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写作-十三种公文全146张PPT

应用文写作-十三种公文全146张PPT


甲骨文
• 甲骨文,是指契刻在龟腹甲、龟背 甲和牛胛骨(也有羊和猪胛骨,但 极少)上的文字。甲骨文距今已有 三千多年,甲骨文于1899年被古董 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 盛行于殷商时期,之后在殷墟(河南 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 的龟甲和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 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 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 看出应用文雏形。古文字学家郭沫 若在•今昔集· 论古代社会‣中说: “殷代尚相当原始,对于鬼神有深 厚的信仰。逢到一件事情,就卜兆 问神,更将卜问所得,书刻在牛胛 骨上或龟甲上,故称甲骨文。甲骨 文和公文一样,有一定的格式。内 容大概是祭事、田猎、风雨、战争、 疾病之类。”所以甲骨文也称为卜 辞。
应用文写作教程
主讲:张杰
前言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应用文作为 社会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载体,其 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高等职业 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踏上社会 后,能熟练撰写一些常用的应用 文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所以,除了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运 用的文书,如请柬、求职信、简 历、经济合同或协议等,处理公 务时需要的报告、计划、总结和 其他的一些公务文书也应熟练运 用。此外,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 过程中,科技应用文也颇为重要。 能熟悉并撰写这些重要的应用文 是今后顺利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必要条件之一。
二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 应用文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 的,其起源比艺术性的文学创作更 早。•周易· 系辞下‣中有:“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意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 方法治理天下,后来的圣人用文字 代替了结绳。这里的“书契”虽然 指的是早期的文字,但可以推断, 用来治理天下的“书契”必然是古 代应用文的雏形。人类社会在进入 以文记事的时代后,应用文在社会 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确立时期
• 秦汉时期,中国应用文的各种文类和文种已经初步 确立,秦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上行文和下行文,并对 文体的用法做了若干规定。皇帝给臣子的文书如制、 诏、策、戒等为下行文,臣子给皇帝的上书如章、 表、奏、议等为上行文。上行文开头须称“臣某 言”,结尾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 罪”,行文中若有“皇帝”字样,必须另起一行顶 格书写,称为“抬头”。两汉时期,应用文文体分 类更细,体式更规范,如上行文就有“章、表、奏、 议、策、疏”之分,下行文亦有“诏、令、诰、敕、 策、戒、谕、教、檄”之别;还对官府移行文书、 考绩管理文书做了统一规定。“公文”的称谓也在 这一时期出现。 • 秦汉时期出现了一批应用文佳作,如贾谊的•论积 贮疏‣、晁错的•论贵栗疏‣、司马迁的•报任少 卿书‣。
古代的应用文举隅
• 除了政治方面的应用文如公文,古代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 活方面也使用很多专用的应用文体。古人凡是经营财务活 动,常常制订契约作为双方或多方共同遵守的合约,如券、 约、契等皆属于此类,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经济合同。•史 记· 孟尝君列传‣中记载食客冯谖到薛地为孟尝君收债, 薛地的人拿着券书来验合,这种古代的券书也相当于现代 的借据,虽然形式和表述文字变化很大,可是内容基本相 同。 • 日常使用的应用文也很多,如古代所谓的“谒”与“刺” 其实和现代使用的名片颇为相像。古人一般把姓名写在谒 上,拜访尊长、友人或者上司,要先把谒给门人送入内通 报,主人知道来者何人并同意会面才会迎进接见。这是古 人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 应用文的性质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 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私事物、 传播信息、表达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 的惯用体式的实用性的文章。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 (一)实用性 • 实用性是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最大的区别之一。写作的 动机和初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可称为 为情造文;另一种是处理事务的需要,可称为因事生文。 文学写作的初衷是前者,应用文写作的动机则是后者。文 学写作注重审美感受,能够提供个人现实生活之外的参照, 可以陶冶情操,却很难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应 用文具有最明显的实用价值,可以快速而又直接地表达个 人或部门在特定场合下的诉求。如:在经济活动中为了维 护买卖双方的利益、遵守商业秩序,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 础上签订合同书;在机关单位中与其他部门交流接洽时, 书面的信息沟通则使用“函”这一文种;在职场上寻觅合 适的就业岗位时,应事先撰写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所以 不管哪一种应用文都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实用性是其最 大的特点,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摒弃不着边际、无关主 题的内容。
(四)高峰时期
• 隋唐宋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隋文帝曾下 诏革除浮华之风,强调实录。唐宋两代,应用 文文体更加多样化,写作格式更趋于规范,“一 文一事”新的文书制度创立,应用文写作成为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 这一时期朝廷和地方官府应用文撰拟工作多有 “学士型”人才担任,佳作辈出,如韩愈的 •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王安石 的•答司马谏议书‣,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 状‣,骆宾王的•讨武氏檄 ‣。
钟鼎文
•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 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 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 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 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 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 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 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 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 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 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 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 为主流。
(五)稳定时期
• 元明清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时期,这 一时期的特点是应用文文体的分类更加详 细,到明清时,已经十分繁琐。在应用文 理论方面,以清代学者刘熙载为代表,其 创作的•艺概· 文概‣中对应用文有精辟的 论述,指出了应用文有行文方向之分和重 实用的特点,虽然他未对应用文的概念作 出界定,但他将其看做一种专用文体,, 这是应用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标记。
(六)变革时期
• 五四运动前夕之当代,是应用文发展的重大变革 时期。在辛亥革命后,绵延了数千年的封建文书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公文程式条例,规定了一些新的文种及用途, 废除了大部分旧的公文文体,公文种类从清末的 八十余种精简到九种。民国公文的行文语言废除 了封建称谓,不再用有严格尊卑等级色彩的“大 人”、“老爷”、“死罪”、“顿首”等措辞, 但在公文写作中也使用一些文言文。虽然在30年 间公务文书的形式和体式几经改革,但总的来说 却并不彻底,而民国时代的公文作为现代公文的 圭臬,对当代公文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应用文写作教程
• • • • •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概述 应用文写作的渊源 应用文写作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者的修养
应用文写作的定义
• 所谓写作,是人们用语言符号把感受、 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有 选择地记录、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 • 应用文写作,是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学科,应用文也称为实用文,是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或个人在处理各种公务和日常事务以及 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使用的、具有一定格 式规范的文章的总称。撰写应用文是为 了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所以 其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是为现实生活 和工作服务的。
Hale Waihona Puke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 联璧合。卜他年白头 永偕,桂馥兰馨。此 证。
三 应用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对应用文特别是公文进行 了更为彻底的改革。在公文种类上,逐步淘汰了具有鲜明 等级色彩的“呈”和“训”等文种,体现了新时期人与人 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其次,公文的形式也进一步简化, 摒弃了形式主义的陈规陋习,废除了一些繁琐的书面格式, 使公文呈现出简单实用的面目;最后,语言上补充了大量 的新鲜词汇,文风更为流畅浅易。 • 自1951年以来,国务院多次颁布了条例对公文进行改革, 全面完善了现代公文体系。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 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文种为 13类14种,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行。 • 经过多年来的改良和革新,应用文无论在格式上还是语言 上都有很大的改变。这也是人们的书写习惯和实际需求随 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结果。
作为诗歌的•便条‣
• 美国诗人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有一首著名 的短诗•便条‣:我吃了 \ 放在 \ 冰箱里的 \ 梅子 \ 它们 \ 大概是你 \ 留着早餐 \ 吃的 \ 请原谅 \ 它们 \ 太可口了 \ 那么甜 \ 又那么 凉(This is just to say \ I have eaten \ the plums \ that were in \ the icebox \ and which \ you were probably \ saving \ for breakfast \ forgive me \ they were delicious \ so sweet \ so cold)
(三)自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应用文 理论的建立是其重要标志。曹丕在其文论名篇•典 论·论文‣中分文章为四科八体,并阐明了“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诗赋欲丽,铭诔尚实”的特点与 写作要求,所分八体中,前六类均属应用文。尤其 是南朝齐、梁时期文学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文 心雕龙‣,对历代各种应用文体裁的功用、特点、 写作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奠 定了我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基础。 • 至南北朝时期,应用文更趋规范,文体种类有所增 加,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 孔融的•荐祢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 的•陈情表‣。
(一)发端时期
• 上古时代,从成熟的文字产生到先秦时 期,是中国古代应用文的形成阶段。中 国最早的应用文写作形式应从甲骨卜辞 开始。它们虽然形式简单,少则数字, 至多不过一百余字,但涉及了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既有政治、军事、宗教内 容,又有历法、农业和狩猎活动的记载。 在上古的典籍中,•尚书‣是中国最早 的应用文专集,相传是孔子将上古的历 史文件汇编而成,包括了虞、夏、商、 周四个时代的祝词、盟誓、诰言和法令 等文书。虽然其中有些篇目是后人伪作 或追述补充的,可书中一些商周时代的 史料还是可信的。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 大都以诗歌为源头,中国也是这样。我 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 中的篇什最早可确定为西周初期的作品。 从年代来说,应用文写作确实要早于文 学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