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本篇文章来源于世纪论文网
1 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真实内容及根本动力。
老予发现了事物本身具有对立双方的矛盾,提出了具有一定辩证法意义的“反”思想。
“反”这一范畴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核心。
它实际指矛盾着的事物的对立双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老子所说的“反”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均由于它们本身包含着矛盾,所以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反者”,“道”自身包含着矛盾。
它是“无”又是“有”:而“无”自身又包含着“阴”与“阳”的矛盾,“上升”与“下降”的矛盾;至于万物自身也包含着矛盾,一切的生成已包含有毁的因素。
所以说“相反”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故老子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四十二章)。
这里的“一”是太虚运动着的一气。
气之所以能动是由于“阴阳”,这就是说,由于统一体分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阳是刚。
阴是柔;阳是轻清,阴是重浊;阳是上升的运动,阴是下降的运动。
可见一气本身分为阴阳,存在柔与刚、上升与下降、分散与凝聚的矛盾。
这对矛盾相互冲突、斗争,一气不断运动、变化、发展。
故日“一生二”。
这种“阴阳”之气,相互冲突、斗争,然后凝结、调和达到矛盾的统一,故日“二生三”。
一物如此,推而广之,故日“三生万物”。
可见,矛盾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它是客观实在的。
老子提出了这种一气分为二,相反、相争、相和谐的辩证观,又引出了他的适度原则,即“贵和有度”。
这一思想在孔子那里发展为中庸之道。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反”理解为“和”、适中的意思。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想就包含
着对立统一的性质,是客观实在的反映。
2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思xiang
这矛盾双方在统一体中的相互结合,以及双方处于某种平衡状态,是客观世界中常有的现象。
正是这种平衡,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点已为老子所注意到。
他在《道德经》中曾多处提及事物的对立。
他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的认识,几乎无一不是从对立统一的范畴方面来说明的。
例如,属于自然现象的有:大小、多少、高下、远近、重轻、静躁、白黑、寒热、壮老、雌雄、母子、实华、正反、同异,等等。
这些对立范畴,不少都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
这说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虽有其直观片面性,但已经从当时的自然科学中,吸取了营养;属于社会现象的如:美丑、善恶、强弱、利害、生死、荣辱、愚智、吉凶、兴废、进退、主客、是非、巧拙、公私、难易、真伪、怨德、贵贱、贫富,等等。
这些对立范畴,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国交、道德、修身、审美、语言等方面。
这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虽有其先行思想的引路,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
老子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种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道理,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规律。
由此,他还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四十二章),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老子把“阴阳”相互作用的对立面斗争,看作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这样,老子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把对立统一观念,从理论上系统而明确地提出来了。
同时,他还从追溯事物发展变化根源上,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
个哲学的根本问题。
3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
他在《道德经》中曾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十六章)。
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事物尽在往复变化之中。
由此推出一条法则,物极必反,剥极必复。
他认为“物极必反”这条法则普遍存在于自然和人事之中:在生物,“物壮则老”(三十章);在人事,“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二章):在个人修养,则“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在道德,“菩复为妖”(五十八章)。
他从“物极必反”这条法则又推出另一条法则,“对立转化”。
一切事物自身包含矛盾,既有其真正的一面,又有负的一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相互转化。
故老子日:“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五十八章)。
正是因为老子深谙“物极必反”、“对立转化”的运动规律,为了防止事物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老子强调要“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即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以保持事物内部的动态平衡,才能防患于未然。
他将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注重从反面思考问题,制定策略。
如,他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二十二章)。
自觉地从反面入手,促使事物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推而广之,任何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转化。
正变为负,负变为正,积极面变为消极面,消极面变为积极面,所以天下事物,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