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世纪世俗法律思想
注释法学派(The School of Glossators),诞生于11世 纪末,创始人波伦纳大学教师伊纳留斯,代表人物阿佐 和阿库修斯。佩普为第一个注释法学家。 1、伊纳留斯:文法学教师,1088年开设第一期法律讲座 ,采用注释方法讲授《学说汇篡》; 2、“四博士”:其四个学生:巴尔加鲁斯、马丁鲁斯、雅 各布、雨果。为第二代传人 3、第三代传人:普坎梯努斯,巴塞努斯。 4、定型人物:第四、五代,阿佐、阿库修斯;顶峰时期 “得不到注释承认的,法庭也不承认”
2013-8-7
23
一、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法学
(一)人文主义
(二)人文主义法学 (三)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
2013-8-7
24
(一)人文主义
历史领域:用来描述14-16世纪间,较中世纪先 进的思想;
作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时期核心思想:指一种建立 在人类高贵品性基础上的伦理并转用于研究和行 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表现为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 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2013-8-7 28
二、人文主义法学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意大利洛伦佐· 瓦拉:最早用语言学和历史学对罗马法 评注先驱提出批评的人文主义者; 安杰格· 波利奇亚诺:第一个使《学说汇篡》重见光明 的人; 纪尧姆· 布代:法较早使用法学人文主义方法者; 阿尔恰托:法人文主义法学派主创人; 雅克· 居雅士:法人文主义法学运动最杰出一位;法律 史研究的先驱者; 雨果· 道诺:把法律作为一整体系统阐释的先驱者;1 、把查士丁尼提出的法(jus)理解为属个人的主观权 利,将整个法律理解为一权利体系;2、第一位将法律 体系分为实体法和诉讼程序法;3、提出他物权概念 弗朗索· 浩特曼:深入研究查士丁尼法典,反暴君理论 专家
2013-8-7 27
(三)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
法兰西自15世纪起开始制定本国法,最初主要 是记录习惯法,15世纪中期逐渐成文化。使习 惯法赋予法律效力且使其他未被“认可”的习惯 不得与前者相违背。 1510年编纂出版、1580年修订的《巴黎习惯法 》是最大成果。 法国人文主义法学家基于一种对古罗马法典籍的 直接体验,尤其是对罗马法及其社会背景的一种 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精确的理解,他们要求撇开其 意大利老前辈所做的注释和评论而回归罗马法最 初的渊源。
(二)人文主义法学
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罗马法典籍尤是《国法大全》
不同之处:将罗马法的研究从实用性的目的中解 放出来,探索法律现状与历史传统的联系,注重 以获得罗马法的历史知识来代替对罗马法实用性 的强调。
提出的多种导向:对罗马法律文本进行历史哲学 性的纯净化工作;系统的法律建设的尝试;法学 教育改革;对一种理性主义和系统的自然法的重 新注重等。
2013-8-7 30
参考文献: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
2013-8-7
31
思考题:
西欧中世纪末人文主义法律思想特点及 历史作用?
2013-8-7
32
第四节 晚期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 法律思想
一、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
二、马基亚维利的政治法律思想 三、让· 布丹的政治法律思想
2013-8-7
2013-8-7 7
(二)人文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
是末期与神学法学相对立的思潮 15-17世界受到古代文学、风俗习惯及各个领 域观念影响的,尤古典文化复兴熏陶的一批法 学家,其强调语言和历史,力求用一种历史的 比较方法,恢复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罗马法的 本来面目。 法国形成人文主义法学派。出身,完全是世俗 法学家;目的及方法,主张以纯科学态度,实 借助语言学、历史学方法,称复古派 代表人物:法国阿尔恰托,居雅士等。开拓从 历史角度研究法律精神的道路,成为启蒙思想 家及历史法学的先驱。
2013-8-7 11
一、注释法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概况 二、早期的注释法学
三、晚期的注释法学
2013-8-7
12
一、注释法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概况
其产生标志罗马法的复兴。是社会进步及当时政治、 经济、文化条件发展的产物。 1、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2、适应了中世纪政治形势发展需要; 3、在注释文献来源和注释方法上,其产生具有深厚的历 史基础; 4、直接原因来自于《国法大全》原稿的发现;
33
一、马西利的政治法律思想
马西利(1278-1343):西欧中世纪著名 政治法律思想家,坚决维护君权、反对教 权,是使中世纪法学摆脱神学桎梏的重要 人物之一。代表作:《和平的捍卫者》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二)立法权和行政权问题
2013-8-7
34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和平的捍卫者》目的:规定或限制宗教利用 自己掌握的权力去统治世俗国家。 法律定义:1、强调命令和制裁;2、注重立法 者的意志及执行这种意志的权力; 法律分类: 1、神法:上帝直接的命令,没有人类考虑的 因素;2、人法:全体市民的命令,或是占优 势的那部分人民的命令,它又是受命立法的人 考虑的结果,或说是关于人们应做或不应做的 行为规范,但只限于现实世界; 重要命题:反对教会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2013-8-7
2
目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注释法学 • 第三节 人文主义法学 • 第四节 晚期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法 律细想
2013-8-7
3
第一节 概述
一、世俗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基础
二、世俗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
2013-8-7
4
一、世俗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基础
1、罗马法复兴:11-15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先 后出现的一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热潮。11世纪末,意大利波 利亚设以教习罗马法为主的法律专科学校 2、文艺复兴,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愿意的在生”:14 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纪在欧盛行的一思想文 化运动。发现人,人要解放,个性应自由等
早期(11-13)以注释和文字解释为主;后期(13-15) 进一步论述罗马法,研究方法主要是评论式,目的是 用罗马法解决当时问题。
2013-8-7 13
二、早期的注释法学
(一)早期注释传统形成与该派代表人物
(二)注释法学派的注释方法及其特点 (三)注释法学派学术成就与影响
2013-8-7
14
(一)早期注释传统形成与该派代表人物
2013-8-7
20
参考文献:
1、何勤华:《西方法学史》。
2、[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 简史》
2013-8-7
21
思考题:
1、试述后期注释法学派的活动特点及对 法学发展的影响。
2013-8-7
22
第三节 人文主义法学
一、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法学 二、人文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三、人文主义法学的影响
第四章 欧洲中世纪后叶世俗政治法 律思想
2013-8-7
1
• 整个中世纪,日耳曼民族最初的迁徙入侵, 随之而来的基督教思想的统治,政教之间的 勾结与争端,罗马文化的影响和中世纪末期 市民阶级与王权力量的增长使得这个时期充 满了纷乱与有序,多元与统一。
此时,一切科学都成为神学的婢女, 神
权政治理论主宰着人文社会科学
2013-8-7 29
三、人文主义法学的影响
其返回原典以独特风格、用人文主义原则以及 严谨的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知识研究罗马法,首 次指向法的历史源头、法的理性、内部体系、 一般概念等,影响深远: 1、研究方法使法学进一步成为一门科学,并积 累丰富的法律文献; 2、其研究对形成研究风格、法律意识及法国法 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法律意识、市民阶层; 3、人文主义法学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传播;荷 兰、德国等。
2013-8-7
10
第二节 注释法学
又称意大利法学派或波伦那学派,是1113世纪在意大利波伦纳因恢复对罗马法 的研究而兴起的一个法学流派。 “注释”,就是对书内难懂的字句用解 释性文字在边空上加以说明,后发展为 对整段文字和原则进行解释,以及分析 概念、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7 19
(二)晚期注释法学派特点及历史贡献
1、研究方法趋于综合; 将辩证法-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到法律分析中。 2、研究态度趋于现实; 重视面向社会实际,注重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研究范围开始扩大; 在实践中开始重视对教会法、封建法、日耳曼习惯法以及 中世纪城市法的注释和研究。 早期注释法学派和晚期注释法学派活动,开始使法学摆脱 神学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思想方法、研究范 围和态度使法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二)人文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
(三)中世纪晚期国家主义、君权主义思想的发展
2013-8-7 6
(一)初起-注释法学
1、早期注释法学派:罗马法于11世纪末考古新发 现后,学者们对原典研究,推广传播。 利于王权中央集权制建立,为商品交换产生的法 律关系提供详尽规定,也对罗马法广泛研究,使 法学独立于神学,形成世俗法学家阶层。伊纳留 2、后期注释法学派(评论法学派):13中-16世纪 ,注释法学派已不仅研究罗马法原典的结构和愿 意,且企图使罗马法与宗教法、城市法与习惯法 的规范相协调。 法学家注释基础上,采评论、评议方式,使之适 合时代的需要。
(一)晚期注释法学派形成及代表人物 (二)晚期注释法学派特点及历史贡献
2013-8-7
18
(一)晚期注释法学派形成及代表人物
早期的缺陷:1、后来只注重其老师作品 ,离开罗马法原著;2、以注释书代替罗 马法原著,且忽视当时各国商品经济新发 展,阻碍罗马法复兴。 晚期:不是注释式,是评论式、评议式; 兴起于13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波伦那大学; 兴盛顶点的是巴尔多鲁和其学生巴尔杜斯 ;被称为中世纪著名法学家中的“双壁” 。
2013-8-7 8
(三)中世纪晚期国家主义、君权主 义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