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
陕西户县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画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财神刘海故里”和“财神之乡”。

那你知道陕西户县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陕西户县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运漆河的传说户县境内有一古河道,自终南山出,北流至郿邬岭下转向东北。

相传此河道为昔日之运漆河。

这条河很奇怪,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它顺着眉坞岭流淌,但后来就慢慢消失了。

但现在每60年要涨一次水,1957年“运漆河”涨水,沿着郿邬岭流了20多天,流完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唐贞观年间,太宗刺尉迟敬德监修长安城。

当时发动了民间所有的能工巧匠,动用了不计其数的黎民苦工,夜以继日,赶修赶筑。

待工程快要竣工之际,敬德上奏太宗说,要用生漆遍漆京城,以彰大唐江山永固不衰。

太宗甚喜,便召敬德进宫商议。

太宗问敬德,诺大的京都古城,哪来那么多生漆。

敬德说,他要把终南山的生漆割光割尽,尔后修一条运河至长安城,让生漆顺着运河源源而来,以供漆城之用。

太宗听后大喜,下旨遵行。

敬德得了圣旨,一面命令百姓开修运河,一面命漆工上山采漆。

成千上万的漆工开进了终南山,只见山上的漆树个个被开了裂口,树树挂上了勺罐接漆,漆工们风餐露宿,昼夜不眠,把勺汇成碗,把碗
倒入桶,再把桶里的漆倒进新开之运漆河内。

谁知这件事惊动了终南山的山神,山神虑其尽采之举,会把终南山的漆种根绝,便化作以苍头老翁,拄着手杖下了山。

他唠叨运漆河边,正遇着敬德在督促采运,便上前施礼道:“这般采运生漆,不知有何用处?”敬德说:“奉了圣上旨意,要用他漆遍长安城。

”老翁不禁仰天大笑。

敬德摸不着头脑,便问道:“你笑什么?”老翁说:“这些许生漆,连漆我的手杖都不够,还能漆得了长安城。

”敬德见老翁口出狂言,便让他漆出个样子看看。

这时只见他用手杖在河中轻轻一拉,满河的生漆,尽沾手杖之上,而且才漆了一半。

敬德见状,惊骇不已,深悟此事有伤天地神灵,立即停止河工、漆匠割运生漆,而且再也不提漆城之事了。

陕西户县民间故事:户县名称的来由很早以前,先民们就在户县涝河、甘河流域耕耘生息,在丈八寺、甘河村出土的碳化粳稻,传递着远古的信息,也凝结着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

虞夏之际,户县为有扈氏国,当时都城在县城北边的韩村一带,但疆域已远达今日陕西东部,可算是泱泱大国了。

后来,夏启从禹的接班人伯益手中篡权,废除了禅让制,天下从大同转化为小康,开始了世袭制。

启设宴钧台,灵门里,诸侯们争先恐后献礼祝贺,唯有有扈氏不买账,认为天下为公,怎能乱了禅让的纲纪?这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儿子,按年龄,启还得叫他哥哥。

一看有扈氏拒不到场,夏启心火中烧,勃然大怒,于是,发兵讨伐。

有扈氏仗着国力强盛,自认为正义在手,讨伐乱臣贼子,何罪之有?有扈氏顽强抗战,怎奈各诸侯
国尊奉夏启就像尊奉大禹,感情战胜了理智,追杀不息。

大战一年,有扈氏寡不敌众,且战且退,以至失了都城,最后败退到户县西南甘河边上。

夏启决心赶尽杀绝,誓师甘亭,发出檄文,不听令者杀死社庙,妻子儿女废为奴隶。

这就是后来收入《尚书》的《甘誓》。

甘河决战,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幸存者被罚为牧竖,到荒野放牧牛羊。

近两千年过去,作为伯益后代的秦人东山再起,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受命从现在甘肃秦亭一带进入关中,收复失地。

早已改朝换代,秦人想为有扈氏报仇已没有了对象,而有扈氏的名声早已经成了犯上作乱的代名词,只好将扈地改为有纪念、祭祀意义的“鄠”,也算寄托了后代对有扈氏深远的哀思。

秦改为鄠,止称为邑。

汉王刘邦二年,鄠地置县。

户县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汉朝直到新中国建立,物换星移,沧桑流变,鄠县只有辖区地域的变动、隶属关系的变更,而县名和县制沿续未改。

1964年5月3日,郭沫若老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专论,提出“应该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

据李平先生《回忆我省改换县以上生僻地名字》记述:胡乔木当时在杭州休养,。

相关主题