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识。
教学重点: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民收入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本学期这四课书是同上册连成一个体系的,还记得什么是经济?经济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上册的第三、四课主要就讲了产品的生产,下册看目录第五、六课讲分配,第七课讲交换、消费。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虽然我们已是高中生,但我想肯定还有不少同学过年时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
我想问一下这些同学你是如何处理这些压岁钱。
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钱是你的收入,你怎么处理?
(同学答)
概:不少同学说了,或消费,或攒起来,那么当我们个人或国家有了收入后到底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学习第五课。
一.国民收入
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
物质形态社会总产品
各生产部门(实物形态)两者是
生产的产品统一的
总和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
(货币)
问:既然是同一的,为什么还有表示方法呢?
概: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总产值都是必要的。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数量,如钢、铁、煤、石油、粮食等有多少,等等。
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数量来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
为什么?
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煤炭等,但有些产品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如仅从数量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不准确了。
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都基本相同,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
我国的棉纺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
所以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
从我国现实看,许多产品产量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2.国民收入
请大家看书P3第3段,什么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所以国民收入也有两种形态
实物形式
价值形式
我们再回头想想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它是净产值,也就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所以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因为只有国民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
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怎样增加呢?我们看书“想一想”
概:对,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前几种也可以,但成本太大,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经济术语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后者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国民收入是新创造的财富,那么国家、社会怎么分配,怎么花这笔财富呢?
国民收入最终用途
请大家看书P3-4,有什么用途?
国积累扩大再生产
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收社会物资储备
入消费公共消费
个人消费
公共消费也称社会消费,包括的内容很多,除了教材上的几项,其它如环保、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消耗都属于公共消费。
这里需说明的是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属于积累,但这些基本建设外的物质消耗才属公共消费,如建学校是积累,而维持学校运转是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
个人消费是指个人维护自身及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
个人消费主要是通过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使个人及家庭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
问:既然国民收入包括积累和消费,那我们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呢?那到底是积累多好还是消费多好或还有别的观点?请大家讨论一下。
(同学讨论)
教学板书: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一.国民收入
1、物质形态社会总产品
各生产部门(实物形态)两者是
生产的产品统一的
总和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
(货币)
2、国民收入
3、国民收入最终用途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五分钟经济论坛
刚才我们分析了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
问:作为一个社会创造的新价值,它到底怎么分配呢?
概: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被创造出来,到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要经过一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最终分配到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手中。
所谓初次分配就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工、农、建筑业等)内进行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后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我们来看初次分配
国企税金、利润交国家
企业留利
初次工资
分配城镇税金
集体
企业基金
工资
农村农业税给国家
集体公积金给集体
经济承包户给个人收入、工资
税金
私营工资
企业企业主个人
个体税金
经济个体收入
再
分配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看出,第一部分,税金、利润是上交给国家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部分。
而中间部分是集体、企业所得,剩下的工资或承包户收入就是个人所得。
在再次分配中第三产业的税金及国家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库券等也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概:可见,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才是财政收入。
国家这部分收入目的是用来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如保证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用于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的支出。
概:我们分析了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同时又指出了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目的――用以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大家知道,国家本身并不从事生产活动,但它要维持自身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因而必须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力,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这种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1)财政内容:
(2)财政特点:
(3)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财政,那么国家是如何确定并实施收入和支出的呢?
预算和预算体系
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施的
(1)预算
就是由国家财政部长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并由人大代表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国家预算。
计划在批准前叫预算草案,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因此国家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就叫决算。
下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就叫预算。
问:为什么要有这种预算呢?
国家预算具有综合性、法律性、计划性的特点,这样它就有一些功能。
概:我们看书P7,预算的功能是反映政府
形式――镜子
内容――便于执行
而且预算是经人大审批的,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出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所以要有预算。
(2)预算体系
由于我国国家机构由地方和中央组成,所以预算也有地方和中央之分,那么地方和中央预算共同构成了国家的预算体系。
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同时考虑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力求要做到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也就是挣的钱。
问:那国家通过哪些渠道挣钱呢?
概: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