未酬而含恨 而终的英雄人物,也包括着老杜 自己。
•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