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日期:年月日初审: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三节结构实体检测要求 (1)第四节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 (2)第五节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4)第六节楼板厚度检测 (5)第七节现场检测 (6)第八节******项目结构实体检测抽检数量统计表 (7)第一节工程概况********施工总承包工程位于***市***区***街道,******区域内,***路以北,***路以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建筑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结构;本建筑属于1类高层综合建筑;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地下室电气设备用房为Ⅰ级,地下室人防工程等级为甲类核6级常6级;******工程具体位置参见附图。
第二节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7)******主体结构设计图纸及相关条文规定;(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9)国家、***省和***市的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程。
第三节结构实体检测要求3.1 对涉及混凝土结果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3.2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
施工单位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
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GB50204-2015 10.1.1)。
3.3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检验方法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
结构实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附录C的规定。
3.4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可分别采用回弹-取芯法、钻芯法和高强混凝土回弹法进行检验,检验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附录D、《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 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的规定。
3.5钢筋保护厚度检验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附录E的规定。
3.6楼板厚度的检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附录F的规定。
3.7 结构实体检验中,当混凝土强度或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第四节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有说服力的试验数据,故规定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故在结构实体验收时,板不宜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强度检验。
4.1.3 对同一强度等级的构件,应按每个构件的小测区平均回弹值进行排序,并选取最低的3个测区对应的部位各钻取1个芯样试件。
芯样应采用带水冷却装置的薄壁空心钻钻取,其直径宜为100m,且不宜小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
4.1.4 芯样试件的端部宜采用环氧胶泥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也可采用硫磺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及《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要求,检测项目如下:4.1 回弹-取芯法强度检验混凝土标号在C50及C50以下,混凝土强度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批量检测评定;混凝土标号在C50以上时,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批量检测评定,检测数量详见本方案第8项统计表。
4.1.1 回弹构件的抽取应符合下列规定:(a)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柱、梁、墙、板,抽取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D.0.1确定,并应均匀分布;(b)不宜抽取截面高度小于300mm的梁和边长小于300mm的柱。
4.1.2 每个构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对单个构件检测的有关规定选取不少于5个测区进行回弹,楼板构件回弹应在板底(不适用于泵送混凝土)进行。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中条4.4.1章节条文规定为:检测泵送混凝土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该条规定条文说明为: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其浇筑面的表面和底面性能相差较大,由于缺乏足够的具胶泥修补。
加工后的芯样试件的偏差与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芯样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实测值不应小于0.98,也不应大于1.02;(b)沿芯样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2mm;(c)芯样试件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不应大于0.1mm;(d)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不应大于1°;(e)芯样不应有裂缝、缺陷及钢筋等其他杂物。
4.1.5 芯样试件尺寸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中部互相垂直的两个为止测量直径,取其平均值最为芯样的直径,并精确至0.5mm;(b)应采用钢板尺测量芯样试件的高度,精确值1mm;(c)垂直度应采用游标量角器测量芯样试件两个端线与轴线的夹角,精确值0.1°;(e)平整度应采用钢板尺或角尺紧靠在芯样试件端面上,一面转动钢板尺,一面用塞尺测量钢板尺与芯样试件端面之间的缝隙;也可采用气压专用设备测量。
4.1.6 芯样试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中圆柱体试件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1.7 对同一强度等级的构件,当符合下列规定时,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可判为合格;(a)三个芯样的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8%;(b)三个芯样抗压强度的最小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
4.2 高强混凝土回弹法检验混凝土采用高强回弹法进行检测时,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中表3.3.13(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B类批量检测评定,检测数量详见本方案第8项统计表。
第五节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5.1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构件的选取应均匀分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悬挑构件之外的梁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b)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c)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5.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均值。
5.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现行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5.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E.0.4的规定。
表E.0.4结构实体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5.5 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b)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c)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第六节楼板厚度检测6.1 楼板厚度检测构件的选取应均匀分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楼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取1%,且不应少于3间。
6.2 对选定的构件,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F.0.2的规定,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表8.3.2和表9.3.9的规定,精确至1mm。
表F.0.2 楼板厚度检验方法6.3 板厚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4 楼板厚度检测进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检验项目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b)当检验项目的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次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
第七节现场检测7.1混凝土强度检测(1)检测仪器:普通回弹仪,5.5J高强回弹仪,用前检定合格。
(2)检测构件:框架柱、框架梁、剪力墙及外墙等。
(3)检测数量: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确定,按照本方案第8项统计数量进行。
(4)构件选取及测区布置:选取有代表性的构件,现场检测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结合构件重要性和分布均匀性共同选定,每一构件应选取不少于5个测区进行回弹检测及回弹值计算,每个测区布置16个测点,各个构件及测区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T 23对单个构件检测的有关规定。
(5)回弹值测定:回弹检测均由取得回弹检测上岗证人员测定回弹值,检测时测点布置均匀有效,检测读数应准确,公正。
(6)结果评定:参照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进行相关修正及批量检测评定。
7.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检测仪器:钢筋位置测定仪,用前检定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