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相帮助的名人故事

互相帮助的名人故事

互相帮助的名人故事互相帮助的名人故事1.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钗h,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

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

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

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

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

”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

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

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

”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3.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

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

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负荆请罪话说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人才,一个是廉颇,另一个是蔺相如,他们是一武一文,但是廉颇对蔺相如有偏见,所以处处针对蔺相如,不过蔺相如却大人不记小人过,不但不怪廉颇,还处处帮他,结果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于是负荆向蔺相如请罪,后来两人互相帮助,为赵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学家苏曼殊善作诗,精通数门外语,翻译过不少外国名著。

他的绘画造诣很深,享誉国内外。

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友,两人交情甚笃。

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虽不肯轻易给人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应承了。

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

谁知他俩分别不久,黄花岗之役爆发了。

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为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悲愤,呕血死了。

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哀痛,赶忙画了《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悼之情。

即使这样,他还觉得愧对朋友。

从此以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的歉疚之情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钗h,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

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

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

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妻子玛丽·白恩士患心脏病突然去世。

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

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

”第二天,1月8日,马克思从伦敦给曼彻斯特的恩格斯写回信。

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地诉说了一大堆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帐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孩子上街没有鞋子和衣服,“一句话,魔鬼找上门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忘却了、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

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

从前,两位挚友之间常常隔一、两天就通信一次,这次,一直隔了5天,即1月13日,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复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的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回信。

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

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

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已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

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

10天以后,当双方都平静下来的时候,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从我这方面说,给你写那封信是个大错,信一发出我就后悔了。

然而这决不是出于冷酷无情。

我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可以作证:我收到你的那封信(清晨寄到的)时极其震惊,就像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去世一样。

而到晚上给你写信的时候,则是处于完全绝望的状态之中。

在我家里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收到了肉商的拒付期票,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小燕妮卧病在床……”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这封信后,恩格斯立即谅解了马克思。

1月26日,他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对你的坦率,我表示感谢。

你自己也明白,前次的来信给我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我接到你的信时,她还没有下葬。

应该告诉你这封信在整整1个星期里始终在我的脑际盘旋,没法把它忘掉。

不过不要紧,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随信还寄去一张100英磅的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

恩格斯与马克思。

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自主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不惜违心地去帮助父亲经营他所厌恶的商业。

当时他和马克思虽生活在同一城市,却几乎每天通信,在革命事业上互相鼓励,促进。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占有遗稿的众人,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

可见,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建立友谊的基矗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吾人赏识。

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牙的琴声,激越之处,便说浩浩乎志在高山;当听到琴声回转千叠处,便说荡荡乎志在流水。

二人于是成为了莫逆之交。

后来,子期因病而死,伯牙悲叹没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珍爱的琴,再不弹琴了。

负荆请罪话说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人才,一个是廉颇,另一个是蔺相如,他们是一武一文,但是廉颇对蔺相如有偏见,所以处处针对蔺相如,不过蔺相如却大人不记小人过,不但不怪廉颇,还处处帮他,结果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于是负荆向蔺相如请罪,后来两人互相帮助,为赵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

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为朋友勇于付出(屠格涅夫与果戈理) 1852 年2 月21 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

他的挚友屠格涅夫伏案疾书,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悲伤的泪水赶写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

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此时出现在报刊上。

彼得堡的书报检查机关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并且声言,如果屠格涅夫不顾禁令,强行发表文章,他就会遭到逮捕。

正直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宁肯坐牢,也要慰藉死者的灵魂,尽莫逆之交的情谊。

于是,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接到禁令,就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出来。

沙皇的特务机关第三厅不久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屠格涅夫。

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巴斯基去。

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守信才显朋友真情义(苏曼殊焚画奠友人) 文学家苏曼殊善作诗,精通数门外语,翻译过不少外国名著。

他的绘画造诣很深,享誉国内外。

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友,两人交情甚笃。

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虽不肯轻易给人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应承了。

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

谁知他俩分别不久,黄花岗之役爆发了。

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为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悲愤,呕血死了。

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哀痛,赶忙画了《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悼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